• 82阅读
  • 0回复

水饱肥足 精心管理 过好拔节抽穗关和扬花灌浆关 确保小麦穗穗长大粒粒饱满 十省市小麦座谈会号召继续开展千斤竞赛,强调麦田管理要一抓到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25
第1版()
专栏:

水饱肥足 精心管理 过好拔节抽穗关和扬花灌浆关
确保小麦穗穗长大粒粒饱满
十省市小麦座谈会号召继续开展千斤竞赛,强调麦田管理要一抓到底
新华社郑州24日电 2月19日到21日在郑州市举行的晋、冀、鲁、豫、陕、川、鄂、苏、皖、北京等十省、市小麦座谈会上,出席座谈会的十省、市主管小麦生产的负责干部,讨论了如何争取今年小麦更大丰收的问题。十省、市主管小麦生产的负责干部表示要力争实现“一季顶一年”,决心打好今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保证超额完成全年的农业增产任务。
这次座谈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谭震林同志主持。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副部长、农业部部长廖鲁言,农业部副部长刘瑞龙等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这十个省、市是全国冬小麦的主要产区,这些地区今年的冬小麦占全国冬小麦面积的80%以上,其中大面积的丰产方占麦播面积的30%以上。今年,这些地区的小麦生长良好,大部地区麦苗正在返青,由山东半岛到关中平原;从黄河流域到长江两岸,数千里沃野上麦苗茁壮,一片葱绿,季节较早的四川盆地,小麦已经开始孕穗。
据会上汇报,这十个省市的小麦今年播得早、种得好,田间管理也动手早、质量高。播种前,一般麦田都深翻一尺左右,有的达到一尺五到二尺以上,比往年深一倍到两倍。深翻面积占麦田总面积的80%以上。施底肥的数量一般也都比去年增加了三、四倍,普通麦田每亩施肥一万到两万斤,丰产田每亩施肥三万到五万斤以上。各地都普遍实行了密植,缩小了行距,下种量一般有二十五斤到三十斤,比往年增加一倍多,丰产田下种四十斤到八十斤以上,良种面积占冬播面积80%以上。绝大部分都进行了浸种拌种。为了及早防治地下虫,有些省在播种前还进行过土壤处理。小麦播种以后,各地都以一环扣一环,一抓到底的精神,开展了麦田管理运动。根据河北、河南、山东三个省不完全统计,投入麦田管理的劳力共有二千多万人,组织麦田管理专业队五十万个。目前,麦田追肥面积达90%以上,一般每亩追肥万斤左右,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四倍,丰产田每亩追肥三万到五万斤以上。冬灌面积比去年扩大一倍,现在各地正在准备春浇。由于认真加强了管理,使小麦胜利地度过了全苗关和越冬关。据各省、市麦苗排队的情况看,当前小麦生长的特点是:苗多、根深、茎粗。一类麦田平均占57%,每亩株数在五十万到八十万株以上,丰产方分蘖株数达一百万株以上。二类麦田占34.2%,每亩三十万株到五十万株左右。三类麦田占8.8%,每亩约二十万到三十万株。因此,今年小麦的生长特点是先天足后天管理抓得早。这些都为确保今年小麦更大丰收奠定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会议在分析了上述有利条件后,指出,虽然有了这些有利的条件,但是要力争实现“一季顶一年”(顶1957年一年)这个宏伟的指标,还须要进一步克服右倾保守思想,充分认识今年小麦生长的有利条件,鼓起更大的革命干劲,制订先进的指标和措施,凡是经过一切努力,能够办到的,就一定要办到。同时,又必须向那种满足于小麦生长良好而放松努力的自满麻痹思想作斗争。在克服了保守思想,群众性的生产高潮起来之后,自满麻痹思想就是争取今年小麦更大丰收的主要危险。因此,各地必须不断地和上述两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现在,有许多地方已经重视了这个问题,通过查株数、查生长情况、查措施、算产量等办法,展开辩论,有力地驳倒了怀疑论和悲观论者,并克服了自满麻痹情绪,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小麦产量是由株数、穗数、粒数、粒重等几个因素构成的。因此,会议认为:要按照小麦生长规律,抓紧返青、拔节抽穗、扬花灌浆、收割等关键,达到“五增”(增株、增穗、增粒、增粒重、增产量)。今年各地小麦越冬关一般过得较好,当前主要是过好小麦返青关。各地丰产经验证明:返青关不仅是决定麦穗多少,而且还和穗子大小有关系;拔节和孕穗是保证茎秆健全发育、提高结实率的重要阶段;扬花和灌浆对保证粒大、粒饱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会议认为:在小麦的整个生长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一环扣一环,一抓到底,认真做到水饱肥足,精心管理,贯彻麦不收割,管理不停的精神。明确认识随着小麦生长,麦田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要做得越来越细致。
会议还着重研究了如何及早准备,做好“五防”(防旱涝、防病虫害、防霜冻、防倒伏、防风雨),并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和各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作顽强的斗争,避免减产,或使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北方干旱地区,应该认真做好小麦春浇,南方地区要注意做好排涝工作,防止春雨成灾,为了防治对小麦危害性大的麦锈病和吸浆虫,各地要依靠群众大搞土农药,克服药械不足的困难。由于今年小麦普遍生长良好,防倒伏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此,要早浇返青水、晚浇拔节水,适时的大量施磷、钾肥料和采用其他一切有效办法,促使茎秆粗壮。
会议认为,保证及时收割,颗粒归仓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在小麦成熟阶段,如不抓紧这一环节,就要受很大损失。因此,各省、市从现在起就要固定专人进行麦收工具的准备,大搞工具改革,大量制造收割、脱粒、运输工具。各省、专、县和公社都要成立麦收指挥部,研究制订相应的劳力规划和协作合同,以便在麦收时颗粒归仓,地里一穗不留,场上一粒不丢。如果忽视上面这些工作,不抓住每个环节作艰苦的努力,每过一关,损失一点,就会损失很大一个数字。会议认为,为了贯彻上述一系列措施,在麦田管理上,必须实行路路有帅、方方有将、片片有兵、人人有责、块块不漏的办法,以达到亩亩高产,全面丰收。
会议认为,要力争实现“一季顶一年”,应特别注意加强大面积丰产方的工作。抓住丰产方,带动一般田全面丰产。根据会议上的统计,各省、市丰产方的产量指标,一般都高过普通麦田一倍以上,这不仅是推动全面丰产确保今年小麦更大丰收,力争实现“一季顶一年”的高产基地,并且为逐步实行高产少种多收的方针和逐步实现大地园林化的伟大理想准备条件。因此,会议要求对丰产方要采取加倍的技术措施,科学地精心管理,建立档案制度,各种作物生产都要有操作规程,按照规程要求,实行验收,建立、健全责任制。对丰产方还应当优先实现水利化、园田化和机械化、电力化,要逐步提高劳动管理定额。
会议反映,各地在大搞丰产方的同时,群众性的农业科学试验研究工作,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今年各省、市群众自办的小麦种子、土壤、肥料、灌溉等对比试验,种类很多,这对于更进一步弄清小麦生长规律,有极大的好处。因此,会议要求各地要对这些试验详细地进行观察记载,认真总结经验,并在8月15日前,将经验总结报送农业部。
会议认为,为了保证小麦更大丰收,力争“一季顶一年”,必须坚持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小麦千斤亩,千斤队,千斤社,千斤县,千斤专区的竞赛运动。在运动中,要由各级党委书记挂帅,层层有专人负责,片片有具体领导,一抓到底,有始有终。
会议还讨论了加强夏杂粮和油菜的田间管理问题,要使夏杂粮作物和小麦平起平坐,保证夏季全面大丰收。会议还对进行春播,特别是棉花生产,以及开展大家畜配种运动,交换了意见。(附图片)
四川宜宾县王场人民公社社员为了防止小麦倒伏,在很多小麦高产田里搭起了竹架和竹围。        新华社记者 孙忠靖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