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祝小麦大面积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7-12
第1版()
专栏:社论

祝小麦大面积丰收
全国各地麦收工作基本结束了。农民们经过去冬今春的辛勤劳动,已经收获到丰硕的果实。根据已经得到的材料,今年各地小麦单位面积产量,除少数地区因遭受自然灾害而减产外,一般都比去年提高10%到30%。少数原来是小麦低产的地区或者经营得特别好的地区,也有幅度更大的增产。今年农业战线上的第一个战役——冬麦丰产运动,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今年小麦丰产运动的显著特点,是全国各地广泛地出现了大面积丰产田,有许多上千亩平均亩产六百斤以上的生产队、上万亩亩产五百斤以上的公社和几万亩、几十万亩亩产四百斤以上的县。这是总结了去年高额丰产试验田的经验,建立了许多“丰产方”或“丰产区”,认真贯彻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的结果。
今年出现的小麦大面积丰产田,比去年的小面积的高产试验田,有更加重大的意义。我国人口多,耕地少,目前的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又不允许大量开垦荒地,因此,增加粮食的努力方向是千方百计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解放以来,我国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有所提高;但是在去年以前,增加的幅度还比较小。更大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成为迅速增加我国粮食产量的关键问题。去年全国许多地区的干部和农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在小块土地上进行了高额丰产的试验。人们在这些小面积高额丰产试验田里,采取了打破常规的措施,其中有的措施证明是正确的,成功的,有的则是不正确的,失败了的。在成功的措施中,有的是可以普遍推广的;也有的限于我国目前的技术条件,或者由于投入的生产费用和劳动力过多,甚至投资高于收入,因而不能推广的。这些试验,不管是成功或是失败,也不管是能否推广,都给今年夏收作物的大面积丰产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今年的小麦大面积丰产,是在去年高额丰产试验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般说来,去年试验田中成功的、可以推广的经验,接受下来了,不好的经验,被抛弃了。可以说,今年小麦大面积丰产,在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上,更加全面更加合理了。例如,不只注意实行合理密植,而且注意同合理密植相适应的合理深耕、合理施肥。也比较注意经济核算,计算成本。这也就是说,在运用“八字宪法”上,更加符合科学的要求了。
今年的小麦大面积丰收表明:认真贯彻执行“八字宪法”,不仅可以在小块土地上高额丰产,而且在大面积上同样可以获得比较大的丰产。河南偃师县的老城和翟镇连成一片的万亩小麦,平均亩产六百零三斤。被称为大旱原的陕西省渭北东部的蒲城、韩城、大荔等县,小麦产量一向很低,今年完全改变了低产面貌,小麦获得空前大丰收,产量抵上了去年夏秋两季粮食的总产量。回忆去年这个时候,有些人曾经怀疑:在小块土地上取得高产是可能的,在大面积上要取得高产是不可能的;在肥沃的土地上可以得到大面积丰产,在贫瘠的土地上就不能得到大面积丰产。今年各地小麦大面积丰收的事实,令人信服地证明,在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条件下,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八字宪法”,经过辛勤的劳动,使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增产10%以上的跃进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应当指出,农业每年增产10%已经是很高的速度了,已经突破通常的递增速度了。因为,农业增产速度是有一定限度的,在我国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更是如此。没有机械化和化学肥料就不能大量增产的说法是不对的,这已被去年农业大跃进和今年小麦丰收的事实所证明了。但是,也应当承认,在全部实行农业机械化之前,要想使所有的土地都深翻到一尺以上,是不可能的。要使农村有充裕的劳动力,要迅速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也是不可能的。同时要粮食大量增产,必须相应地增加肥料。“庄稼一朵花,全靠肥当家”,“没有万担肥,难收万斤粮”,这是农民几千年来经验的总结。现在我国还不能大量生产化学肥料,而农家肥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粮食的增产速度就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业生产增长的速度是每年平均增长4%多一点。因此,应该说,每年增长10%就是跃进,增长20%就是大跃进,增长30%更是特大跃进了。认为农业生产年年都能够成倍地增产的想法,是不现实的;认为只有成倍地增产才算是大跃进的想法,是不科学的。今年许多地方的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增长10%到30%,无疑是一个伟大的成绩。当然,也必须指出,今年许多地方在培植大面积的“丰产方”或“丰产区”的时候,减少了夏收作物的播种面积,因此,虽然单位面积增产了,但总产量增加不多。这是一个重要的教训。在目前我国经济技术条件下,在培植大面积丰产田的同时,必须坚持多种多收的方针,不仅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且要提高总产量。“少种多收”是我国农业发展的远景,而在若干年内,特别是最近三年内还必须实行“多种高产多收”。同时,在培植大面积丰产田的时候,还要注意经济核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小麦大面积丰收,这是全国人民一大喜事。新粮登场,对于粮食的供应无疑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所指示的,“必须记住,无论什么时候,无论获得多么大的丰收,计划分配、计划消费、长期打算的原则是不能改变的”。“无论城市和乡村,在粮食消费上都应当瞻前顾后,细水长流,丰收的时候想到歉收,今年想到明年。”决不可以认为夏季丰收了,粮食多了,就可以随便浪费。必须有计划地安排粮食的食用和努力完成国家的征购计划。在庆祝小麦丰收的时候,我们要继续努力保证早稻的丰收和争取秋季作物的更大的丰收。(附图片)
左起:1、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顺元(右)在扬中县三茅公社研究小麦的密植情况。
2、河南偃师县老城公社的老农王生对支书田遂善说:这样好的麦子真少见。
3、川西平原上的送粮车队络绎不绝。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