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两条腿走路”高速发展养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1-11
第1版()
专栏:

集体饲养为主 公养私养并举
“两条腿走路”高速发展养猪
江西塘坊公社横山大队、云南滩头公社一个生产队大办养猪场
经验是党委和支部挂帅、打通思想、明确方针、建立机构、实行责任制
本报综合消息 公养为主、私养为辅,执行两条腿走路方针,养猪就能高速度发展。江西省广昌县塘坊公社横山大队执行了这个方针,共养生猪四千四百一十头,除内销外调外,目前存栏生猪有一千八百七十一头,公养占百分之六十一,每亩田已有一头多猪。云南省大关县滩头公社花秋管理区第二生产队执行了这个方针,十个月生猪从三百二十头发展到一千零二十四头,增加二倍多,公养占百分之七十五,平均每户有四点一头。
据江西日报消息 江西省广昌县塘坊人民公社横山大队生猪生产迅速发展,到9月底止,共养生猪四千四百一十头,除外调、内销二千五百三十九头以外,目前存栏生猪有一千八百七十一头,其中公养猪占到养猪总数61%。全大队有耕地一千八百六十五亩,每亩田已超过了一头猪。
由于生猪生产的大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丰收。今年早稻每亩施猪肥量达到一百二十一担,比去年增产12.8%。同时,也使社员大大地增加了收入。全大队的养猪收入达二万七千五百四十一元,占了全队农业总收入的56%。
当今年年初公社提出“一亩田一头猪”的响亮口号时,大队的绝大部分干部和群众都有信心实现这一要求。但是,也有部分干部和群众说什么“集体养猪搞不好,影响农业划不来”;“一亩田一头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养猪计划会落空”。党支部针对这些错误思想,及时组织了由党内到党外、由干部到群众的大鸣、大放、大辩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批判了右倾情绪。同时在群众中算了养猪三笔账(养猪积肥增产账、社员增加收入账、支援国家建设账),以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群众,使广大社员明确了“一亩田一头猪”的好处和远大前途,坚定了信心。为了使运动深入人心,造成声势,大队又召开了誓师大会,响亮地提出了“一亩田一头猪,生猪粮食双丰收”的口号,鼓舞社员的斗志。
开始猪源不足,资金缺乏,猪栏设备跟不上发展需要。支部就发动群众有计划地多养母猪,做到自养自繁,全队共养了母猪一百六十三头。资金不足,便发动社员集体投资达一万二千八百一十元,加上国家贷款扶助,解决了资金不足的困难。猪栏赶不上发展需要,便尽量利用空闲旧屋,因陋就简修建,全队为十二个集体养猪场修建了八百四十五个猪栏。
为了开辟饲料来源,支部发动群众先后寻找到了二十余种青饲料,同时,又给社员少量自留地,发动社员栽种饲料,建立饲料基地,并按规定给予一定的饲料粮。
此外,党支部对集体养猪中的经营管理问题也抓得非常紧,普遍采取了土栏小圈、分群分栏的饲养管理制度,同时,挑选政治可靠和有一定养猪经验的社员(90%以上是妇女劳动力,其中有20%是党团员)担任饲养员,实行责任制,加强了管理。
据云南日报消息 云南省大关县滩头人民公社花秋管理区第二生产队,全面地贯彻执行公养私养并举的方针,养猪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养猪头数从1958年底的三百二十头增加到一千零二十四头,增加二倍多;每户平均有猪四点一头,其中生产队集体饲养的占四分之三左右。
今年2月,管理区党支部认真总结了过去养猪的经验,明确了发展集体饲养,是发展养猪生产的基础。他们建立和健全了饲养队的组织机构。生产队成立了养猪指挥所,生产小组成立了饲养组,生产队安排了十五个人专管养猪,建立了一条线的养猪机构,具体领导养猪。
为了充分发挥饲养员的积极性,生产队制定了合理的工分定额,推行了三包(包繁殖、包饲料、包肥料)、四定(定膘、定出槽时间、定饲料数量、定奖惩)的办法。同时,用多养母猪,及时配种的办法来解决猪源问题。全生产队1958年养母猪七十五头,现在增加到一百五十四头。
他们除了利用野生植物作饲料外,还充分利用一切农作物的副产品作饲料,把包谷芯、谷糠、豆叶、豆糠等利用起来。队上建立了饲料加工厂,加工各种饲料喂猪。另外,全队还在包谷地里普遍种上了瓜菜,最近又种了四百二十多亩萝卜、白菜,并计划把红薯藤全部贮藏起来留作冬饲料。
采取以上措施以后,不但生产队的集体养猪发展了,社员私人养猪也有了发展。整个生产队共养猪一千零二十四头,平均每户有猪四点一头,其中大部分是集体饲养的,社员私人养的猪平均每户有一头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