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共产党的领导无往不胜 人民公社的威力气吞山河 亿万英雄农民抗灾大胜利保产保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12-23
第1版()
专栏:

  共产党的领导无往不胜 人民公社的威力气吞山河
  亿万英雄农民抗灾大胜利保产保丰收
今年旱、水、风、虫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是解放以来我国农业受灾最严重的一年,受灾面积共达六亿多亩;其中旱灾延及二十个省区,是几十年来没有见过的。但是全党全民鼓足干劲,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战胜了灾害,绝大部分地区粮食增产,棉花大丰收。
新华社22日讯 新华社记者述评:各地农村传来的丰收消息表明:我国人民公社在各级党委领导下,今年同严重的干旱等自然灾害进行的一场气壮山河的搏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今年是解放以来我国农业受灾最重的一年,旱灾和水、风、虫等自然灾害都十分严重,受灾面积共达六亿多亩。今年的旱灾是几十年没有见过的。这对新成立的农村人民公社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但是全党全民鼓足干劲,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战胜了灾害,夺得了丰收,实现了“天旱地不旱,无雨保丰收”的豪迈口号,实现了我国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
今年我国自然灾害很多,受灾面积很大,灾情持续的时间很久,而且一年来灾害反复发生,有些地方几乎是一个灾紧接着一个灾,没有间断。灾多、灾大、持久、反复的情况,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就今年最严重的旱灾说,今年春、夏、秋三季,全国前后受旱农田就达五亿亩左右,延及二十个省区。6月以前,河北、内蒙古、陕西北部和东北三省的春旱就很严重。吉林省西部和南部长白山一带、辽宁省西部和南部辽东半岛都旱得大部分小河断流,松花江水源濒于枯竭,丰满水库缺水发电。6、7、8、9几个月,我国中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主要农业区所发生的夏旱,很多地区是七十年来所没有的,而且发生在农作物生长最需水的季节。受旱最重的湖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中部)、陕西(中、南部)、湖南(北部)、四川(东部)、山西(南部)等省7至10月的降雨总量,一般都只有常年同期雨量的30%到65%左右,有些地方甚至一百多天无雨。7、8月间,黄河以南淮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一直保持摄氏三十八度到四十度。7月下旬南京附近的日蒸发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0%。长江上游四川省万县、达县、绵阳、江津四个专区的部分干旱严重地区,也旱得许多小河断流。湖北全省塘堰到7月下旬就干涸了80%以上,8月中旬以后,小河水源也几乎全部枯竭,沼泽地区公安县的二百五十多处较大的湖泊干了一百九十多处。长江中游水位很低,沿江一百二十一个闸和一百六十个明口,能放水的只有五十个闸和十三个明口。长江下游和淮河下游都出现与历史上最旱年相同的枯水位。江苏省镇江、扬州、南京山区的塘堰干了十四万九千多个,全省受旱的稻田四百多万亩,其中有七十二万亩干得发白龟裂。淮河上游河南光山县有一万六千多处坑塘和小型水库完全干枯。10月,河南、安徽、湖北和华南广大地区又发生了严重的秋旱,许多地方夏旱秋旱几乎是延续下来的,而华南部分地区的旱情最近才有缓和。
暴雨和洪水灾害早期发生在华南,6月间广东东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水。而当夏季中部地区发生大旱的时候,华北长城一线却又暴雨不止。长城内外的内蒙古南部、河北、山西北部、辽宁绥中等地的水灾涝灾同样超过了几十年来的纪录。北京地区7至10月的降雨量超出了平常全年雨量的一倍,为1840年有记录以来雨量最多的一年。受旱地区,今年虫害都很严重。以山东、河南、安徽等省的蝗虫和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省的水稻螟虫为害最重。入夏以来,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的五次台风中,有两次风力达到十二级,这是一种带有毁灭性的灾害,福州、厦门一线受灾最重。此外,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和北京等省市的很多地方,春夏间还遭受过雹灾的袭击。
解放前中国是多灾的。那时候即使灾情不大,所造成的灾害也是惊人的。1942年,河南仅五十天左右少雨,受旱面积五千多万亩,旱情没有今年重,但当时,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千多万人背井离乡,卖儿卖女,饿死了三百万人。1945年,湖南全省只旱了五十二天,死于饥饿病疫的就有四百万人。
同过去的情况相反,今年我国灾情是历史上少有的,农业却仍然取得了丰收。全国粮食比去年仍然增产了,棉花的收成比粮食还要好,是一次很大的丰收。受灾最重的湖北省,据初步统计,受旱严重的五千四百多万亩大秋作物中,因灾减产的有二千五百万亩(其中按复种面积计算,基本无收的有一千五百万亩),其余的近三千万亩全部丰收。受旱面积最大的河南省,在一百天基本无雨的情况下,近一亿亩受旱农作物作到了“天旱地不旱”,粮棉总产量仍然超过了去年。湖南省双季晚稻除八、九个县市外,其他大部分县市都丰收。此外所有受灾严重的省区,如安徽、山东、江苏、陕西、四川等省都是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地区比去年增了产,一部分地区与去年大跃进的产量相等,只有小部分或者个别县因受灾特重,虽然经过大力挽救,仍然不同程度地比去年减了产。湖南省邵阳县塘渡口公社八十二岁的社员唐章陶生动地总结了新旧社会两个不同的大旱年说:“解放前的己亥年(1899年)天旱八十天,吃树皮草根饿断肠;公社化后的己亥年(1959年),大旱一百三十天,亩产七百八十斤,到处谷子堆满仓。”至于广东水灾最重的东江流域,今年早稻有五百多万亩有不同程度的减产,有一百多万亩因灾失收,但晚稻的产量都比去年增产。北方受涝最重的河北唐山地区,也实现了“重灾不减产,轻灾保丰收”。
中国人民凭什么力量战胜了这样一次少有的大灾?湖北农民回答得好:“今年吃的是共产党的饭,沾的是人民公社的光。”在抗灾特别是抗旱的严重斗争中,党是群众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鼓舞者。受灾地区灾情刚一露头,在党的领导下就建立了各级抗灾的指挥部,组织了抗灾的劳动大军。各级党委书记都率领广大干部亲临前线。仅湖北省就有十多万干部深入田间和群众一道抗旱。山东肥城县在旱情初发生时,部分干部和群众,有靠天等雨思想,党组织就提出了“人定胜天、不要等雨”的口号;当旱情严重,少数群众对抗旱产生畏难和悲观情绪,党组织在干部中批判了这种情绪,发动群众鸣放,组织参观抗旱先进的社队,树立了战胜干旱的坚定信心。不少地区还提出了“抗旱抗到天低头”、“重灾保产、轻灾增产”的战斗口号。党的八届八中全会的反右倾、鼓干劲、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号召发出后,各地人民干劲更足,进一步掀起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抗灾保丰收的超产运动。山西省灾区开展的五补运动:旱地丢了水地补,早秋丢了晚秋补,粮食丢了蔬菜补,伏桃丢了秋桃补,农业丢了副业补,就大大减轻了这个地区今年受灾的损失。党和国家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以物资,劳力等支援了抗灾斗争。
能够战胜今年特大灾害的力量,主要来自又大又公的人民公社,来自人民公社的共产主义大协作。公社大,积累多,河南著名的遂平县嵖岈山人民公社在今年抗旱中就买了十二部柴油机和五部锅驼机,抽水灌田。安徽凤台县焦岗湖公社今年有七百多亩岗地水稻受旱无水灌溉,公社就组织了劳动大军,以五天时间,把七百多亩水稻全部移到了十里以外另一个生产队的湖滩地上。今年广东东江洪水泛滥时,增城石滩人民公社两条保护一万多亩农田的大堤围遭到极大破坏、七条中小堤围坏了六条。要修复这些水利工程需要做六十五万土方,而且必须在大暑以前的短短二十多天中做完二十八万土方,才能保证晚稻的插秧工作。这个公社统一安排劳力,迅速从二十九个生产大队抽出五、六千人突击修堤,很快就顺利完成了这项艰巨任务。在抗旱中,广西的许多县、公社在互助互利的原则下,广泛开展了大协作、大支援,他们根据旱情、水源、劳力情况,划分协作区,打破队界、社界以至县界,联合抗旱防旱,兴安、来宾两县组织了一千多个抗旱突击队,支援了受旱严重、劳力不足的生产队。山西长治市郊区的五郭、大堡头等四个公社有十四万亩秋苗受旱严重,邻近的长子镇、南呈等公社立即抽出四百多人、一百头耕畜,一百多部水车和灌溉机械前往支援抗旱,在五天内就打井挖泉三十多处,车水浇灌受旱秋苗,使秋苗迅速由黄转青。今年也有一些地区灾重减产。但是人民公社不仅经营农业,还有社办工业,林、牧、副、渔多种经营的规模也大,收入也多。山西灵丘县今年受灾粮食减产四百万斤左右,但是,全县人民公社今年开矿、采山货、经营编织、运输等副业的收入大大增加,因而全县农民每人平均收入仍比去年增加了27%。所有这些,不是人民公社都办不到。甚至今年各地抗灾所用的器材,除一部分由国家供应的外,也都是由公社工厂自己制造的。
水利工程对今年抗旱抗涝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年遭到严重水涝灾害的河北、内蒙古、辽宁和北京,由于有解放以来兴修的大量大、中、小水利工程,拦蓄洪水一百一十六亿多立方米(其中大跃进以来所修的新工程蓄水达六十九亿多立方米),大大削减了水库下游的洪峰,减轻了洪水为害。全国大部分受旱农田今年都及时得到了浇灌。今年伏期黄河下游西起太行山、东到微山湖十多处引黄灌溉工程,和二百多处虹吸管工程同时放水,保证了河南、山东等省两千万亩沿河农田的及时浇灌。淮北河网化工程在抗旱中也大显威力,比去年多蓄了十五亿立方米水,大大增强了抗旱能力。淮河上游的梅山、白沙、佛子岭等水库,今年在抗旱中共浇地一百八十多万亩。湖北省襄阳地区的西瓜秧式的水利灌溉工程今夏引蓄水量达到二十亿立方米,保证了全区四百九十多万亩稻田用水。许多省在抗旱中还突击新修、整修了许多大小水利工程。
现在,华南少数旱情还未完全解除地区的人民还在继续进行抗旱斗争。其他今年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减了产的地区,除加强各种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外,正大抓多种经营,增加收入,并厉行节约,准备渡荒。
全国农村在抗灾胜利的鼓舞下,最近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为中心的冬季生产高潮已经形成,冬耕、冬改(改良土壤)、冬管(田间管理)等工作,也都已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广大社员正为明年农业继续跃进而努力。(附图片)
今年夏天,江苏江宁县六郎公社受到了干旱的威胁,社员们在“抗旱抗到天低头,保苗保到粮进仓”的口号下,人歇车不歇,车水上山浇田。毕可晖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