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食堂炊具大革新 生产前线添劳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1-06
第1版()
专栏:

自力更生 因陋就简先粗后精 土洋并举
食堂炊具大革新 生产前线添劳力
屯长县农村公共食堂煮饭烧菜用机器,抽出劳力一万多个镇宁县食堂服务人员减少近半,一年可节约百万个劳动日
本报太原5日电 山西省屯长县农村公共食堂的炊事工具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解放出大批劳动力投入生产第一线。群众歌颂炊具改革的好处说:“过去是人拉风箱满头汗,畜拉碾磨转得慢;现在是开动机器轰轰转,省人省工省时间。”
屯长县农村共有公共食堂一千九百一十个,参加食堂的人数达三十一万六千人,占农业总人口的91.8%。为了把食堂进一步办好,中共屯长县委除了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和健全管理制度以外,在去年11月间发动群众大闹炊具改革。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全县共改革、仿制和创制了各种炊具和粮食加工工具一万一千四百零一件,62%的食堂实现了机械化,38%的食堂实现了半机械化。过去,全县食堂中共有炊事人员二万三千九百四十多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16.95%,共用牲畜五千四百多头,占牲畜总数的16.9%。炊事操作一般是手工劳动,效率很低,一个炊事员平均只能做约十三个人的饭,每头牲口一天只能碾米面一百到二百斤。炊具改革以后,平均每个炊事员能做六十到八十人的饭,每盘顶针碾、磨,用畜力一天能碾米、面八百到一千斤,用动力每天可碾米、面二千斤到三千斤。平均每个食堂由十二点五个炊事人员,缩减到三点八人,牲畜由平均二点八头,缩减为零点三头。全县食堂共腾出劳动力一万六千多个、畜力四千八百左右头参加农业生产。炊具改革后,还节约了粮食。仅据南陈人民公社八十八个食堂统计,过去用人工碾米面,由于用碾磨数量多、消耗粮食也多,以及碾不细、搧不净等原因,每一百斤损耗粮食三斤多。实现了加工机械化以后,这个状况改变了,全公社一年共可节约粮食十九万四千多斤。
实现炊事工具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以后,有了改进食堂工作更为有利的条件。劳动强度减轻了,炊事人员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提高饭菜质量方面。现在全县已有80%以上的食堂做到了粗粮细作、饭菜花样多,有五百多个食堂设立了小卖部。刘家坪食堂还设立了老年、病人小灶,做到了吃饱、吃好,人人满意。炊事人员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学习政治和文化,参加文娱活动。吾元、八泉等人民公社的炊事人员都参加了理论和文化业余学习班。
屯长县层层加强炊具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福利委员会和炊具改革办公室。各公社党委和管理区党支部都确定了专人负责领导炊具改革工作。县委以实现炊具机械化的刘家坪食堂为重点,召开了现场会议,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并以屯留公社为旗帜,组织了社与社的红旗竞赛。各公社也树立了标兵,开展了管理区与管理区、食堂与食堂和人与人的炊具改革竞赛运动,大大促进了改革速度。
为了推动炊具改革工作的顺利进展,屯长县建立了炊具改革技术网。全县十九个公社和五百多个管理区都成立了技术改革指导组,发动了九千五百多人参加炊具改革工作。鲍店公社党委书记带领公社工厂的技术员,深入各管理区进行指导,十天内,帮助管理区改革了炊具三百多件。
各人民公社采取了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土洋结合的办法,炊具改革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全县改革的一万一千四百多件炊具和粮食加工工具中,有80%左右是食堂自己革新的。刘家坪食堂用六个人工和一元五角钱,就改制了脚踏吹风机一个,一次可烧开三锅水,只用三十到四十分钟。过去用风箱搧火,烧开一锅水需七十到八十分钟。东脑管理区用木槽安起了自来水管,节省了三个担水的劳动力。全县各食堂改革炊具中,采用动力机械一百三十一件,土机械一万一千二百七十件,花钱少、办事大。
炊具改革工作是分别轻重缓急进行的。当时,屯长县迫切需要解决的是粮食加工占用劳动力过多的问题。据统计,全县仅米面加工、担水、拉风箱等项共用强劳力一万七千九百多个,占食堂服务人员总数的75%以上。因而,在炊具改革中首先制造了顶针磨、顶针碾等米面加工用具和吹风、自来水管等主要炊具,节省了大量人力、畜力;然后改革了切菜、擀面、摇疙瘩等小炊具,进一步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劳动效率。
本报贵阳5日电 贵州省镇宁县农村食堂改革炊事用具,大大提高了工效,节省了劳动力,减少了开支。到去年12月10日,占全县食堂总数92%的一千八百三十五个食堂,已经用上了自来水、用水力畜力碾米、用土起重机抬饭、一火多灶;不少食堂切菜、送饭、送柴也用了新工具。
镇宁县是布依族聚居的山区,境内山大坡多,交通不便,吃水用水很困难,有些食堂用水,要翻山越岭跑到几里路外的地方去挑。碾米、磨玉米面也都靠人工操作,工效低,占用劳动力多。食堂人多饭甑大,要两三个青壮年担上担下,非常费力,还容易烫伤人或抛撒粮食。因此,改革炊事用具成为群众的迫切要求。
中共镇宁县委研究了这种情况,决定发动群众大搞炊具改革,贯彻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方针,就地取材制造各种土机械。江龙公社毛草管理区由木匠当技术指导,社员人人动手,突击一天,就给全区二十三个食堂装好了引水道或引水管,用上了自来水;碾米磨面改用畜力和水力,担饭用土起重机,并实现了一火多灶。不少食堂还修建了滤水池、滤水道,做到饮水用水清洁卫生。有些地方还创造了一畜拉八盘磨、一畜拉四台碓和手摇八把刀切菜机等工效更高的工具。
农村食堂由于普遍革新炊事用具,节约了大量人力和物力,支援了农业生产。永宁公社永宁、沙营两个管理区,基本实现用水自来化后,仅挑水的劳力就节省了六十多个。募役公社马场管理区过去六十九个主要劳力磨玉米面,每天只能磨一千六百多斤,改用畜力拉磨后,只用十七个附带劳动力,一天就能磨三千八百斤。城关公社北关食堂过去两人舂一台碓,现在改用一牛拉四台碓,提高工效七倍。过去要两三个青壮年才能抬得动的饭甑,现在用土起重机,只需要一个附带劳动力掌握。六马公社磨薅食堂,过去四个锅灶要两人烧火,两人弄柴;改为一火烧四个灶后,省人省料,只要一人烧火,一人弄柴,每天节省柴草五百多斤。目前,全县食堂服务人员已由原来的八千一百二十七人减为四千九百零七人,只占吃饭人数的1.9%,一年可节省一百一十七万多个劳动日。(附图片)
北京朝阳区和平公社黄军营生产大队食堂用窝头器做窝头,两人十分钟做一笼屉,比手做快一倍。李晞、力加摄(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