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3阅读
  • 0回复

各行各业都来支援农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4-13
第1版()
专栏:社论

各行各业都来支援农业
我国农业生产在以粮为纲,农、林、牧、副、渔同时并举的方针指导下,正以继续跃进的步伐向前迈进着。1960年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大发展的一年。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1960年国民经济计划规定,农业总产值要比去年增长12%;主要农产品中,粮食和棉花都要求比去年增长10%左右。同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这次会议还通过了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并且号召提前两年或三年实现这个纲要。要实现这个伟大的任务,不仅要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优越性,继续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要求农业、水利、林业、水产业等部门努力做好工作,也要求工业、交通、财政、金融、贸易、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各行各业都把支援农业当做自己分内的重要任务,在全国掀起一个规模更大的各行各业全面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
各部门各行各业都来支援农业,这不仅是争取农业生产继续全面大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争取整个国民经济更全面、更好地跃进,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经验已经一再证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农业生产同时高速度跃进,就能够有国民经济的全面的、高速度的跃进。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既是工业发展的广阔市场,又是工业广阔的粮食和原料的基地。只有农业大发展,才可能向工业提出愈来愈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要求,也只有农业大发展才能促进重工业的大发展,才能为轻工业的大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工业和农业的大发展,这就必然带来交通运输、商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方面事业的大繁荣。所以,支援农业不仅是为了增产更多的粮食、棉花和各种农副产品,也是为了多产钢铁,多造机器,多产棉布,多办学校……。这是关系到全国六亿五千万人的切身大事,是同国民经济各部门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任务。
城市各行各业无论在物质技术或科学文化等各个方面比农村先进。城市支援农业,概括地说来,就是以加速农业技术改造为中心,各行各业根据自己部门的特点,围绕农业全面大发展的需要,从各自不同的岗位有计划地从物质上、技术上和经验方面帮助农村各项事业首先是生产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工业部门要把支援农业的任务纳入自己的生产计划,要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业机械、农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主要产品一定要保证按量、按质、按时完成,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同时,要派遣工人和技术人员支援县、社工业,组织服务队传授技术经验,帮助公社培养技术干部;在可能的条件下,还要给予物质上的支援,帮助公社办好工厂。交通运输部门首先要做到根据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随要随运,不误农时;同时,还要积极帮助农村发展土铁路和各种民间运输工具。商业部门要适应农业需要,要主动帮助人民公社大办工业,就地取材,就地制造,就地供应,自力更生,解决部分农具的生产和修配;同时,积极做好供应工作,做到服务到社、到队、到田、到方,保证供应,及时收购,不耽误农民的生产时间。财政金融部门要积极组织并保证及早供给发展农业所需的资金,扩大生产投资,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多种经营;同时还要帮助人民公社健全财务制度。科学、教育工作也要面向农业生产,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做科学研究工作,及时帮助农村解决生产上急需解决的科学技术问题,帮助农村发展群众性的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文化、卫生、体育部门,也要帮助农村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办好托儿所、公社医院等等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现在,许多省、市、自治区已经开始普遍组织城乡挂钩、厂社挂钩,并从城市的工业部门发展到各行各业普遍同县社挂钩协作,按照公社的需要和厂矿等单位的可能,给予支援。城乡之间互相制订规划,签订支援合同,发挥了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工农业生产共同跃进的社会主义竞赛热潮。事实证明,把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发展成为一个全民性的群众运动,采取分别挂钩的形式,建立固定的协作联系,这不论在当前或长远来说,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城市工业、交通、财政、金融、贸易、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部门分出一定的力量面向农村,分别与县社挂钩,是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和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措施,也是加强工农联盟的新形式,应当大力提倡,普遍推行。
在全面开展各部门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的基础上,又必须采取抓住两头、带动中间的做法,进行农业的技术改造。目前,支援的重点应当放在粮食产量商品率比较高的地区和农业生产困难比较大的地区,帮助他们尽快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帮助他们全面发展,使低产地区赶上高产地区,使高产地区更上一层楼。在我国农村中全面地实现农业机械化,这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方针,而且为时也不会太远。但就当前来说,我们的工业虽然有了相当的基础,可是仍然不够发达,支援农业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只能是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积极进行。农业劳动由主要是手工操作到全部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操作,必须根据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带动一般,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地进行。所谓重点,也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随着情况的发展变化而有所推移的。究竟哪一类地区应当成为当前促其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的重点呢?这要从全国、全省来作通盘的考虑。一般说来,抓住高产地区和低产地区这两头,是比较适宜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特别是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城市和工矿区的人口在不断增加,对农村提供商品粮食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向国家提供的大量的商品粮食,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原有的高产地区和新建立起来的商品粮食基地。这些地区仍然是以手工操作、畜力耕耘为主,劳动生产率不是很高的,增产的潜力还很大。这些高产地区要更大幅度的增产,除了要继续坚决地依靠群众,全面贯彻执行农业“八字宪法”外,迫切需要在实现机械化、半机械化方面提前一步,把农业生产迅速转移到新的技术基础上来。这些地区广泛使用先进的农业机械以后,就可以解放出大批的农业劳动力,来积极发展林牧副渔以及社办工业,大兴多种经营,促进农业的全面大发展。同时,对于实现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所需要的资金,高产地区一般都完全可以自行解决,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有利条件。再从当前农业生产上困难较多的低产地区来看,当地的人民群众是勤劳勇敢、干劲冲天的,对于迅速摆脱“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有着十分强烈的愿望。他们几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农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以及自然条件的某些暂时的因素,在经济上存在的困难比较多一些,工业基础也比较薄弱,一般是地多人少,缺乏劳动力的情况比较突出,农业生产中存在着更大的潜力,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掘。为了迅速彻底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使各类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新的水平上趋向平衡,或者缩短差距,除了主要依靠这些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顽强努力,艰苦奋斗以外,国家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予必要的支援,城市和先进地区给予大力的支援,帮助他们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步伐,是完全必要的。这些地区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只要略加援助,就可以迅速赶上现在的高产地区,甚至可以做到后来居上,成为国家新的生产粮棉油猪的商品基地。当然,我们强调加速实现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不是意味着各行各业都要以机器供给农业,而是围绕着机械化这一总的目标,结合本身工作特点,给予必要的支援。同样的,我们强调抓住两头,这是指的领导方法,决不意味着放慢一般地区农业技术改造的发展速度,或者把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地区当做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重点地区。相反地,应当是通过抓住两头作重点,创造经验,树立榜样,带动一般地区紧紧跟上,以加快整个农业技术改造的进程。因此,各部门、各行各业的重点地区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来选择,做到抓住重点,全面提高。
根据历年的经验,每个农时季节需要的生产资料与供应的数量品种,大体上是相适应的;但是,也难免有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况。因此,各地抓紧当前的生产和供应,适应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作好全面支援农业十分重要的一环。支援农业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分别轻重缓急,作出全面规划。在规划中,规定具体任务、具体指标和具体措施;在数量、质量、品种、规格和所需要的时间、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逐一落实到底,然后一环扣一环,一关保一关,组织突击,限期完成。农业生产有着强烈的季节性,随着季节的变化,农村所需的生产资料品种和数量的变化也比较大,而且时间也比较迫切。工业部门必须适应这个特点,在一个时期内抓住中心,组织突击,到下一个时期内又抓住另一个中心,组织突击。这样,一个突击紧接一个突击,一个高潮紧接一个高潮,运动的本身也就成为既是一个突击性的群众运动,又是一个波浪式发展的经常性的群众运动。这样,运动的发展就会更加深入、更加健康。城乡之间、工农业之间、领导和群众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会更加亲密,工农业生产就更加主动。因此,一个省、一个专区、一个县,在每一个季度开始的时候,专门开一次会,研究布置下一个季度支援农业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工作,因地因时制宜,确定重点,力求抓早抓好,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个空前规模的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群众运动,已经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了。这个伟大的群众运动是在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是在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实行工农业并举的根本方针的指导下,以支援农业加速进行技术改造为中心,日益全面地发展起来的。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前些时候,本报曾刊登河北省的机械工业部门在人民公社大办试验田的经验,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今天本报发表的江苏省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形成了新高潮的情况,充分地体现了当前和长远相结合、需要和可能相结合、重点和一般相结合的精神,也是值得注意的。当前形势极为良好,各级党委需要切实加强领导,坚持政治挂帅,充分发动各行各业各部门的力量,把支援农业全面大发展的群众运动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