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全党动手 全民动手 大办农业 大办粮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8-25
第1版()
专栏:社论

全党动手 全民动手 大办农业 大办粮食
我国农业战线正出现一个崭新的形势。许多省和自治区,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力增强农业生产前线。以工业部门为主的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行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各地各级领导机关的大批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许多县和公社的领导机关把办公室搬到了公社的基层单位,切实地领导农业生产。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新高潮正在形成。
面对着这样的大好形势,我们不由得想起1957年秋冬两季我国广大农村的景象。那时候,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团结一致奋勇前进的中国农民,在党中央重新提出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的鼓舞和指引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生产建设高潮,大兴水利,大积肥料,为1958年的大跃进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抓得早、抓得紧,这是大跃进的一条重要经验。
现在,炎夏已过,秋初已临,正是农业战线上大显身手的时节。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秋田管理和做好秋收工作,争取今年秋季拿到更多的粮食;积极准备秋耕秋种,争取明年夏季拿到更多的粮食。
过去两年大跃进的经验进一步证明:秋季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秋收作物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最大的比重。就全国来说,粮食全年产量的大部分是在秋季收获;在某些一年一熟的地区,粮食全部都在秋季收获。工业原料作物,绝大部分都在秋季收获。秋季收成如何,对于完成全年农业生产计划有决定性的影响。夏秋之交,正是大秋作物的盛长时期和结籽时期,同时又是气象情况多变、自然灾害频繁的时期。这个时期在田间管理上和抗灾斗争中用劲大小和做得好坏,对于收成的关系特别大。无论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多结籽粒(如追肥、灌溉、辅助授粉等等)方面,无论是控制有害于作物增产的不利因素(如除草、灭虫、排涝、防倒伏等等)方面,最要紧的是不失时机。错过时机,有时甚至迟延一天半天,都会失去更多增产的可能性,或者失去减少损失的可能性。欲求不失时机,掌握主动,尽可能多收一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就必须把最大的力量用在秋田管理和秋收方面。这是当前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首要任务。
秋季不仅是争取当年更多收成的重要季节,也是争取明年更多收成的重要季节。秋季播种的下一年的夏收作物在全年的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粮食作物来说,秋播夏收作物的面积经常占全年粮食作物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就油料作物来说,秋播夏收作物的面积经常占全年油料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由于夏收是每年的第一次收获,在促进全年生产方面和安排人民生活方面都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黄河流域,夏收作物从来就在全年收获中占着较大的比重;在南方的许多地区,为了避开某些自然灾害和更均衡地安排全年各季的劳动力和人民生活,也有必要扩大夏收作物的比重。“秋好在管,麦好在种”。冬小麦等越冬作物的收成好坏,同秋耕秋播工作的关系特别密切。尽可能扩大秋冬播种面积,尽可能提高秋耕秋播质量,这是当前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第二项重要任务。
发动一个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全民运动,还有更加深远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进一步证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我国农业增长的速度,对整个国民经济、对工业的发展速度,有着重大的影响。1950年到195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约10.4%,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约29.2%。一般地说,农业年产值的增长速度超过平均速度的,次年工业年产值的增长也就超过平均速度。如1952年,农业总产值增长15.3%;1953年,工业总产值增长30.2%。相反,农业年产值的增长低于平均速度很多的,次年工业年产值的增长也就低于平均速度很多。如1954年,农业因为受灾总产值只增长3.3%;1955年,工业总产值就只增长5.6%,特别是生活资料的产值,还降低0.03%。1958年农业特大跃进,当年就促进了工业特大跃进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特大跃进。农业是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的来源,是轻工业的原料基地,又是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最广大的市场。要加速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农业收成好了,别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在过去十年中,我国农业是逐步增长的,特别是1958年和1959年,增长的速度更快。十年中我国农业产值增长了一倍多,其中粮食增长了一倍多。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证明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正确性和生命力。但是,我国原来的农业水平很落后,而解放以来,随着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要却增长很快。我们的国家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但是在解放前,农业的发展水平一直是很低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虽然广大劳动人民的消费水平很低,但每年还要进口大批粮食、棉花。解放十年来,这种状况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农业发展的水平仍然还不够高,而随着整个经济建设的跃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的需要量却越来越大。就拿对粮食的需要来说,由于凡是能参加劳动的人一般都参加了劳动,工人和农民全年都在积极地劳动,食量大为增加;人民公社和公共食堂成立以后,原来的贫农、下中农的口粮已提高到中农的水平;近三年来城市工矿区人口增加了两千万左右;工业用粮也增加很大;农业基本建设队伍很大,去冬今春参加水利建设的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了七千多万人,他们的口粮比一般农民多;所有这些,都使粮食的消耗量大大增加。对棉花的需要也是如此。目前在广大农村以至偏僻的山区,过去那种衣不蔽体和祖孙几代穿一件破衣服的情况已经完全绝迹。城市和农村劳动人民的衣著有了很大的改善。十年来棉花产量虽然增长了三倍多,但仍然不富裕。我国的农业生产由于现代技术条件还比较落后,还不能摆脱自然条件的影响。在自然灾害较多的年份,例如去年就有五亿多亩地受灾,今年又有六亿多亩地受灾,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为了适应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需要,为了力求弥补农业连续受灾的损失,为了力求增加储备以便适应农业生产在目前条件下还不能十分稳定的情况,必须把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放在首要地位。
这些情况说明,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动员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不是什么权宜之计,而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的战略方针。我国在大跃进中,工业和农业都有了巨大的进展,工业支援农业的力量和农业本身的力量都更雄厚了。随着人民公社的巩固和健康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有了更宽阔的道路。在这样的形势下,既有必要也有可能进一步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发动工业以更大的力量支援农业。现在党中央特别强调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恰恰是正确地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
发展农业是光荣的事业,农业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农业劳动不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事业,而且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极其重要的部分。近几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干部下乡上山,一直在农业生产前线艰苦奋斗;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到农村安家立业,成为我国新型的有文化的农业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榜样,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现在,在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大好形势下,全体农村干部和社员群众要更加努力地担负起加速发展农业的主要任务;各行各业的干部和群众要更主动更积极更有效地支援农业;全党全民要担负起为加速发展国民经济打下更好的基础的重大责任。目前整个农业战线形势十分有利,争取今年秋季尽量多打粮食和争取明年夏收超过过去任何一年,都是大有可为的。让我们高举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三面红旗,全党动手,全民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让我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继续鼓足干劲,艰苦奋斗,更快地发展农业,更多地增产粮食,把人民生活安排得更好,保证国民经济更好更全面地继续跃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