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晋城的“三合”互助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6-24
第2版()
专栏:

  晋城的“三合”互助组
郑思远
用心思解决了三不误
晋城是手工业和运输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沿交通大道的区村,运输担挑更为发达,群众中流传着一句谚语:“太谷溜届、沁州绳,圪瘩坡扁担晋城人,那怕地土全荒了,只要担挑出了门。”群众迫切要求,“出去活闹”,在晋城专靠农业维持不了农民的生活,更不用说“耕三余一”了。
“农业为主,副业为副”,晋城农民回忆起三十二年,敌伪统治时代的灾荒情景,就会惊心触目:“不种地不打粮食不算话”,农业生产也不能误。
爱国自卫战争中,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生产也不能误了参战。
干部和群众为了这“三不误”,费尽了心思。岭上村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不只岭上一村),干部限制群众不让出去担挑,不给开路条,有十几个青壮年农民在炕上躺了五天没起来。群众对村干部表示不满,村干部也发出怨言:“当干部三头受气,完不成任务,受上级的气;不让老百姓出去担挑,受群众的气;误了自家的生产,受老婆的气。干部,干部,干成萝卜啦!”
各村都有了创造
北坡、庾能…………东南西北不同的角落里,不约而同的创造了“三合”互助组的生产组织:把参战、农业、副业紧紧的结合在一个互助组内,解决了三者的矛盾。
李沟村的“三合”互助组,是以轮流的方式,轮流参战、轮流担挑、轮流种地,组织了全村能参战和能生产的自卫队员共二百一十人,分为三个中队,每中队由村长、农会主席、政治主任分头带领,一中队参战、二中队种地、三中队运输,每个中队的自卫队都分散在互助组内。民兵一百一十人中,四十人为远征队,只轮战不支差;七十人为警卫队,和自卫队一样支差,但不支短差,平素担任本村站岗放哨警戒工作,每天上午回家练武一小时。每个互助组中有生产组长一人,练武组长一人,妇女组长一人,宣传干事一人,妇女干事一人,全村三百八十一户,共四十八个互助组,全村群众俨然是一个战时化的群众组织,参战、农业、副业都不误。
按劳分红
北坡的三合互助组,以村长田合用同志所领导的第一组为典型。全组十户,有四头牲口,农业生产按活计工,实行工票,出地头即开工票。临上地要捎上一担粪,谁也怕自己少做了活少得工票。今年春耕下种每亩地合三个工,比往年每亩春地四个半工,省了一个半工。参战和运输人员的土地,由互助组耕种,他们给出工资米,参战一天算一工,民兵轮战一天算一工二,临出发先由小组副业生产中拿盘费、轮战、支差、由全村满打满算。
有一个组员叫和尚,运输大贩粜是行家,他赶了组里一骡二驴跑运输。每户拿二千五百元,当时是一石麦、一万资金,有两户出不起,由村长和和暂垫,在银行贷了八万款,去长治送硫磺、荫城担铁钉……五十天赚了十三万,二八分红,二成归了跑运输的劳力,和尚人顶一份,骡顶二份,驴顶一份,按五份分配;那八份归互助组、四成为钱股红利,四成为全组人股红利,谁参加劳动谁分红,不论男女,不论农副业,你十分他八分,少则三分、二分,和尚也算十分,寡妇老婆也能分到副业红利。全组生产情绪很高,谁也不愿退出互助组。
@峪村由小学教员靳发庆所领导的第六互助组,共十四户有十五个劳动力,抽出五个劳动力去搅铁矿,他们不支差,只出支差米,其余人和地,互助变工,一工四升半米,搅一天矿,算二工,赚九升米;实际每人每天能拉五车,每车三五○元,共值一千七百五十元,九升米值四百五十元,下余一千三百元归小组,不论农业、副业、参战都按工批红,但须除掉你自己土地上所误的工数,才能分红。本组民夫参战,一天顶一工二分,民兵轮战一天顶工半,差票由行政村统一发,差票可换工票,不出差人还工时,不吃饭一差还一工,吃饭工半还一工。种地是互助变工,副业劳力分红,这个“劳”不仅包括副业等的“劳”,而且也包括农业和参战的“劳”,工人不支差,又能种上地,可以安心从事手工业和运输等生产,农民参战种地也能分得副业的红利,工农都满意。
劳动合作社
庾能村工人最多,男子全半劳力仅一五八人,就有一一四是工人,铁矿洞五个、煤窑一座,抽条丝架两架,造钢铮工人十个,这些人自己又经管这一块土地,所以又是农民,在政治主任孙小胖同志的领导下,全村都组织起来了,每个互助小组就是劳动合作社,比如第五组都是翻身户,刚自岳阳逃难回来的难民,劳动情绪最高,全组二个铁匠、二个铜匠、四个条的工人、五个煤窑工人、二个轧花工人、三个笊篱工人、三个民兵,他们的互助变工办法,农业互助变工每工分五晌,每晌算一小工,一天五小工为一大工,欠下工还工资米五升,打下粮食归私人所有。手工业生产,扣除了每个工人的工资,扣二成的红利资本外,其余红利为小组公有“按劳分配”。最初是不论农业、副业、参战、一天算一工,后来改为农业按活计工,副业按件计工,织布一丈五算一工,一天能织三丈则算二工;运输小炉活不能按件计的副业,每日计工,赚多者以提奖办法抽红提奖余下归公。出差民夫、民兵的土地,工人的土地,完全有互助组解决,让他们安心参战和做工。
全村有一个总合作社,专门是调用和帮助各小组搞生产,比如从银行贷来款,再分给各小合作社。总社榨油,油饼由各小组不出本钱担上下山。当时城里市价十五元一斤,总社按十二元一斤,卖给小合作社,到山王庄以后,按山下市价出售,赚了钱归小组;小组编好笊篱,总社负责运出去代卖,并代小组在外边收条丝,收原料。全村现在已经成了一座劳动互助的大工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