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小北河公社社员去年受灾今年丰收的体会 国家集体是靠山 爱国爱社多卖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1-11-27
第1版()
专栏:

小北河公社社员去年受灾今年丰收的体会
国家集体是靠山 爱国爱社多卖粮
去年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庄稼被冲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牲畜农具损失过半今年在国家支援下,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粮食总产比灾前最高一年增产一成多
新华社沈阳26日电 新华社记者高方报道:去年遭受特大水灾的辽宁省辽阳县小北河人民公社,在国家的支援下,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苦干一年,生产超过了灾前的最高水平。今年全社在耕地面积因水冲沙压而有所减少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仍比灾前产量最高的一年1958年增长11.6%,平均每亩产量达到四百零七斤。各生产大队除留够明年口粮、饲料、种籽和集体储备粮外,准备交售给国家的粮食比1958年增加三百二十万斤。
小北河公社处在太子河和浑河中间的冲积平原上,去年8月间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境内浑河、太子河堤防共决口五十四处,全社庄稼被冲毁95%以上,牲畜、农具损失过半。灾后,当地经历过多次洪水灾害的老人们纷纷议论:像这样大的洪水还从未见过,要使生产恢复到灾前那样,至少得三、五年。
可是刚过一年,记者在秋收时节访问这个公社的时候,就看到了人欢马腾的兴旺景象。站在太子河大堤眺望,特别惹人注目的是附近各生产队的打谷场,庄稼垛起来像起伏的小山峰,而通往田野的道路上,还不时出现满载大豆、玉米、高粱的大车,谷场上脱谷机和石?压场的声音响成一片。记者到相家坨、小北河、文台子、张家等生产大队访问时,看见社员们在灾后修建了许多新房,家里堆放着成袋成囤的刚从集体分来的口粮,许多社员的庭院里堆着正待下窖的萝卜、白菜,门前成垛的高粱秸、玉米秸显示过冬烧柴已经准备好了。社员们深为大灾之后出现的这种丰年盛景所激动,干起活来格外有劲。天刚亮,男女社员就分头去拉庄稼、打场和运送征购粮。为了多干活,许多下地剥玉米的女社员把午饭带到地里吃,吃完饭接着就干。装有电灯的生产队,晚上谷场上灯火盏盏,社员们有说有笑地在打夜场。
大灾之后头一年就获得这样好的光景,原因是很多的。社员们说,除了雨水比较调和以外,最重要的是在国家的援助下,发挥了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强大优越性。有了这样的靠山,大家能在重灾面前不动摇不退缩,看清美好前途,敢于和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作顽强的斗争。去年灾后,公社党委就根据上级的指示,号召全体党员团结和带动群众,展开生产救灾,重建家园。许多社员回顾了历史上受灾的情景,社员徐永清说:“1929年大水涝个溜光,我把地照拿给地主做抵押,想换点粮食,地主都不给,逼得我不得不东跑西颠,现在有了共产党,水未退就把粮食给送到家,咱们还有什么怕的!一定要好好大干一年,抗过困难!”社员们就这样经过回忆对比,普遍看清了有利形势,大大增强了战胜灾害的信心。今年备耕工作开始后,公社党委又广泛地宣传了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更加激发了全体社员抗灾生产的积极性。由于正确地贯彻各项政策,社员的干劲越来越足,春耕大忙时期,全社每天实际出勤的人数,超过定工生产人员10%以上。
灾后生产中遇到的困难确实是不小的,首先是种子、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缺乏。公社除请求国家拨给种子九十四万多斤外,还从友邻受灾较轻的公社串换购买了二十八万多斤粮食种子和二百多万棵红薯苗。春播工具不足,社办工厂就日夜加工制造,共修造各种工具七万四千多件,修好了大车一百四十多台。耕畜和动力不够,公社在国家和附近城市有关部门的支援下,新建了一座变电塔和一处农业拖拉机站,国家及时调来了九台拖拉机,社员们说这是春耕生产的“及时雨”,拖拉机一春共整地四万八千多亩。受灾较重的郭家生产大队,灾后耕畜奇缺,社员说如果不是来了拖拉机,就要有三千亩地种不上,有了拖拉机,不仅未荒一垅地,还全部做到适时播种。有了电力,各生产大队用公共积累添置了脱谷机,夏收和秋收普遍使用动力脱谷机后,不光克服了畜力不足的困难,还提高了脱谷效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