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调查农民需要 提高产品质量 力争不误农时 各地手工业工人修造春耕小农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3-14
第1版()
专栏:

调查农民需要 提高产品质量 力争不误农时
各地手工业工人修造春耕小农具
当前还需注意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调拨的钢材应尽量做到规格对路,调拨及时,以便立即用于生产;分配竹木原料时,应尽先满足缺乏地区的需要;有条件的地区,提倡自力更生克服原料困难
新华社13日讯 各地手工业工人正在加紧修造春耕生产需要的小农具。据最近十四个省有关部门向中央手工业管理总局的汇报,到2月上旬止,湖南、湖北、四川、福建、江西、辽宁、吉林等九个省,已完成春耕小农具生产任务50%到70%,安徽、山东、河北、陕西、黑龙江等五省完成30%左右。仅是1月份,各地已修造各种小农具就有四千二百多万件;其中有铁制小农具二千四百多万件,比去年12月增长20%。
为了不误农时,目前各地参加修造春耕小农具的手工业工人比以前增加很多。湖南省仅湘潭、常德、郴州、邵阳四个专区和长沙、株洲两市,修造小农具的手工业工人就有十三万多人。不少地区还调整和充实了修配力量和修配网,增加固定修配站和红炉,增设流动服务组。
我国地区辽阔,农民耕作习惯不同,需要的小农具品种极多。很多地区在生产小农具时,派人到生产队了解农民的需要,力求产品对路。江苏省扬州专区里下河河网地区春耕生产开始较早,当地手工业工人就着重修造了大批犁耙、农船;沿长江的杂谷产地,需要很多施肥、锄草农具,就生产了很多锄头和粪桶;一些丘陵地区安排了红炉专门生产大锹和镐。有些地区农具厂还通过召开农民座谈会或举办产品评比检查会,提高小农具的质量。江苏、辽宁等省的一些地区,最近还派人到农村检查小农具的生产和供应工作。辽宁省海城县最近在检查小农具的修造工作中,发现有小鞭梢等十几种不被人注意的小农具,由于原先安排得少或者遗漏安排,而供不应求,于是立即安排力量制造。
恢复小农具传统产区、传统产品的生产,是保证小农具质量的重要方面。山西省对一向行销省外的阳城犁镜、晋城犁铧、阳泉锄板等传统名牌产品,作了重点安排后,产量大增,1月份仅阳城犁镜就生产了四万六千多片,中央手工业管理总局正在组织运输力量外调,供应各地。
据有关部门负责人谈,要做好今年春耕小农具的生产和供应工作,当前必须注意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今年国家决定调拨三十多万吨钢材供各地修造小农具,这给小农具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有的钢材因为规格不符,有的调拨不及时,还不能立即用于生产。有关部门正在商请冶金工业部门,使调给各地的钢材尽量做到适合红炉生产需要,并且要求有把钢材压延变形能力的地区和企业,优先加工改作小农具原料的大型规格钢材。许多地区缺乏生产小农具需要的木材、毛竹、棕等原材料,有关部门建议各地在分配这些材料时,尽先满足小农具需要,并且保证做到专材专用。有些地区用自力更生的办法解决竹木原料不足的问题,也是个好办法。如四川巴县白市驿区是平坝地区,山林缺少。这个区的行政部门一方面派人到邻近各区采购一部分毛竹、杂木,另一方面,组织区内部分靠山和竹木材料潜力较大的社、队,本着等价交换的原则,调济竹木给其他公社。这样,全区原来感到最缺乏而又最急需的犁把料和锄把料,现在已基本安排好,正在赶制。(附图片)
左上图:山西太谷县侯城公社杨家庄大队的炉匠正在向社员征求对农具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 董荣贵摄
右图:河南巩县手工业铁器生产合作社为支援春耕,最近生产了大批铁锨、耙子、镢头等小农具。这是职工们正在检查即将出厂的产品的质量
刘绪元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