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把火大队干部细心调查耐心商量 深入解决忽视小块田问题 用算细账办法说明种好小田能多增产,纠正干部抓大头的片面性 按多劳多得原则调整大小田工分定额,调动群众种小田的积极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4-12
第1版()
专栏:

把火大队干部细心调查耐心商量
  深入解决忽视小块田问题
  用算细账办法说明种好小田能多增产,纠正干部抓大头的片面性
  按多劳多得原则调整大小田工分定额,调动群众种小田的积极性
据新华社贵阳11日电 本社记者刘扬深报道:阳春3月,贵州高原上已是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了。贵阳市花溪公社把火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于治国,同几个大队干部到各生产队检查春耕生产情况。他们顺路先走到第三生产队。村寨附近和大路边的大块水田,块块泥绒田平,春水盈盈。新糊整的田坎,牢实平整。牛圈肥把田水染成了酱色,看起来,已是万事俱备,只等栽秧了。正待往回走时,于治国忽然发现远处的小块田里,水快干了,田坎还没有捶紧铲好。为什么这么多大田水饱肥足,唯独边边角角上的小块田缺水呢?他们又沿着狭窄的田塍,向一个叫红岩山的地方走去。离寨子越远,看到小块田犁耙得越粗糙,缺水少肥的情况越普遍,有几小块田的田坎倒塌了,田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也给牲口踩坏了。经过检查的几个生产队,小块田的情况大体差不多。
有人主张大队立即通知各生产队,纠正这种瞧不起小块田的做法。于治国则认为,应该先与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研究一下,找出忽视小块田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于治国来到第三生产队,找到了队长许祖能。这是一个二十五岁的布依族后生,工作积极,就是领导农业生产还缺少经验。于治国在交谈中问起为什么红岩那一坡小田比大田整得差。许祖能回答说:“大田土质肥,水源好,离村寨近,是增产的大头,抓住大田,就能增产。”副队长陈维信虽然不完全同意许祖能那种“抓大丢小”的作法,但觉得社员都喜欢在大田干活,因而也认为种小田是骨头里熬油,没多大指望。
小田果真没油水吗?群众当真不愿种小田吗?于治国一面暗自思量,一面问两位队长。两位队长一时答不上,于治国也没有进一步问下去。像往常一样,他建议到社员家里去,听听群众的意见。他们挨家挨户访问的结果,大出两位队长的意料。绝大多数社员都要求大田小田并重,并对忽视小田的做法感到心疼。老农陈先延说:“我们队上连种熟了的水田都不好好经营,只不过嫌田块小些,没有土地哪里出粮食呀!”另一个老农扳起手指头一边算账一边说:“莫看这些
‘楼梯田’、‘扁担田’块头小,只要种得好,小田一样增产。”
社员们的话使干部心里亮堂起来。但,两位队长还不理解的是:既然种好小田有这些好处,为什么社员们不爱在小田里干活呢?
于治国没有回答许祖能的疑问,却问他这几天犁田劲儿大不大,上不上坡送粪、戽[hù]水抗旱。小伙子兴致勃勃地告诉他说,犁大块田,呼呼地一天犁一两亩;随着又抱怨犁那些“楼梯田”的时候,牛还没有伸腰又要掉转犁头,提犁放犁,把手都提酸了。于治国打趣说:那你该多得工分罗。许祖能手一摆说,“多得啥子工分哟,差点完不成定额。”原来犁田的工分只是按面积算的。副队长陈维信也反映社员送粪光往近处倒,不愿挑上坡。于治国一听,这正是由于工分不合理造成的。他向两个队长建议,进一步研究研究,群众不愿种小田的关键是不是因为工分定额没有真正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
说起多劳多得,许祖能、陈维信是同意的,但一想到生产队要在小田上多花本钱,有点舍不得。于治国就耐心地告诉他们:“如果你犁了一亩小田,工分按一亩大田的标准发给,你心里高兴吗?一分劳动一分代价,现在多付点工分,将来多增产粮食。譬如红岩的二十五亩小块田,往年管理不善,只收万把斤谷子,今年要是固定两个劳力看水,只花三百个工分,秋天就能多收两千多斤谷子,你看那个划算!”一笔笔的账,把两位生产队长的思想算得亮堂堂的。他们愉快地同意晚上开社员大会讨论修订小田的劳动定额。
于治国回到大队以后,向党支部作了汇报,也听了另外几位支部委员介绍其他生产队的情况,一致认为小田油水大,全大队七百一十亩水田中。边远小块的田就有八十五亩,如果种好了就能增产不少粮食。会后,大队向各生产队介绍了第六、第八生产队种好小块田的经验。最近,各生产队都加强了定额管理和生产责任制,大田、小田都有作业组管理。在用肥用水方面,也做了合理安排,使远田近田、肥田瘠田都能有水有肥。各生产队调整了大田、小田作业定额和报酬后,社员们种小田的积极性同种大田一样高。现在,这个大队的小块田,田塍已普遍加高培厚,大部分经过翻犁,并施了底肥。(附图片)
  贵州省麻江县碧波公社柿花大队柿花第二生产队的社员们在整犁秧田,准备及时撒秧 南 沙摄(贵州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