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阅读
  • 0回复

江西红壤改良利用找到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27
第1版()
专栏:

江西红壤改良利用找到途径
在红壤占土地总面积一半的江西省,十二年来,农业科学工作者展开了改良利用红壤的研究工作,找到了增加红壤有机质,提高红壤保水保肥能力和在红壤地里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有效途径和经验;目前又在研究加速红壤熟化和稳定提高红壤地产量的新课题
新华社南昌26日电 我国南方各地一种分布很广而又非常贫瘠的土壤——红壤,经过农业科学工作者长期的研究,已经找到改良利用的途径。在江西省,如刘家站垦殖场、江西蚕桑场、红星农场等一些垦殖场,都已成功地开垦出大批荒芜的红壤,种上了麦类、薯类、豆类等几十种作物,栽植了大量经济果木;许多人民公社也在大面积地开发利用红壤,都获得了收成。
这种红壤,多数是由红粘土和红砂岩经过长期风化后形成的,它所含的有机质几乎耗尽,因而土质瘠薄,耕作性能很差。据江西省调查,这种土壤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丘陵地区尤其多。因此,改良利用红壤,成为江西省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迫切任务和很大的潜力所在。全省农业科学工作者,从1950年开始就把这个问题列为重点研究项目,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怎样改善红壤的土质条件,是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东乡、进贤等红壤研究基点的研究人员,经过多次试验,在不同类型的红壤上试种成功了肥田萝卜、苕子、紫云英、金花菜、单叶猪屎豆、鸡眼草等十多种绿肥作物,为改善红壤土质,增加有机质,找到了有效的途径。红壤易受干旱和雨水冲刷,针对这点,他们也研究出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措施。如兴国县水土保持试验站几年来在红壤地上筑梯田、培地埂、作垅沟,实行春不耕(避免冲刷)、夏浅耕(减少蒸发)、冬深耕(改良土壤),结合发展防护性森林和草带,因地制宜兴修水利等,已经基本上制止了大片红壤易旱易涝的现象。他们试验的地方——兴国县江背人民公社,由于红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质条件改善,现在已有三千多亩红壤被利用来种上庄稼。
农业科学工作者在莲塘、永修等地调查发现,初开垦的红壤,种植甘薯、黑麦、子瓜、木薯等作物较能适应,花生、烟草、粟和芝麻次之;经过初步熟化的红壤,还可以种植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可以适应种植的经济果木也有茶、桑、油茶、梨树等十多种。刘家站垦殖场在江西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配合下,在一万多亩新开垦的红壤上先种耐旱耐涝的“先锋作物”,随着红壤的边利用边熟化,逐步扩大种植其他作物,这样先后三年种植的甘薯、黑麦、芝麻、花生都获得了较好的收成;栽种的五千多亩茶树、桃树也生长良好。农业科学工作者还在丰城县的熊庄、龚村等地考察,总结出了在红壤地上实行多种作物合理轮作的方法。如采取甘薯与小麦、小麦与大豆、大豆与芝麻轮作,把需肥多的作物与需肥少的作物、耐旱作物与怕旱作物妥善搭配,使红壤得到了科学的利用。
目前,江西省的农业科学工作者又进一步展开了加速红壤熟化和稳定提高红壤地种植作物产量的新的研究工作。(附图片)
江西莲花县桥头村的社员,在回乡老红军甘祖昌的带领下,向红壤土进军。经过三年苦战,他们把一座不长庄稼的红土山岗改造为良田。这是社员们在开垦红壤山地
新华社记者 原 苏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