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兴化总结“满河大水闹大旱”教训,确定今年抗旱方针 积极恢复旧式提水工具 充分利用机电排灌设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5-30
第1版()
专栏:

兴化总结“满河大水闹大旱”教训,确定今年抗旱方针
积极恢复旧式提水工具
充分利用机电排灌设备
本报南京29日电 记者姜韦才、戴国强、王如兴报道:位于淮河下游的江苏省水网圩区兴化县,解放后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去年虽然连遭一百二十天的大旱,全县河流水位仍然接近常年同期的水位。但是大部地区竟然出现了“满河大水闹大旱”的结果,全县粮食严重减产;唯有兴西公社充分利用了水源条件,水稻增产近两成。中共兴化县委认真检查总结了这个深刻的教训,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许多公社和生产队在排灌工作中没有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只抓了机电排灌设备的发展,放松了原有提水工具——风车、脚车等的整修。
兴化县境河湖交错,全县水面将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二百零六万亩耕地中,有一百七十多万亩水稻田,其中有八十万亩是一年一熟水稻的沤田,是个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解放后,根治了淮河,开拓了运河,沿海建闸蓄水,兴修了小型农田水利,机电排灌设备也有很大发展。全县由解放前的一台二十四马力的“老爷”戽水机,发展到1961年的五百五十七台机电排灌设备。三十四个公社都有了排灌机械,十个公社有了电灌设备。这些水利工程和机电排灌工具,在近几年来的防涝抗旱中,发挥了相当的威力。但是,这里旧有的提水工具,如风车、脚车等却逐年减少。以1961年和1957年相比,全县风车减少了11.5%,脚车减少了65.3%。
旧有提水工具大量减少,而机电提水设备的建设工作还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要。首先按照去年实有机电设备的灌溉能力计算,只可灌溉六七十万亩水田,在数量方面,距离全县一百七十多万亩水田的灌溉需要还相差很远;第二,有一部分机械质量不好,不能正常运转,有的根本不能使用;第三,机电排灌设备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多,有的少。全县只有四分之一的公社安装了电力排灌设备;一半以上的生产队既无电灌,又无机灌;第四,使用机器提水,虽然效率高,但要燃料,要配件,要有技术的工人,一个环节发生故障,机器就不能正常运转或根本转动不起来。由于这些原因,去年这里投入抗旱的三百八十三台戽水机中,正常运转率只有55.9%;加上电灌,全县实际灌溉面积只有三十万亩,不足应有效能的50%。但是,旧有提水工具的减少却是普遍现象。全县八千多个生产队中,风车和脚车基本够用的只占10%稍多一点。去年许多生产队在干旱面前,眼看着满河大水,却是有力无处使,群众说:“没有工具空起早,田里无水干着急。”
兴西公社的情况却不同,这个公社的一百四十七个生产队,去年就有一百三十五个增了产,全社的水稻总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近两成。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个公社在排灌工作中贯彻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全公社总共有六百五十多马力机电排灌设备,可灌溉全社80%以上的稻田。但是公社的领导干部并没有因此而麻痹,他们在抽调力量树电缆、修渠道、办机器的同时,从公社到大队,仍然抓紧制造风车、整修脚车,使全社每个生产队都有两部风车,大部分生产队都有一部脚车。由于同时准备了两套工具,虽然电灌到5月底才开始送水,他们依靠风车和脚车提水,在5月初就完成了两万多亩早稻的栽插任务,保证了季节;在禾苗生长和抽穗时期,曾有二十多天电动机不能送水,他们依靠风车和脚车,保证了大部分稻田在这一时期没有脱水受旱,减轻了干旱的威胁。
兴化县委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今年从当地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情况出发,确立了依靠旧式提水工具为主、同时积极利用机电灌溉设备的思想,切实做好两套准备。他们考虑到:第一,全县一熟水田占水稻面积的一半以上,这些一熟水田,一年到头不能脱水,保沤期达二百多天,比水稻灌溉期长一倍时间,如果在水稻保沤期也用机器提水,势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减少社员收入,因此,不可能常年依靠机电灌溉。第二,广大群众一向有利用风车、脚车灌溉的习惯。这里是水网地区,沟河多,田块小,利用风车、脚车提水比较灵活、方便、主动,成本又低,因此都把风车、脚车作为水稻灌溉的主要工具。第三,现有的机电灌溉设备,只能解决40%左右农田排灌的需要,特别是在每年夏栽之际,河水水位低,用水量大,遇到旱涝年份,排灌任务更大,必须充分发挥风车、脚车提水的作用。
全县不同地区今年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了不同的做法,积极恢复旧有提水工具,同时充分利用机电排灌设备。在机电灌溉面大、以机电灌溉为主的地区,在水田保沤期间,依靠风车、脚车提水;在水稻灌溉期间,则以机电灌溉为主,风车、脚车作必要的
“补充”。在有一部分机电灌溉的地区,无论在一熟水田保沤期间,或者是水稻灌溉期间,都以风车、脚车提水为主,机电设备作为栽秧大忙季节和抗旱排涝的突击排灌力量。在很少或者没有机电灌溉设备的地方,除了集中力量修添更多的风车和脚车,并根据需要与可能,适当发展了一些机电灌溉设备。这些地区还根据去年的经验,尽可能做到风车、脚车配套。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排灌机具的作用,扩大灌溉效益,兴化县合理调整了机电灌溉设备的布局,对于原来不合要求的灌溉渠道进行了整修配套。经过调整,加上新发展的机电设备,今年全县的机电灌溉面积将由去年的三十万亩扩大到五十万亩。同时全县各地还普遍建立和健全了排灌机具的管理责任制度,制订了经营管理的具体办法。不少地区纠正了过去那种重发展、轻管理和重使用、轻保养,以致造成机器故障多、损耗大、效率低的情况。
目前,全县现有的机电设备和风车、脚车的数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常年排灌的需要,距离战胜旱涝灾害的要求相差很大;特别是30%左右的困难队和穷队,工具少,家底薄,抗旱御涝的能力仍很薄弱,需要给予重点的帮助和支持。农用物资供应不足、不配套、不对路,还是进一步修添提水工具的主要困难。对这些问题,这个县有关的领导方面正在研究解决中。(附图片)
河北河间县李子口公社西三里生产大队的社员们,用机械抽水浇地,促进作物成长          袁 浩摄(河北日报供稿)
四川省隆昌县新生公社光华大队第四生产队,为了保证水稻满栽满插,组织社员车水灌田       甘洪广摄(四川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