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卢森堡杂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2-07-25
第4版()
专栏:

  卢森堡杂忆
  燕草
  河谷城市
来到卢森堡这个陌生的国家,有一种特别的、间杂着好奇的心情。
到过欧洲其它国家的人,一踏进卢森堡的首都——卢森堡的市区的时候,不免会有一种新鲜的感觉。这里没有巴黎的喧闹声音,没有伦敦的灰暗色调,也没有布鲁塞尔的狭窄拥挤。它显得富有田园色彩。它虽是卢森堡最大的城市,但人口不过七万。它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这个城市的中央是彼特鲁斯河谷。论自然条件,这里的地势不适于建设城市。但是卢森堡人民却用劳动战胜了自然。据卢森堡朋友告诉我,仅仅为了把河谷两岸连接起来,他们就修建了五座大桥和五十九座小桥。这些桥有它们独特的风格,有的桥采取连拱的形式,桥孔多至十几个或二十几个,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妩媚动人的姿色。如果站在桥上放眼望去,河谷的景色尽收眼底。在桥下八九十米处的住宅,看去就好像儿童玩具似的,行人则如蚂蚁一般细小。
蒙多尔芙镇
我们在卢森堡停留的时间不长,参观游览自然受到了限制。朋友们建议我们一定要去看看欧洲闻名的蒙多尔芙温泉。于是,我们就在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出发前往。
汽车走了一个小时光景,便来到了蒙多尔芙温泉。它现在是一座国立公园。每年五月至十月,是这里的游览季节。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顺着山间曲径往深处走去,一座圆亭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座亭子的建筑和我国苏杭一带乡间的凉亭相似。它是温泉的一个喷口,称做“玛丽·阿德拉依德之泉”。公园管理人看见我们对它很感兴趣,便打开了温泉的开关。顷刻间,一股晶亮的水奔流出来,我们连忙用两手捧了来喝。它的味道,初入口时有些咸涩,而且还有一丝儿苦味。但在嘴里含一会儿之后,它就变得甜丝丝的了。
公园管理人告诉我们,这个“玛丽·阿德拉依德之泉”是一些卢森堡工人在一九一三年挖掘出来的,他们一直挖到地下五百八十九米的深处,才得到了这股取之不尽的甘泉。温泉的第一股泉流,是在一八四一年人们掘井的时候发现的。
民族自尊心
卢森堡这个小国是由好几个民族组成的。这里的日耳曼族操德语,法兰西族操法语,卢森堡族操卢森堡语。由于这个国家的历史悠久,人民对祖国的观念也就相当深。在卢森堡居住的几天里,我曾听见好几位卢森堡朋友不约而同地对我说:“……人有大小、高矮的分别,但只要他有自己的性格,有他自己的特点,那么,他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人。”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担心别人不能理解他们热爱祖国的心情,才喜欢对外国人作这样的比喻吧。
其实,只要注意观察一下,就会了解卢森堡人具有这种心情是很正当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以卢森堡的“保护人”自居,引起了卢森堡人民很大的不满。卢森堡当局放弃传统的中立政策,参加侵略性的北大西洋集团的倒行逆施的做法,也遭到了广大群众的强烈反对。据说,曾有个巴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的美国高级军官到卢森堡“度假”,记者要他谈谈对卢森堡的看法,不料这个蛮横的家伙竟用蔑视的口吻称卢森堡为“美国人在欧洲理想的歇脚地”。这个消息传出后,卢森堡的知识界和广大群众纷纷抗议,要求当局把他赶走。后来,在群众的巨大压力下,这个帝国主义分子只得提早离开卢森堡。在他临行之前,又有记者要他谈谈此行的印象,他竟无耻地说:“……巴黎虽然喧闹些,但却有安全感”。
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卢森堡朋友说,“你应该承认,这位先生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变得聪明了一些。不过,这还不够。我想,再过几年,他应该变得更聪明些,懂得巴黎又何尝比卢森堡安全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