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继承南泥湾精神 发扬老八路作风 解放军官兵战备练兵间隙抓紧生产 一九六二年,绝大部分部队蔬菜、肉类、食油基本自给,粮食和饲料作物产量成倍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1-17
第1版()
专栏:

继承南泥湾精神 发扬老八路作风
解放军官兵战备练兵间隙抓紧生产
一九六二年,绝大部分部队蔬菜、肉类、食油基本自给,粮食和饲料作物产量成倍增长
新华社十六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九六二年在农副业生产中取得了比以往更大的成绩。绝大部分部队蔬菜,肉类、食油基本上能够自给,粮食和饲料作物的产量成倍增长。广大官兵在生产劳动中继承了南泥湾精神,充分发扬了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的“老八路”作风。
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沈阳、北京等地区部队去年生产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比前年增加了将近一倍到两倍。广州、南京、昆明等地区部队饲养的猪、羊、牛、鸡、鸭等,也有大幅度增加,有的单位比前年增长一倍还多。许多部队生产的蔬菜已自给有余。此外,有不少驻守边疆的部队建立的生产基地,不仅为部队官兵提供了大量副食品,而且成为向兄弟民族传授先进耕作技术的场所。
这些农副业生产,是各部队在战备、训练、施工间隙进行的。他们都本着勤俭建军、艰苦奋斗精神,开荒地,办农场,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绝大多数去年新建的农牧场,边开荒、边播种、边饲养家禽家畜,当年有了收益。兰州地区部队在祁连山麓有个拥有万亩以上耕地的农场,去年三月开始建场时,全部家底只有五部拖拉机、几间破房子和少量农具。战士们铲掉积雪,搭起帐篷,就作春耕准备。没有肥料,自己积;缺少农具,自己做。春耕中拖拉机坏了,自己设法修理。入夏以后雨水稀少,官兵们一齐动手修了六万七千多米长的水渠,浇了七千多亩青稞。官兵们还利用生产间隙,打土坯、伐木料,盖了三十多间房子,修了几条简易公路。这个因陋就简的农场,到了秋季收到一百多万斤粮食。
在南泥湾精神熏陶下,广大官兵克服了生产中的各种困难。有些部队使荒滩和碱地变成耕地;有些部队在巨石累累的高山上,砌墙担土建起了生产基地。驻云南一支部队,在开垦一片沼泽地时,战士们白天头顶火辣辣的太阳,脚踩齐膝的污泥,翻地挖树根;夜晚在竹林里露宿。他们苦干了几个月,终于建成了一个农场。战士们在和风、雹、旱、涝等自然灾害作斗争中,也表现出坚强的毅力。驻东北的一支部队种植的水稻正在扬花吐穗的时候,突然遇到洪水,战士们日夜抗洪护堤,保住了稻秧。后来,又因大河上游闸门被洪水冲毁,河水改道,稻田干裂。战士们一面挖新渠,一面抗旱,终于战胜了水旱灾害,获得了丰收。
许多老将军和老干部在生产中带头劳动,为广大青年战士树立了榜样。去年,各部队不仅涌现了大批神枪手、神炮手和技术能手,也涌现了大批生产能手。有许多五好战士,既是特等射手,又是生产标兵。福建前线部队某部来自城市的新战士,在过去一年中,不仅学到许多杀敌本领,而且学会了许多农业生产知识和耕作技术。他们说:经过劳动锻炼,胳膊练粗了,皮肤晒黑了,思想变得更红了。(附图片)
解放军驻北京部队利用训练空隙,积极从事农副业生产。这是战士们在打谷场上 野雨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