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阅读
  • 0回复

一个动人的英雄形象——《李秀成》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3-27
第4版()
专栏:

一个动人的英雄形象
——《李秀成》观后感
 凤子
看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的《李秀成》很有感触。这个戏阳翰笙同志创作于抗日战争爆发的初期,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卖国投降政策,表现在军事上是不抵抗主义,表现在政治上则是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时用《李秀成之死》这一作品的原名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重庆和沦陷区上海演出,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是有其时代意义的。
时隔二十五年,作者只作了小的修改,这样一个正气凛然的作品再度演出,仍然收到激励人心的效果。这二十五年,中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有了亲身体会,完成了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完成不了的任务,思想觉悟有了提高,对于没有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革命性质和其局限,也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于这一历史题材的现实意义,也就有了较深的理解和体会。作者创造的李秀成这一英雄形象是深印人心的。这也是历史题材体现时代精神之一例。历史题材古为今用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如何着眼,如何落笔。问题不在写什么,而是为什么写,如何写。由于工作关系,曾读了一些写太平天国的历史剧;不同的作家艺术处理却基本相同,一般都是从金田起义写起,到天国复灭为止。个别作品曾是以杨秀清或洪宣娇为主线,而主题都不出反映农民革命的局限性。作为历史,当然可以从这样的结构看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兴亡,题材、主题都符合历史和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历史教训当然值得深思,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深刻地挖掘蕴藏在历史生活中的积极因素,如何树立正面的力量,从而更好地收到鼓舞、教育观众的效果。
看《李秀成》,我认为这个剧作是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的。作者着力塑造了一个忠心耿耿的英雄形象,一个临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李秀成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相当崇高地矗立在观众的眼前,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也留下了值得思索回味的问题。通过李秀成的死既看出了农民起义消极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同时给人看到具有积极意义的另一方面。《李秀成》的历史时代是当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以后,实力削弱,清朝又勾结帝国主义从外面施加压力,农民出身的李秀成,在农民革命队伍中得到锻炼,这时已成长为一个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可是他虽然几次出奇制胜,支撑了危局,但为了取信于刚愎自用而又失去革命斗志的洪秀全,为了尽这一点愚忠,终于挽救不了天国的灭亡。这一段史实是历史悲剧,正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所不可能突破的历史悲剧。作者避开正面写李秀成和洪秀全的冲突,而着眼于写李秀成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他的爱国的正气,这正是作者所要歌颂的有积极意义的一面。李秀成的死是执行了洪秀全的错误的斗争路线的结果,李洪矛盾用的是暗笔,对敌斗争却是实写,显然是想借这一历史悲剧为这一轰轰烈烈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必然失败,用艺术手法作一形象的总结。作者没有隐讳李秀成思想上的局限,但主要是写这一英雄人物敢于斗争的气概。作者并没有脱离具体的历史背景孤立地来写人物,而是忠于史实,给人物以历史的科学的评价,但并不损害李秀成作为英雄的品质。因而这个百年前农民起义的英雄形象是突出的,也是可信的。
在写李秀成这一英雄人物的同时,作者还刻划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如黄公俊、宋永琪、萧孚泗、林福祥和柳妈妈等等。这几个人物代表了不同的方面,他们的思想、行动的不同表现,也就多方面地烘托了李秀成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宋永琪和林福祥这两个人物,一个是革命阵营的投降派,作者形象地揭露了汉奸、叛徒贪生怕死、可耻的心理状态,宋永琪每一言行都引起观众的讽笑。另一个是林福祥,他是受到李秀成的感召而无地自容的、为清廷豢养的汉族官员。这两个人物出现在李秀成身边,同李秀成的大义凛然的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还有一个人物是黄公俊,这是一个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对敌人多少还存着一些幻想,但当幻想破灭时,也能慷慨就义。郭平演的黄公俊,比较可信地塑造了这个人物的形象。
出于老作家笔下的艺术手法,在人物刻划上是值得学习的。再以李秀成为例,到了最后一幕,临到就义,人物的形象基本上完成了,而作者笔力并不少怠,借敌人为李秀成饯别的三杯酒,抒发了忠于农民革命事业的革命者的情操,抒发了英雄李秀成爱国主义者的情操,它使人物的政治情操升华到更高的境界。杜澎饰演的李秀成是称职的。特别是最后一场,演员的真实的情感感动了观众。
忠王娘没有具体的戏剧性行动,老演员路曦演来如此严肃诚恳,忠王娘临死前的一段话极为感人。
不足的是,剧中有些人物的动作不多,一些重要的政治思想斗争缺少具体形象的描写,较多是借语言来传达。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对于排演这样一个有时代意义的传统剧目是认真负责的,公演前约一个月曾看过一次彩排,进一步加工的时间不多,但在艺术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舞台美术上就有些改进,改进后的景和服装更有助于人物进入角色,人物形象突出了,也就加强了戏的主题思想的表达。严肃地对待艺术创作,使得思想性较强的剧目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这是负责的态度,同时也说明这个剧目是有潜力可挖的。经过不断的演出加工,这个戏应该成为保留剧目之一。(附图片)
李秀成(杜澎饰)就义前,举杯祭奠死难的太平天国军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