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典型试验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3-09-20
第1版()
专栏:社论

典型试验是一个科学的方法
典型试验是一个科学的方法,就是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在我们制订方针政策的时候,必须采取这个科学的方法;在我们执行方针政策的时候,也必须采取这个科学的方法。一九四三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又说:“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在集中和坚持过程中,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前一个方法的组成部分。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地指出:“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这是从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采用了这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就能使自己的主观认识越来越接近客观实际,因而使工作越来越顺利地开展起来。本报八月二十日发表的河北定县领导干部坚持“蹲点”进行典型试验的消息和通讯,今天发表的山西翼城运用典型试验、连环示范的方法推进农业技术改革的经验,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些很好的实例。
在方针政策的制订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典型试验呢?因为方针政策是根据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制订出来的,人的认识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完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实践论。毛泽东同志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要取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要证明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是正确,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要进一步丰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仍然只有通过社会实践。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典型试验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典型试验就是选择有代表性的个别单位,进行小规模的试探性的社会实践。要知道,人们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对真理的认识不能一次完成,很难一下子就提出一个完全合乎实际的意见。仅仅进行调查研究,虽然可以提出初步的意见,但是,这个意见的价值究竟如何,还有待于证实。怎样证实?最好是亲自动手进行试验,从个别单位的实践中加以检验。经过初步检验,作了修改补充,提出进一步的意见,还要再到许多个别单位的实践中检验和充实。这样,才能使认识越来越正确、越丰富。定县同志蹲点的特点,不只是下马看花,进行调查研究,而且是下马栽花,进行典型试验,所以他们的经验就特别宝贵。
既然认识的来源是实践,那么从一般的社会实践中认识世界就够了,为什么还需要典型试验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呢?这是因为只有集中力量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观察和试验,才能更周全更深刻地认识问题的本质,才能比较正确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这当然并不是说,对重点以外的其他单位的情况,就不需要了解了。领导机关需要从典型试验中取得对事物的比较深刻的认识,又从更多单位的调查中取得对事物的比较广泛的认识,并且把两者结合起来,才可能为制订方针政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一项方针政策的制订过程是这样,一项改进生产的重要技术措施的制订过程也是这样。定县县委书记为了解决低洼地区藏好薯种、自己育秧的问题,先是深入一点,从群众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经过干部和群众反复讨论,然后进行典型试验,又经过一年的考验,证明试验成功了,县上再派出干部帮助群众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经验,才形成领导全县低洼地区增加甘薯产量的重要的技术措施。
在方针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为什么一定要进行典型试验呢?因为只有集中力量,突破一点,才能向纵深和广阔发展。这正像我们过去开辟革命根据地一样,不仅可以从一块根据地取得革命经验,而且能够更快更好地训练出来一批骨干分子和积极分子,为进一步打开局面作好组织上的准备。还应该了解,既是试验,本来就包含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部分成功、部分失败是常有的事,完全失败的情形也是常有的。在典型试验中,要作成功和失败的两种准备。即使失败了,也要很好地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失败是成功之母”,经一次失败,就长一次见识,也就向成功更接近一步。只有在典型试验成功以后才能运用这种成功的经验,扩大战果。因为大规模地改造世界,是要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在每一项重大的斗争刚刚开始进行的时候,因为缺少经验,难免会受到一些挫折,难免要花费一些人力、物力、财力而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应当把这看作是我们学习建设本领时必须付出的学费。但是,学费应当尽可能少花些,而本领则应当尽可能多学些。先从一个点或几个点上做起,力量集中,容易成功,即使暂时失败了、部分失败了,损失也不太大,从中却可以得到不少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同志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要避免大的失败,常常可以用一些小的失败来换取。典型试验就是用可能发生的小失败来防止大失败的好办法。翼城水土保持工作做得又快又好,正是从典型试验中,从成功和失败中取得了经验教训的结果。
别人已经有了成功的或者失败的经验了,甚至自己过去也已经有了成功的或者失败的经验了,为什么还要再作典型试验?对别人的经验和过去的经验,都是应当接受的。但是,也要了解,客观实际是异常复杂的,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一项工作的经验,都是有它的局限性的,都不能原封不动地搬在另一个时间、地点,在另外的条件下去应用。晋北大泉山的水土保持工作经验,在晋南翼城就不完全适用;在翼城的某些山上适用的经验,在另外一些山上也不完全适用。那末,为什么从个别单位取得的经验能够用来指导一般呢?这是因为事物都有共性和个性,共性就在个性里面包含着。透过个性就能够认识共性。在大泉山的经验中,包含着其他山区也适用的某些成分;把翼城的山区分成几种类型,从其中每一类型选择一点进行试验,取得的经验,对同一类型地区来说,就具有更大的共性。人们对事物的共性的认识,是在认识越来越多的个别事物的过程中,渐渐地丰富、完善、正确起来的。我们应当尊重经过长期多次检验,为事实一再证明了的基本经验。但是,要正确地具体地运用这些基本经验,还必须使它们同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密切结合起来。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和不同条件下的情况,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对某件事情,原先有了一定的经验,条件一变,就又变成没有经验或者经验不够了。在推行已有的经验的时候,不但对客观条件的不同要密切注意,对主观条件(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基础、工作能力、生产本领、原有的经验和习惯等等)的不同也要密切注意。为了同当时当地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相适应,在运用过去的经验或别人的经验的时候,最好再作一些典型试验。对于农业技术改革的一些重要项目,翼城的同志们在一个点上作了试验之后还要进行多点试验,道理就在这里。
从点上做起,作典型试验,甚至要从一点到多点,一层层展开,工作的进行会不会慢腾腾呢?如果不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不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主观上想要快,结果反而会慢。“磨刀不误砍柴工”。为磨刀费些时间,刀磨快了,砍柴就会更快。先作典型试验,得到了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经验,锻炼了骨干,有了活的榜样,在推广的时候,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做得更快更好。定县和翼城的同志们坚持典型试验的实际效果,都清清楚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典型试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之一。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可以帮助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我们任何思想、意见、计划、办法的原料或半成品,只能从人民群众的各种斗争中得来。个人的头脑,只能起把这些原料加工成为成品的作用。要提高头脑的加工能力,典型试验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典型试验中得到的材料试制出来的产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有效或无效,还得再到群众中和实际斗争中去考验。过去,我们的党在各项工作中运用典型试验的方法,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今后,在各项工作中坚持认真地进行典型试验,必将继续促使我们的事业以稳健而迅速的步伐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