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共产主义风格的形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4-04
第6版()
专栏:编后小语

共产主义风格的形成
读了《我的妻子瘫痪以后》和《“我们一定要使你站起来”》这两篇文章,很多读者会更感到我们新社会的可爱和温暖。
吴巧金是我们的一位阶级姐妹,这样的一位姐妹有了困难和痛苦,我们应该同情她、帮助她,满腔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你看那位普通女社员,听说吴巧金的婴儿没奶吃,不就提前让自己的孩子断了奶,把奶水让给吴巧金的婴儿吃吗?你看那位医生,怕吴巧金整天仰卧床上的日子久了背和臀部会烂,便自己出钱买了气垫送了去;他不是还牺牲休息时间去教林桂官针灸吗?还有那些上海的、山东的、河南的和福州市内的同志们,仅仅从报纸上知道了吴巧金的病况,便立刻伸出支援的手,想方设法,要让这位阶级姐妹摆脱病魔的纠缠,站立起来。所有这些同志的关怀和帮助,都是自觉的,主动的,满怀热情的,不需要任何报酬的。这就是共产主义风格。
《我的妻子双目失明以后……》,《我的妻子瘫痪以后》以及许多类似的感人事迹,再一次使我们看到:在新社会里,由于我们党的教育,共产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正在形成和发展。本报社址:北京王府井大街117号 电报挂号3838 电话中继线56361、51531
 总编辑室51746 读者来信组55842 广告科52598 定价每月一元七角五分 今日六版 零售每份六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