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教育好下一代——看京剧《千万不要忘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7
第6版()
专栏:

  教育好下一代
  ——看京剧《千万不要忘记》
  焕子
中国京剧院二团演出的《千万不要忘记》是王颉竹根据丛深的同名话剧改编的。中国京剧院二团在编演过程中,既注意保持原来的主题,又使它适合京剧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出戏在人物塑造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丁海宽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扮演者李和曾,是富有舞台经验的老演员。他比较准确地塑造了这个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感情深挚、胸襟宽阔的老工人形象。第一场,当丁海宽听到少纯为姚母的阶级成分辩护时,立即感觉到他的思想不对头,随后教育少纯“立场一定要站稳,思想界线要划清,为人千万莫忘本——少纯,你好好想想吧!”这样,就把丁海宽放在这一场争夺下一代的阶级斗争的主动地位;同时,也表达出丁海宽对待少纯,是严格要求、耐心说服的,其中融和着革命者对于接班人的关怀和工人阶级的纯朴的父子之情。这就为后面的戏奠定了基础。第三场,当少纯因打野鸭子旷工未归,他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暴露时,丁海宽面对老伴,围绕着对儿子的教育问题,思前想后,唱了大段的“二黄三眼转原板”,以多变的旋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激愤复杂的感情。当唱到“做父母管儿女责任重大”,执老伴的手,深情地自责;当唱到“少纯事既知道绝难作罢,想尽办法要挽救他!”演员充分发挥了宽厚洪亮的嗓音,唱出了教好下一代的决心和信心。
丁海宽对待自己的儿子是异常严格的,对少纯的错误决不放过,对少纯向工会借款买料子服一再催还;而对先进工人季友良却异常关怀:当友良婉辞工会的补助费时,一方面他对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表示赞成,另方面拿出自己的五十元存款送给友良全家人添衣服。丁海宽为什么对亲子严、对友良慈,原因是少纯沾染了严重的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不严不足以促其悔悟;而友良则是一个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先进工人,从事着忘我的劳动,生活上的确有困难,需要同志式的关怀。在这里,较深地表现了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如果说,丁海宽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唱腔和道白去塑造的,与之相对照的姚母,则主要是通过细腻的做工和性格化的语言完成的。
幕一拉开,江新蓉扮演的姚母手端茶杯兴冲冲地由后面房间出来,在音乐中起唱,盘腿抽烟,想象少纯打回野鸭的情景。当向大刘借到五十块钱,大刘匆匆辞行时,姚母一边跟大刘讲客套,一边以其小商人惯常有的熟练的点钞票的动作,边点边向大刘下场的方向斜走,点完,自得地弹了一下钞票,说:“哈,这可真是飞来点财气呀!”第三场,当一家人为少纯的打猎旷工而焦急时,唯独这位开过鲜货铺子的老板娘沉浸在多打野鸭子卖钱得利的美梦中。当少纯果真打来许多野鸭子时,她一反平日养尊处优的常态,毅然地把背包、鸭子、雨衣、猎枪等物一古脑儿背起来趑趄[zī-jū资居]地上阶进屋……通过这一系列丰富生动的细节和贯穿全剧的出主意卖野鸭子、买毛料衣服、配假钥匙等行为,便把姚母贪图享受、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耍小聪明、虚荣假气等等资产阶级的习气生动地揭露无遗。
张春华扮演的丁少纯,比较恰当地运用了矫捷的形体动作,表现了青年工人的特点,同时,也发挥了他擅于武丑的特长。当少纯因贪恋打猎而旷工、并发现丢钥匙时,内疚于心,自己以拳捶头,蹬脚焦急,坐立不安,表现出他虽然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其工人阶级的本质未泯。这,也为以后他的真心实意的悔悟,作了伏笔,是比较可信的。
张云溪扮演的季友良,是年青一代的先进工作者的形象,剧本没有为他提供多少戏,但演来比较诚朴。单体明扮演的姚玉娟、刘琪扮演的丁少真,都较好地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性格特征,也是值得肯定的。(附图片)
  丁海宽说:“友良,小电机交你组快修快交。”
〔中国京剧院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