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京剧舞台上的《红色娘子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18
第6版()
专栏:剧评

  京剧舞台上的《红色娘子军》
  王照慈
京剧《红色娘子军》抓住了同名电影的主要情节,根据京剧艺术的特点,重新作了处理,而成为一出比较紧凑完整的舞台剧。使观众受到了阶级斗争的教育和鼓舞,并从京剧的形式中得到艺术欣赏。
京剧突出了琼花和洪常青这两个主要人物,使戏集中了。并且通过一段一段的歌唱来抒发人物的感情,加强艺术感染力。
戏一开始,只见布有椰树和山影的带着凄暗气氛的舞台上,跑出了琼花,从她面带仇恨和恐怖的神色中,一下子就使观众意识到这是一个被迫害而逃走的女奴。
坚强不屈的琼花被捉回去,投到水牢,又逃出来。这时她的形象更鲜明了。这个鲜明的形象引起观众感情的激动。
洪常青救出她来,带她上路之后,她先还带着被迫害者的仇恨心,及至洪常青告诉她,她自由了,先还不敢相信,最后明白真自由了,才带着惊异与喜悦交织的心情跑了下去。杨秋玲这段戏表演得很好,她把一个女奴的复杂感情比较深刻地表达了出来。
琼花与红莲相见的一场戏,是很动人的。导演对这场戏的处理手法也很新颖。先是绿色纱幕之内映出山村农家的内景,和这家女主人红莲凄苦的形影。这就把红莲与琼花有着被迫害者的共同命运,和共同走上斗争的道路预示了出来,不等琼花上场,就使人十分关心她们的相遇。
琼花上场在竹门楼底下躲雨,红莲出来邀她进屋,并给她吃东西喝茶。两人的感情开始接近了。当她知道床上放着的一个木头人,就是红莲的丈夫,她明白了红莲和自己是同样的不幸者。红莲这时用反二黄三眼,唱着告诉琼花,她从十岁起便与木头人同床共枕,如今已经十年。这段唱实际上是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做了有力的控诉,强烈地引起人们对旧社会的痛恨。
授旗一场,一队娘子军跑步疾上,她们穿着整齐的灰布军装,手里提枪,背上插着大刀,军服上的红色领章和大刀柄上飘着的红绸,十分耀眼。她们的英武雄姿和革命气概,顿时使观众的感觉一新,观众从压抑和气愤的感情中解放出来,看到了一种振奋人心的情景。首长向她们授旗时,更使人感到舞台的气氛分外庄严。
琼花因为枪打南霸天违犯了革命纪律而被禁闭的一场,她从不服气到懂得了革命的道理而承认错误,也是动人的。人们看到这个坚强的女孩子在成长中进了一步。她不再是只为了个人的仇恨而革命,而开始有了阶级觉悟。
当在火线上党代表洪常青通知她被批准入党时,她十分激动,她以小生腔西皮二六唱出“野姑娘竟成为先锋队”,这时,一个革命战士的形象逐渐树立起来了。
当琼花受命带着她的一排女战士撤退之后,得不到党代表的消息,她们焦急起来。战士们主张返回去救出党代表,琼花却记得党代表对她的嘱托,她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劝阻同志们不能盲动,这时的琼花更成熟了。当师部来了命令,委琼花代替党代表时,她毅然担起了重任,带领着一排女战士去攻打南霸天的椰林寨。这场戏由琼花唱唢呐二黄倒板率一排女战士急上,接唱唢呐回龙转原板的一段唱词,贯穿着全场,造成了昂扬雄壮的气氛。
杨秋玲真实地表现了琼花的成长,成功地塑造了这个革命女战士的英雄形象,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洪常青的戏也占了相当重的分量,他是贯穿全剧起作用的中心人物,从他身上体现了党的力量。他与南霸天两次周旋,从容不迫,英爽机智,制服了这个奸诈毒辣的老恶霸和比他的主人更加阴险的大管家。在革命的武装队伍里,他的英勇、坚定和果断,以及爱护同志和把艰巨危险的任务留给自己的精神,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度党性。就义一场,他昂然不屈;当南霸天逼他写自首书时,他便提笔直书五言诗一首,正告敌人革命者是杀不完的。他这种革命英雄气概,表现了凛然的正气,使观众受到很大的感染。萧润增所塑造的这个英雄形象也很鲜明。
扮演红莲的张曼玲唱工做工都好,可惜这个人物后来的戏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李加林也有力地刻划了南霸天这个恶霸的奸诈、阴险、毒辣,创造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反面形象。
这出戏的音乐唱腔设计很有成就。音乐上还把电影里主题歌的曲调融化为京剧音乐。布景设计也出色,它既简明美观又显示了每一场的特定环境,并且都带有海南亚热带的特色。(附图片)
洪常青从火坑里救出了琼花,指引她到红石乡参加娘子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