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江北煤矿做好思想组织工作分期分批动员大部职工家属回乡 减少脱离生产的消费者 增加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7-27
第1版()
专栏:

江北煤矿做好思想组织工作分期分批动员大部职工家属回乡
减少脱离生产的消费者 增加创造财富的劳动者
本报成都二十六日电 记者张学愚、范眭报道:四川省江北煤矿组织了大部分职工家属回农村参加生产劳动,对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加职工家庭收入,密切城乡关系和巩固工农联盟起了良好的作用。这个煤矿从一九五八年以来,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分期分批地组织了七百零四户家属,共二千一百一十四人回乡参加农业劳动。目前,煤矿二千零一十八名职工中,只有一百四十四户家属住在矿区。这些住矿家属多数来自外省外县,或夫妻双方都在煤矿工作。
原是农村劳动妇女迁来矿区脱离劳动
江北煤矿是一个半机械化生产的中型煤矿。解放初期,这个煤矿的生产规模较小,全矿一千零二十三名职工,只有两户家属住在矿区。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煤矿职工逐年增多。许多过去没有条件结婚的工人,都在这几年中安了家,陆续把他们的家属从农村和其它城镇迁移到矿区居住。到一九五七年底,全矿职工增加到一千七百一十九人,住在煤矿的家属也达到八百九十八户。
这些来矿居住的家属绝大多数是附近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她们和煤矿职工结婚后,迁入矿区,绝大多数成了脱离生产的职工家属。这样,不仅减少了农业生产战线的劳动力,而且给煤矿带来了不少新的问题。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五六年两年间,矿区先后修建了七千九百四十四平方米家属宿舍,但仍感不足。这些家属住在矿区大多不参加劳动,引起了周围农民不满,批评她们光吃不做。少数家属由于长期脱离劳动,受到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思想上慢慢起了变化,讲究吃穿,贪图享受,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同时,对职工本人来说,也增加了他们经济上、思想上的负担。思想工作细致组织工作周到
上述问题引起了煤矿党委的严重注意,他们日益感到,长此下去不仅对工厂生产和职工本人不利,而且也削弱了农业生产,影响到工农联盟。为此,他们决定通过说服教育工作,组织由农村迁来的有劳动力的家属,回到农村去参加农业生产。
在这项工作的过程中,煤矿领导干部首先以身作则,党委副书记张均臣、二井井长金林轩、焦场支部书记潘先贵等,都带头动员自己的家属迁回农村。同时,煤矿党委抽调了大批干部,到职工及其家属中去做了许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使他们了解当前形势和回乡支援农业的重大意义,提高了思想认识。井下运输工何庆福的妻子徐德英说:“我是从农村来的,有劳动力,住在矿上做家属,依赖丈夫过活,对国家对自己都不利,还是回乡参加农业劳动好。”在提高职工家属思想觉悟的基础上,煤矿又派出干部到公社和生产队联系,配合社队进行具体安置,协助回乡家属解决住房、搬迁和生产等具体问题。这样,过去住在矿区的职工家属,都分期分批地回到农村。
职工家属回乡以后,煤矿对职工回家探亲,家属来厂探亲的问题,照顾得很好。一些距矿较近的职工,每周例假都可回家。对于一些家庭较远的职工,工厂也妥善安排了他们回家探亲的时间,比如以生产小组为单位,调整工休时间,使他们每年至少可以回家五六次。来厂探亲的家属,矿里接待得非常热情,除了在生活上给以照顾,还吸收家属参加工厂一些有关会议,让他们了解工厂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受到社会主义教育。由于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做得细致周到,家属回到农村后,一般都安心于农业生产;有些来厂探亲的家属,也都是农闲时间才来,住二三天就回去了。国家减轻了负担企业减少了开支
记者访问了这个煤矿的干部、工人和他们的家属,根据他们亲身体会,认为家属在农村参加生产劳动,无论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个人都大有好处。
从国家方面看,这样做,减少了国家对城镇、工矿区的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的负担,增加了农村劳动力,支援了农业生产第一线。据统计,全矿回到农村的七百零四户、二千一百一十四名职工家属,过去住在矿区,每年需要国家供应四十九万八千斤粮食,现在,这些家属回到农村,据有关方面统计,他们生产的粮食除去自食部分,还能给国家提供部分商品粮。
从企业方面看,减少了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开支。以住房为例,这个煤矿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七年的五年中,用于修建职工家属宿舍的投资就达四十一万一千一百零四元,还感到房屋不够住。家属回乡后,煤矿职工由一九五七年的一千七百一十九人增加到现在的二千零一十八人,一间宿舍未修,矿区的房屋也完全够用。一九五九年新建的第四煤井,所有三百多名职工的宿舍、浴室和办公室、材料库等共二千三百九十二平方米建筑,都全部是利用家属回乡后空出来的宿舍,没有再新修过房屋,节省了建设投资八万三千七百二十元。在大批职工家属住矿时,为了照顾职工子女入学,煤矿还拟了一个可容纳四百多名学生的职工子弟学校的建设方案,计划投资二万元,修建五百平方米校舍,办幼儿班、初小、高小共七个班次,配备十四名教师。当时计划已经审定,都开始备料动工了,只是由于家属陆续回乡以后才停了下来。现在,全矿只有一百四十名入学儿童,他们利用空出来的家属宿舍做校舍,办了五个班,教员也只要七人就够了。据统计,这个煤矿从一九五八年动员家属回乡以来,已使全矿减少了专门为家属服务的非生产人员二十三名,充实到生产第一线。这样,由于非生产人员和非生产性开支减少,全矿劳动生产率相对地提高了百分之一点三一,成本也有所降低,并增加了上缴利润。
职工生产精力集中家属回乡积极劳动
对职工本人来说,这样做,既减少了家务拖累,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工作、学习,又增加了家庭收入,减轻了职工经济负担。据调查,这个煤矿的洗炼场的二十一个老工人,在一九五八年以前就有十六个工人的家属住在矿区。这些家属都没有工作,全靠职工的工资生活。不少职工由于人口多,负担重,生活感到困难。有的甚至要国家长期补助。如烧火工蔡清云,他的妻子和四个孩子住在矿区的时候,全靠他一人的工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现在,他的妻子和孩子都回到了农村,他的妻子和大孩子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又给生产队喂了一头牛和一头猪,去年全家共做了四百多个农业劳动日,年底结算,除了分回全家口粮以外,还收入了现金,生活十分安定,月月还有钱储蓄。这个洗炼场的其它十五名老工人的家属,回乡参加生产以后,家庭经济情况都有好转。据全矿统计,在一九五七年大量职工家属住在矿区期间,有不少职工经常要借款,现在不仅没有一户借款,相反,在全矿二千零一十八名职工中,就有一千零五名职工在银行有了定期存款。
尤其重要的是,这些家属回乡以后,经过集体劳动的锻炼,成了农业生产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少家属由于思想好、劳动好,已被群众选为生产队长、人民代表、贫农代表或被评为“五好”社员。许多社员也逐渐改变了对家属的看法,称赞他们是工人的好家属,进一步密切了工农关系。安排留矿家属参加生产劳动最近,这个煤矿对住矿职工家属又进行了调查摸底,在现有的一百四十四户家属中,发现还有一部分可以回到农村参加农业生产。现在,他们正在进一步向职工家属进行教育,准备再动员一些有条件参加农业劳动的职工家属回到农村去。
此外,这个煤矿对留在矿上的职工家属也比较注意进行教育,并组织他们尽可能参加一部分生产劳动。这个煤矿离城较远,若干生活福利都要矿区安排,煤矿根据他们每人的具体条件,把年龄较大、劳动力较弱的家属,组成了洗衣、缝纫、修补等三个服务小组,专门为矿区职工服务。对于部分年轻力壮的职工家属,就组织他们参加矿区的装煤、运输、修路等辅助性工作。三井的三十多户有劳动力的家属,在矿井的领导下,还集体开垦了八亩多菜地,养了二十多头肥猪,专门供应食堂需要,对改善职工伙食起了很大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