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实行教育与劳动结合的经验证明 半工半读利于造就又红又专人才 六年来这个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专业人才,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8-25
第1版()
专栏: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实行教育与劳动结合的经验证明
  半工半读利于造就又红又专人才
  六年来这个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万多专业人才,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
本报南昌二十四日电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办学六年来,在造就人才、发展生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这所学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一个成功的范例。
  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毕业生走上山区建设岗位
今年八月一日,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建校六周年。这所学校现有总校一所,分校四十六所,学生一万三千多人。六年来,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农、林、牧等专业人才一万二千多名,其中有总校培养的大专水平的人才五百七十三名,省、专属分校培养的中等专业水平的人才六千一百多名,县属分校培养的初级技术员四千六百多名。这些毕业生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走上了农村、山区的建设岗位。同时,学生们在校一面读书,一面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据统计,这所学校六年来开发耕地四万五千多亩,建立农场三十五个,经营山林面积四十万亩,建起林场三十一个,创办各种农副产品加工厂四十六个。从建校到一九六三年,农林生产总收入四千五百多万元,生产粮食三千三百多万斤。学校在劳动建校中,白手起家,在偏僻的山区、农村新建了近百个居民点,盖起了约十万平方米的课堂、宿舍。
  他们是爱劳动、有知识、联系群众的知识分子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培养的毕业生,一般都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大茅山分校几年来培养的二百多名毕业生,都自愿参加了山区建设。分配在大茅山垦殖场的二十四名毕业生,到场后主动地担负了全场森林资源调查的艰巨任务。他们冒着冰雪严寒,不怕山高路险,整天奔走在高山丛岭之中,白天调查测量,晚上绘制图表,在半年中出色地完成了全场数十万亩山林资源的调查测量工作。分配在峡江县各人民公社的金坪分校的七十六名毕业生,大部分担任农业技术员。他们一直不脱离劳动,和普通社员一样参加集体生产,工作、劳动很出色,有四十五人被评为县、社、队的先进生产者或“六好”社员、“五好”青年。
由于半工半读,学用结合,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生有着比较熟练的生产技能和比较牢固的专业知识,许多人在生产技术方面做出了贡献。在景德镇枫树山垦植场园林分场担任技术员的几名大茅山分校的毕业生,发现果树病虫害很严重,有些树不结果,便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迅速找到了病源,提出了整治措施,经过一年多的精细管理与整治,使七百多亩果树的衰退现象得到制止,重新长得枝叶旺盛,果实增多。职工们称赞他们是“有硬工夫的大学生”。井冈山分校毕业生廖自安,一九六二年分配到井冈山畜牧场工作,当时场里有三十多头猪全身脱毛,瘦得很厉害。廖自安检查后,发现这是猪癞病,就与工人商量,提出改进猪圈,改善饲养管理等办法,使三十多头猪很快转危为安,长得膘肥体壮。
作风艰苦,联系群众,能与群众同甘共苦,也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业生的特点。在井冈山地区,东固山分校许多毕业生虽然当了技术干部,他们还是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农民请教生产技术上的问题。许多单位和群众都赞扬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学生是爱劳动、有知识、能联系群众的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
  工农成份的学生始终占全校学生的大多数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贯彻了党的阶级路线,把造就劳动人民的技术队伍,培养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新型建设人才列为办学的目的。学校明确规定招生时工农成份的子女优先录取,不过分强调他们的文化程度,可以根据不同文化程度编级或入学后再补习文化;并采取勤工俭学、半工半读的办法,解决学生读书的费用,每月从学校的生产收益中发给学生一些生活费,使更多的贫农下中农子女能够上学。有些分校还采取由公社、生产队保送的办法,以保证贫农下中农出身的知识青年入学。全校六年来始终保持了工农成份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以上。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实行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做到了少花钱多办学。一九五九年,上饶地区创办了十四所分校。各个学校建校时几乎一无所有,不是面对一片片荒山密林,就是面对一个个红壤丘陵。全体师生发扬了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劳动建校。现已新盖起课堂、校舍五万七千多平方米,用自己劳动的收入购买了数千件教学仪器,添置了各种图书资料近五万册,并建立了实习园地与实验室二十多个。这些学校还基本实现了粮、钱自给。据一九六三年统计,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和各分校,粮食已可自给百分之八十左右,经费和学生费用可以自给百分之七十以上。
在办学中,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坚持了为发展生产、开发山区服务的方针。无论总校或分校校址都一律设在山区或农村;各个学校科系的设置,也都面向本地,根据当地生产建设的需要分设专业,做到与生产对口;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生产基地。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在不断实践中,逐步摸索出了一套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经验。主要是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系统知识与突出重点、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四个结合。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相结合,包括:学校的科系设置同生产基地相适应,使学生学的与做的一致;选设专业与当地生产相适应,如山区分校主要办林业专业,丘陵分校主要办农业专业,经济林地区主要办桶桑、茶叶、园艺专业;教材改革要大体适应整个生产过程和兼顾生产的季节性,尽量做到学什么做什么;组织上实行场、系合一,把生产基地和科系的领导统一起来,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统一安排,互相配合。系统知识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即教学要贯彻少而精与学以致用的原则,从实际生产出发,有重点地教授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如刘家站分校茶叶专业,根据江西产茶的特点,着重讲透本省宁红、婺绿两种茶叶栽培和初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其他一百多种茶仅选代表性的茶类作些对比讲解。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大体作法是:凡基础理论以课堂教学为主,一般有生产操作的专业课则结合生产,以现场教学为主,使课堂教学为现场教学奠定理论基础,现场教学又为课堂教学提供活教材,达到互相促进提高。一般劳动与专业劳动相结合,是要使学生有充分机会实践本专业的知识。如去年井冈山分校林业系组织学生参加了两个月的林场劳动,既安排了砍伐木材的一般劳动,又安排了改造次生林和抚育幼林的专业劳动。采取上述办法,就使半工半读办学中的教育与劳动两大任务得到了紧密结合,取得了既促进生产又造就人才的双丰收。
  这所学校从两种教育思想的斗争中发展壮大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这所新型学校,从创建到办学,在教育思想上都经过了一番斗争。由于中共江西省委及各级党组织的有力支持和亲切关怀,学校逐步得到了巩固发展,越办越好。一九五八年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创办后,省委就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向学校提出了“勤工俭学、半工半读、教育与劳动相结合、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办学方针;办学中,又曾经针对部分人认为“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不象个正规学校,没有发展前途”,“要劳动又要读书,不能保证教育质量”等等错误思想,在适当范围内开展了两种教育思想、两种教育制度的学习讨论,批判了错误认识,武装了师生的头脑。一九六二年,省委又根据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分布、规模、教学作了调整,进一步健全了教学秩序,提高了教育质量。与此同时,各级党委也不断加强了对学校的领导,充实了师资力量,帮助及时解决了办学中一些具体问题,使这所新型学校得到不断的发展壮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