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阅读
  • 0回复

象普通劳动者那样真正劳动——评重庆水轮机厂“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4-09-22
第1版()
专栏:社论

象普通劳动者那样真正劳动
——评重庆水轮机厂“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
工业企业的干部,特别是担负领导责任的干部,是不是象一个普通劳动者那样真正地参加劳动,是一个是否有决心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重大问题。
在工业战线上,象在其它各个战线上一样,充满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社会主义革命,无例外地在每个工业企业继续进行着。工业企业的干部,能不能通过一个又一个阶级斗争的关口,把社会主义革命一步又一步地向前推进,一直进行到底,关键之一,就是能不能坚持参加劳动。
工业企业的干部,如果长期脱离体力劳动,把自己放在一个特殊的地位,只能动嘴,不能动手,只贪图安逸,不参加生产劳动;这样,资产阶级思想就会乘虚而入,就会使一个干部在思想上、感情上逐渐脱离劳动人民,甚至蜕化变质。即便是工人阶级出身的干部也不例外。
工业企业的干部,长期脱离劳动,必然和群众疏远起来,不关心群众的疾苦,不了解群众的思想、政治状况,不能发现阶级敌人的动态,因而也就不能很好地领导群众开展阶级斗争。
工业企业的干部,不参加实际的生产劳动,就不可能具体了解生产的实际情况,不可能提出切合生产实际的有效措施,因而也就不可能真正学到管理生产的硬本领,不可能领导群众有效地开展生产斗争。
工业企业的干部坚持参加劳动,既能使自己免于特殊化,永远保持劳动人民的勤俭本色,又能同工人群众同甘苦,同呼吸,同工人群众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工业企业的干部,结合本身业务,尽可能地参加本企业主要生产过程的劳动,就比较容易发现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比较有利于积累管理企业的经验。
因而,工业企业的干部坚持经常参加劳动,是防止资产阶级思想腐蚀,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有效保证,是同工人群众保持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的有效保证,是达到又红又专目标的有效保证。
工业企业的干部,永远把自己放在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地位,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而且从长远来说,可以逐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使企业的管理者同普通劳动者越来越接近,以至于到最后消灭这种差别。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应当从我们这一代积极着手,要逐渐缩小、逐步消灭,决不能逐渐扩大这种差别。
既然干部参加劳动,具有这样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我们就应当十分认真、十分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参加劳动,不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必须坚持下去,必须经常化;参加劳动,也不是到车间随随便便参加劳动,而必须切切实实真正劳动。要做到这些,关键在于要有一套组织企业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
怎样适应工业企业的特点,组织工业企业的干部参加劳动,并且使其制度化,对于我们来说确是一个新的课题。许多地方都在摸索这方面的经验。今天本报介绍的重庆水轮机厂实行“三定一顶”的干部参加劳动的制度(新闻见第二版),经过半年多的实践,证明是一个比较有效的制度。在四川省委直接领导下,这个制度在不断总结提高,比较全面比较完善,现在已经在全省工业、交通运输等许多企业中逐步推广。
所谓“三定一顶”的制度,就是:干部参加劳动,固定时间、固定岗位、固定职责,并在技术水平提高、能够独立操作以后,就顶替班组的定员,象普通劳动者那样真正劳动。
在实行“三定一顶”的劳动制度中,这个厂从现有干部的技术水平和体力情况出发,并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干部的需要,采取了多种劳动形式。目前有以下四种劳动形式:
一、一部分具有较高的生产操作水平的干部,分别固定在与本身业务有密切关系的生产班组里,经过一个时期的试验后,实行顶替班组里的定员,和工人负担同等的生产定额。他们绝大部分是过去由技术工人提拔起来的干部,也有一些是有一定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技术水平相当于二级到八级工。
二、部分不会生产操作技术的干部,当前的工作岗位又与主要生产过程紧密相关,就有组织地向老工人拜师学艺,定期学会一门生产技术,为顶替班组定员创造条件。
三、供销、总务等后勤部门的干部,主要参加送料上门、做饭等辅助劳动。
四、设计和工艺等部门的技术干部到关键地方跟班劳动,有的固定时间跟一班,有的继续跟几班。
现在,这个工厂除老弱病号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都参加了劳动。厂级领导干部也同样组织在这种生产劳动中。他们也分别根据自己的操作水平和业务需要,有的顶班劳动,有的拜师学艺,有的结合业务跟班劳动。
重庆水轮机厂组织干部参加劳动的最重要的经验在于两个字,一个是“定”,一个是“顶”。定,就是固定时间、固定岗位、固定职责。有了这三定,就有可能把参加劳动经常化制度化。如果在时间、岗位和职责上不固定,同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干部参加劳动是没有保证的,也就是说,是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可以经常参加,也可以经常不参加。
有了“三定”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干部参加劳动,成为企业生产活动一部分,每个干部都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劳动,在什么岗位上劳动,担负什么职责,都固定下来了,干部参加劳动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保证。
不过,只有“三定”,而无“一顶”,干部参加劳动仍然是很难坚持到底。为什么呢?因为“顶”的实质,是要一切有条件学会一门技术的干部,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学会一门技术,以便在自己劳动的时间内,能逐步独立操作,逐步顶替班组成员。如果不能“顶”,也就是说,还没有学会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不能真正象普通工人那样坚持劳动,在劳动时过不了硬,在生产岗位上还是站不住脚,生不下根。因而企业干部同工人群众还是不能真正打成一片,不能真正同呼吸、共命运,还是不能对企业中的政治情况和业务情况深入了解。所以,在“三定一顶”中,关键又在这个“顶”字上。
企业的领导干部,真正做到能“顶”,就能象一个普通劳动者那样独立操作,就能真正从外行变为内行,就能真正懂得生产和生产者,就能真正取得正确领导企业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过硬本领。
重庆水轮机厂党委领导全体干部,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干部参加劳动,不仅仅是一个正确领导生产的重要问题,而且是一个用无产阶级的思想作风,去战胜资产阶级的思想作风,胜利地经受阶级斗争的考验,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政治原则性问题,因而他们坚决实行“三定一顶”的制度。同时,他们又认识到从解决思想问题到自觉行动还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要从实际出发解决参加劳动与业务工作的矛盾。一面要反对那种借口业务忙、条件特殊而不去积极参加劳动的错误态度,一面要采取适宜的措施和办法来解决这个矛盾。这就是说,解决了思想问题,也还要解决方法问题。
应当承认,在现代化的工业企业中,如果没有切合实际的措施和方法,不为干部参加劳动创造必要的条件,是不能很好地组织干部参加劳动的。即使一时热热闹闹,也还是不能持久的。特别是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具有生产连续、岗位固定、技术复杂、管理严格等特点,怎样适应这些特点,使工业企业的干部参加劳动,有利于加强管理,有利于提高生产,确是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干部:有做领导工作的干部,有做基层工作的干部;有做管理工作的干部,有做技术工作的干部;有会操作技术的干部,有根本不懂操作的干部;有年纪老的干部,有年纪轻的干部;应当从这些人的具体特点出发,来组织他们参加劳动。并且要循序渐进,而不要希望在一个短时间内就都能去顶,或者不管什么岗位,都要去顶。例如企业中的一些要害部门,一些质量要求特别高的劳动岗位,一般说,不适宜干部去轮流顶班。
重庆水轮机厂就是这样做的,因而效果比较好。车间主任和支部书记,一周劳动两天到三天,厂级领导干部,一周劳动一天。这是从车间和厂级领导干部不同的工作情况出发考虑的。一般的科室干部每周劳动一天,设计人员除每周劳动半天外,在装配自己设计的产品时,还集中劳动几天。这是从设计部门的具体业务出发拟定的。总务部门的干部不到机床上去劳动,而是参加食堂的劳动;有操作技术的干部,按时顶替班组成员,没有操作技术的干部,则去拜师学艺,学会一门技术,为“顶”创造条件。不能“顶”,或者不需要“顶”的岗位,干部就去跟班劳动;年老的,体弱的,有病的,可以分别具体情况,不要他们参加劳动,或者参加较少的轻微劳动。这些都是符合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循序渐进的方法的。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干部参加集体的生产劳动,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我们的工业企业干部,一方面,担负着领导群众进行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重大革命任务,一方面,也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什么特殊人物,更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官老爷。干部既然是普通劳动者,就应当按照规定的制度,象普通劳动者那样真正劳动,并且通过参加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
不论是哪一行的工业企业的干部,都必须严格、认真地把参加劳动当作是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一条根本大计。在组织这项工作时,又都应当象重庆水轮机厂那样,坚持“三定一顶”的劳动制度,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这样,组织工业企业的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就可能逐步形成制度,而且坚持下去,越作越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