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革命文艺只能以人民斗争生活为源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1-20
第6版()
专栏:

革命文艺只能以人民斗争生活为源泉
南京部队五好战士、神炮手 胡振东
看到周谷城关于艺术源泉的谬论,心里感到很气愤。我是个战士,是个业余演出队队员,说不上什么大道理,可是通过演出队的实践活动,自己有所体会:无论是创作和演出都离不开连队生活的基础。部队每年都要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四好单位和雷锋式的五好战士。而这些,就是我们演出队创作的素材和演出的内容。正因为丰富的连队生活,使演出队和演唱组都飞快的发展,正因为部队的“五好”“三手”越来越多,部队的创作就越来越好。如果照周谷城的说法,大家都把情感当作艺术的源泉,闭门造车,发泄作者的个人情感,那你能写出我们部队的生活面貌来吗?肯定是不能的。
远的不说,就拿这次扮演《烧煤问题》这一小剧中的小李一角来说,自己很有感受。虽说现在的小李性格还塑造得不够完整,但比刚排好的时候,还是有了很大进步。《烧煤问题》这戏如实地反映了我们勤俭建军和革命战士的精神面貌。领导分配我参加这戏的排演,自己心里很高兴,心想一定要把小李演好。所以排得很起劲,背词也很快,不久就把戏排好了。自己心想,这次排戏在念词和各方面都下了一点功夫,同志们看了一定会满意。谁知道,同志们看了之后,反映小李不可爱,不真实,说我演得过分了,把小李对节约用煤的看法从思想认识问题演成了思想意识问题。我先是吃了一惊,感到自己花了力气,还演不好,更糟糕的是兵演兵还演不象,象话吗?最后,领导启示我多想想生活中的连队炊事员同志对烧煤的看法和态度如何?这下我才猛醒过来。原来,在排演的时候,尽管领导同志帮助我分析角色,讲得很详细,但自己却凭主观想象,认为小李是不同意改灶,对任何改灶的意见都是反对的。所以,当时在舞台上出现的,不是一个对本职工作热爱而对节约认识不足的新同志,从而损害了小李这个人物形象,小李就不可爱了。打这以后,我就非常注意炊事员同志的一举一动,经常有意识的和他们接近,参加伙房洗碗,抹桌劳动,这样,我就熟悉了他们,了解了他们。他们都是一心搞好工作,他们想的是:“同志们吃好点儿,四好就多点儿。”谈到节约用煤问题,他们总是说:“我们灶里少烧点儿,工厂就多烧点儿。”从而使我进一步体会到炊事员同志的崇高思想,明确了小李热爱本职工作的依据。所以演到小李被烟熏了工作劲头仍然很高的时候,就真实得多了。诸如此类的地方很多。由于把小李的主要方面热爱本职工作的优点表现出来了,尽管他开始反对改灶,但同志们看到他认识进步的基础,这样看来小李也就可爱了。由于把小李的优点表现出来了,小李最后的转变也就可信了,因为小李反对改灶仅仅是认识问题,只要认识了,就会很好地工作。所以,最后和小王、班长一齐参加改灶,就使人信服了。《烧煤问题》这戏受到欢迎,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首先就因为有党教育出来的终日在灶头辛勤劳动的同志们。没有他们的勤恳工作,就没有《烧煤问题》的创作。
最后,我想再说一下关于情感的问题。周谷城认为艺术源泉是情感,这实际上是说,只要大家闭门造车,把个人的“痛苦和难安”写在文艺作品里,那这些作品都可以成为有真实情感的好艺术品。请问周谷城,在我们国家里,在我们党中央的领导下,有谁感到“痛苦和难安”?只有被我们打倒的反动派和地富反坏之流。照周谷城的说法,那么地富反坏、牛鬼蛇神都有理由利用艺术来攻击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领袖和伟大的人民了。我们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我们的人民。可以告诉周谷城,毛泽东时代的革命战士,不仅懂得用枪杆子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也懂得用笔杆子来保卫社会主义的艺术。今天,我们按毛主席的文艺思想做了,今后,我们还要遵照毛主席的文艺思想继续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