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从左江鯆鱼看广西的过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3-22
第6版()
专栏:科学小品

从左江鯆鱼看广西的过去
肖山
最近有关单位在广西左江发现一种“鯆鱼”。鯆鱼体形扁平,拖着一个长鞭似的尾巴,好象小孩玩的风筝,是一种极普通的海洋软骨鱼类。它的肉有一种氨味,有些人不喜欢吃,食用价值不大,但是鳃可作药材。最大的鯆鱼重达数吨,一般打捞到的有几斤至几百斤左右。经过鉴定,更准确点说,它应该叫做魟鱼。它立即引起不少学者的注意。因为它是鲨鱼的近亲,鳐鱼的兄弟,是一种软骨鱼类。本来,所有软骨鱼类都生活在大海,唯独它却生活在淡水河中,这说明它不能不有些奇异的来历。
起初,有人设想它象某些溯河性海水鱼类(如鲥鱼、鲚鱼)一样,从南海溯珠江而上,到广西南宁左江觅食、产卵。可是这一设想立即受到怀疑,因为从珠江口到广西南宁左江,水程迢迢三千多里,象鯆鱼这种底栖鱼类,游泳本领很笨拙,是不可能作如此长途旅行的。何况鯆鱼是胎生鱼类,无须为产卵后的卵子孵化等问题而长途迁徙。同时,洄游性鱼类的活动,有一定的季节、方向和集群性,而左江的鯆鱼并无这种表现,它的活动地区仅限在南宁左江河底,南宁以下就很难发现它的踪影了。而目前所有海产鯆鱼中,还未发现有一种有溯河性的。耐人寻味的是,自一九五八年广西西津水电站兴建拦河坝以后,坝下游的鱼类,特别是鯆鱼已不大容易越坝上游了,而左江的鯆鱼却几年来未见减少。根据这些事实,鯆鱼由南海沿珠江而上的假说被推翻了。
那么,左江的鯆鱼又从何而来呢?世界鱼类学者公认,淡水里是没有鯆鱼的,可是左江却产鯆鱼,岂非奇事!最后,经过考古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的帮助,这个问题才得到明确的解答。原来,古代的广西曾是一片汪洋大海,鯆鱼那时便优哉游哉地生活在这个海域里。后来地壳变动(约距今七千万年前),广西梧州一带最先成为陆地,堵塞了南宁地区海水的退路,鯆鱼也就来不及撤走了。后来,南宁地区的地壳也慢慢上升,鯆鱼看来走投无路了,幸而这时左江形成,才免一死。经过千万年来的驯化,它也就适应了淡水的生活,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