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1阅读
  • 0回复

“皇军参观团”的覆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23
第6版()
专栏:

“皇军参观团”的覆灭
林克夫
冈村宁次——这个被日本侵略者誉为三杰之一的刽子手,眼看着自己精心策划的“铁壁合围”、“捕捉奇袭”、“抉剔扫荡”等“绝妙战术”一个一个地被粉碎。懊丧之余,绞尽脑汁,又制订了一个穷凶极恶的“新战术”,这就是一九四三年秋季对我太岳根据地进行的所谓“铁滚扫荡”。
日寇调集了两万多兵力,分三线摆在东起白晋线、西至霍山的一、二百里的正面上,企图以第一线兵力分路合击,寻找我主力作战;以第二线兵力“抉剔扫荡”,烧毁村庄,抢掠物资;第三线兵力分散“清剿”,捕捉我零散人员及小股部队。整个战役行动,先是由北向南横扫,迫使我军退到黄河边背水应战,尔后再由南而北滚扫回来,以“扫荡”我可能突围之部队,这谓之“大滚”;担任“抉剔”、“清剿”的部队,又每天前进四十里,后退十里,谓之“小滚”,为防止我军向两侧转移,还沿着同蒲线、白晋线,构成了严密的封锁线。冈村宁次得意地把这种战术命名为“铁滚式的三层阵地新战法”,亲自担任了“扫荡”总指挥,又命其第一军团参谋长临阵督战。他还向东京参谋本部夸口说:这次要“迫使共军在黄河岸边背水作战,不降即亡!”在太行山区建立一个“剿共实验区”。
敌东京参谋部对冈村宁次这一“雄谋大略”,寄望尤深,为研究“铁滚战术”和瞻瞩“皇军”的“赫赫战果”,特从各地抽来一百八十余名军官,组成皇军参观团,由服部直臣少将带领,前来太岳前线。
“铁滚扫荡”于十月一日开始。太岳区全体军民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反“扫荡”斗争。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反动派却无耻地与日寇呼应,策动内战,掀起了第三次反共高潮,并把进攻的主要矛头指向陕甘宁边区。这样,我们三八六旅十六团就不得不将反“扫荡”的任务交给兄弟部队,赶赴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一个漆黑的夜晚,部队迅速地秘密向外线转移。敌人已深入根据地腹心,正在东扑西撞,寻找我军主力作战。我们遵照临行前陈赓司令员的指示,部队集中行动,只派一个小部队在侧翼箝制敌人。一路上,担任箝制任务的部队,忽而出现,给敌人一阵猛烈杀伤;忽而隐蔽,让敌人找不到踪影,掩护着团的主力向西南方向猛插。
十八日傍晚,我们终于跳出了重重封锁,乘虚通过敌人“前敌指挥部”所在地——临汾,进驻临汾附近的岗头村。次日黄昏,一股敌人又跟来了,我们突然扭转矛头,迎敌北上,转到敌人背后,一直插向韩略附近。
韩略,是临(汾)屯(留)公路上的一个小镇,距临汾只有几十里。这一带物产丰富,群众条件很好。老乡们听说我们来到,都喜出望外,忙着腾房子、烧水做饭,把最好的东西拿给我们吃。民兵们也围上来说:“你们来得正好!敌人天天在公路上过,狠狠地揍他一顿,给我们解解恨吧!”为了保守军事秘密,民兵们主动在村周围站岗放哨。地方党的负责同志,也向我们介绍敌人的动向:每天早上,总有一两批汽车,满载着部队或物资由这里经过,下午再载着从根据地抢劫的物资返回来。天天如此,少有例外。经我们研究,认为这里地形很好,既利于隐蔽也利于出击,加上有可靠的群众掩护和民兵的配合,真是个理想的作战地点。而韩略之敌,以为左有苏堡、前有古县据点的相互支援,十分麻痹,做梦也想不到八路军的主力部队会来到这里。虽然我团的主要任务是赶赴陕甘宁边区,但战机不可坐失,正好乘敌不意,攻其不备,打一个胜仗,来答谢哺育我们的太岳根据地的人民,给党中央和毛主席献礼。因而我们决定就在这里设伏痛击敌人,把拳头狠狠地打在敌人的鼻梁上。
群众和民兵听说要打仗,都积极行动起来,给我们蒸馒头,准备担架,纷纷要求参战。当地的武委会主任兼民兵队长,还亲自带领我们侦察人员一连几次去伪军据点侦察。二十二日下午,我们又组织了营连干部化装成农民,到韩略去观察地形。
韩略村边有一条山沟,公路正从二丈多高的陡壁中间穿过。这确是一个理想的伏击阵地,我们只要埋伏在两侧,敌人一进口袋,就真象战士们说的:要“包饺子”了。
当天晚上,部队便悄悄进入工事。一直等到第二天早饭时候,仍不见敌人的踪影。战士们等得耐不住了,甚至有人议论:“不要再等了,干脆把据点里的狗杂种收拾了吧!”
正在这时,隐约地传来了隆隆的声音,公路远方立刻腾起滚滚烟尘。我拿起望远镜侦察,共有十三辆汽车。真是巧,多了,吃掉它费劲;少了,不大过瘾。我高兴地注视着汽车一辆接一辆,象跛驴一样,一颠一摆地向韩略爬行。车上满载着敌人,摇摇晃晃,又说又笑,看那得意洋洋的样子,俨然把这里当成他们的“王道乐土”了。我耐着心头的愤怒回视阵地,见战士们个个紧握枪杆,已作好了出击的准备,并低声传着:“准备好!准备好!……”
顷刻间,敌人的汽车驰到了沟口,高傲的敌人,连观察也不观察,不停地往“口袋”里钻,一刹那,十三辆汽车全部进了伏击圈。讯号一发起,六连先动手,打烂了最后一辆汽车,斩断了敌人退路。班长带领全班,跃出阵地,从陡壁上飞下公路,从汽车上夺过重机枪,顺着公路猛扫。领头的敌人如大梦初醒,急速驶车,想一鼓气冲出去。可是九连象一道铁门,迎头把敌人截住。公路两旁的轻重火力,紧随着压了下来。顿时,一条凹道变成了火沟,打得敌人晕头转向,连还枪都来不及。好大一会,才有敌人一个大佐带着几十个日本侵略军军官,举着战刀,狗急跳墙地扑向六连阵地。这时沟道面前的敌人也端着枪,“呀!呀!……”地怪叫着,顺公路向九连冲来。班长喊了一声“冲!”全班九人,踏着敌尸迎上去,在遮天蔽日的烟雾中,与敌人厮杀在一起。
参战的男女老少也都拿着菜刀、棍棒、锹镐跑来了,在阵地的四周高呼“鬼子被包围了!”“鬼子跑不了啦!”“同志们!狠狠打呀!”山鸣谷应,威势倍增。
敌人在猛烈的火力下,死伤了大半。剩下的敌人被切成了数段,互相得不到支援,东撞西闯,团团乱转。敌人见夺路逃生无望,就收拾残兵,企图争得一个立脚点以便负隅顽抗,等待来援。如果将他们拖延下去,对我们这一支深入敌区单独作战的部队,将是十分不利的,必须毫不犹疑地速战、速决、速离。部队立刻开始了猛烈的攻击,发起了冲锋。战斗中,我们发现沟中间有一群带指挥刀的敌人,四周的日本兵向他们靠拢,看样子是想拼命把这一堆带指挥刀的“长官”救出去。这使我们找到了敌人为什么这样顽抗的答案,估计被围的可能是个指挥机构,便立即命令部队集中力量,尽先消灭这股敌人。
冲锋信号发起,五连指导员郑光南同志抱起一堆手榴弹就扑向敌人一个火力点。一声巨响,敌人机枪哑了,郑光南同志也倒在那里。同志们高呼着:“报仇呀!……”随着吼声,突击队象狂风般地扑向敌人。
日本兵端着枪,举着刀,三五成群,背靠背掩护着与我扭杀。民兵和群众也拥了上来,呐喊着,和我们一起战斗。
一直想为带指挥刀的军官们解围的那个指挥官,见大势已去,切腹自杀,“效忠天皇”了。残存的敌人,“武士道”的精神也立即烟消云散。一个钟头战斗便结束了,除三个敌人逃脱外,其余均死于这条沟内。
这一仗,使敌临汾“指挥部”慌了手脚,于是把担任战役侦察的六架飞机,全部调来追寻我团的踪迹,又从“清剿”安泽、浮山、沁水、沁源、翼城等县的联队中抽调了几千人,星夜赶来合击我团。这一来,敌人“扫荡”的兵力被扯开了,部署打乱了。而那些被调来合击我团的敌人,又被我们拖了几天,结果是一无所得,空受了多日风霜之苦。
就在韩略战斗的前后,我太岳区的其他兄弟部队和民兵在白晋线、同蒲线上,连续出击歼敌,到十一月中旬,冈村宁次蓄谋三月之久的“铁滚扫荡”,终于被我太岳区军民彻底粉碎了。我十六团则胜利地奔向延安,执行保卫延安和毛主席的任务。
“扫荡”一被粉碎,根据地内万民欢腾,庆祝胜利。而这时的冈村宁次恼羞成怒,并认定此次败北,定是出了内奸。于是又亲自出马对六九师团司令部及其周围的敌伪人员,来了一次大“甄别”。结果是日本侵略军师团长清水中将撤职了,第一军团参谋长调职,伪翼宁道(临汾)“道尹大人”丢了官。冈村宁次这才息了怒。他那“迫使八路军背水作战,不降即亡”的计划,一时使蒋阎群丑们欢呼的“铁滚扫荡”,象一幕自我嘲讽的闹剧一样地结束了。
事后情况弄清楚了,从缴获的文件上查明,原来这些“万死不辞”的敌人,就是那准备随“铁滚扫荡”的“皇军”到战地观光和吸取“扫荡”经验的“皇军参观团”。这一百八十多个观光者,想不到当临汾“指挥部”正在拍电报向东京报告“赫赫战果”、“皇军如入无人之境”的时候,还没有走到战地,就尸横遍野了。
(《星火燎原》编辑部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