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阅读
  • 0回复

农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生产 逐步实行半农半读“社来社去” 刘主席对农业教育革命方向作了重要指示 全国高、中等农业教育会议要求农业院校坚持办好、积极试行、逐步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24
第1版()
专栏:

农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生产
逐步实行半农半读“社来社去”
刘主席对农业教育革命方向作了重要指示
全国高、中等农业教育会议要求农业院校坚持办好、积极试行、逐步推广
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农业部最近举行的全国高、中等农业教育会议认为,高、中等农业院校必须采取既积极又稳妥的步骤,逐步实行半农半读、“社来社去”(从公社或城市招生,毕业后分配到公社去)和教学改革,使农业教育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生产,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农业建设服务。
会议指出,这是农业教育的一场大革命,一场大建设,也是一条必须走的正确道路。这样做,不仅可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逐步满足广大农村知识青年的学习要求,而且可以为逐步缩小以至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创造条件。
会议期间,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刘少奇主席听取了会议负责人的汇报,对农业教育革命的方向问题作了重要指示。谭震林副总理在会上作了报告。
一九六四年以来,我国高、中等农业院校的教育革命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农业、农垦、农机、林业、水产、水电、气象、教育各系统的高等农业院校,一半以上实行和试行了半农半读,全国中等农业学校,实行和试行半农半读的也有三分之二以上。不少中等农业学校和个别高等农业院校,还实行和试行了“社来社去”的办法。与此同时,全日制高、中等农业院校的教学改革也有了新的进展。这次会上,代表们认真学习了中央负责同志的有关指示,交流了高、中等农业院校实行和试行半农半读、“社来社去”和教学改革的情况和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农业教育革命的方向和任务。会议要求:除了若干高等农业院校保留一些全日制的专业和班级以外,一般的高等农业院校都要逐步实行半农半读。目前,已经实行和试行半农半读的高等农业院校,要坚持办好;尚未试行的,应选择一两个专业,经领导机关批准后有准备地试行。多数的高等农业院校要在今后一两年内,选择一两个专业或一两个班级进行“社来社去”的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中等农业学校要分期分批地全部实行半农半读。已经实行“社来社去”的中等农业学校,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办好;尚未实行的,要有准备地实行。
会议要求今后新办的半农半读、“社来社去”的学校要办到农村去,以便更好地与农业生产相结合。这些学校都应该继承和发扬“抗大”和“南泥湾”的革命精神,实行劳动建校。在这些学校学习的学生,应该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实行边干边学、边学边干的学习方法。会议还要求高、中等农业院校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积极举办函授学校、夜校和短期训练班,开展群众性的业余农业技术教育,为广大农民群众、农村知识青年、转业复员军人、各级农业行政和技术干部提供不脱产的学习条件。
本报讯 全国农业系统的大部分中等农业学校为了适应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广大群众对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的要求,实行了学生“社来社去”的办法,培养又红又专、能文能武、不脱离生产劳动的新型农业劳动者。这一措施,深受社队干部、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知识青年的欢迎。
一些中等农业学校实行“社来社去”的办法,是从一九六二年开始的;现在,已在全国农业系统的中等农业学校中普遍推行。在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四年的三年中,这些学校从人民公社招生达三万人左右。试行这种办法比较早的学校,已经有一届或几届毕业生走上生产岗位。
“社来社去”的办法,能更好地贯彻办学的群众路线和阶级路线,使贫下中农子女有更多的机会上学,为社队培养大量的贫下中农知识分子,便于树立贫下中农在社队的优势。因此,它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重视和支持。各社队党组织对保送的学员,都进行了慎重的挑选,这就保证了学生的质量。据统计,江苏省淮阴农业学校在一九六四年招收的学生中,贫农和下中农子弟占百分之七十,团员占百分之六十七。上海松江农业学校和七宝农业学校,在一九六三年招收的三百三十八名学生中,贫下中农子女占百分之七十四。很多学校反映,社队来的学生思想好,有生产知识,关心社队生产。他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为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而学,为广大社员而学,认识到读书不是为个人,为光宗耀祖和为脱离体力劳动。他们听党的话,带着问题勤学苦练,进步比较快。辽宁熊岳农业学校有一个学生,因为自己的生产队没有育红薯秧的技术人员,就接受队长的嘱托,带着这个问题来学;经过刻苦钻研,除了完成一般的学习任务外,还初步掌握了育红薯秧的整套知识和技能。有些贫下中农社员说,这个办法是真正把“书本子”交给了咱贫下中农。
中等农业学校实行“社来社去”这一办法,促进了教学为农村三大革命服务,更好地为社队培养急需的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材。许多社队干部和群众说,这样的人材,不管有多少,农村都能容得下、养得起、受欢迎。各地中等农业学校都根据当地生产和社队对技术人材的需要,设置专业,培养人材。河北省霸县煎茶铺农业学校本着农村需要什么人就培养什么人的办学方向,除原来办有四年制的农技班外,一九六二年又办了一年制的电工班和会计班,一九六四年又根据县委指示,招收了高小毕业生,举办了学制三年的初级农技班和兽医班。新会农业学校,还开办了短期训练班,解决社队急需的各类技术人材。如一九六三年社队迫切需要补充大量的会计,学校就把各社队选送来的七百多名初中毕业生,进行了短期培训。社队干部说:学校这样培养人材真是“近水解近渴”。
中等农业学校从社队来的学生,通过半农半读,理论联系实际,学到了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领。这些学生思想好,爱劳动,又红又专,回到社队后,对当地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河北霸县煎茶铺农业学校的九百四十二名毕业生中,直接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就有五百九十七名。最近他们对回乡生产的四百零六名毕业生作了调查,绝大多数都安心农业生产。其中担任党、团支部书记、生产队长、妇女主任等职务的四十四名,被选为会计、保管、出纳、副业管理员和担任电工等职务的一百五十九名。毕业生李汉臣一九六一年回村不久,就被选为生产大队长,后来又被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群众称他既是好社员,又是能够给贫下中农扛起革命大旗的好干部。一九六二年电工班毕业生刘国安,回村后担任了大队的电工,重新整理了全村的线路,使每个灯头的电费大大降低。此外,他还组织村里的九名初中毕业生学会了电工技术,培养了四名机磨手。干部和社员都说,学校给我们培养这样的学生真是“及时雨”。黑龙江省肇源县半农半读畜牧兽医学校,从一九五八年成立以来,已培养出一百九十五名毕业生,其中回队参加生产的一百零五名,到各公社防治所从事医疗工作的七十名,大大加强了这个县的畜牧兽医队伍。这些毕业生,既学会了一般农活,又能防治畜病。毕业生邢明珍在头台家畜疫病防治所当助理技术员,在用药和手术方面,敢于发挥创造精神。在四年中他给九百多匹马放过大血,劁骟一百多头大牲畜,都没有出过事故。一九六二年毕业生王志,不顾家庭的反对,毕业后坚持回乡亦农亦医,平时和社员一样劳动,有了病畜就治,不怕脏,不怕累,不分早晚,社员满意地说:“还是有了自己的兽医方便。”陕西大荔农业学校从社队来的在校学生,也很关心自己生产队的生产,学了红薯育苗,就马上把讲义寄回队去;发现学校有好的籽种,就叫自己队里来换;学了棉花种子处理,就设法向生产队传授。
据新华社二十三日讯 在全国各地大办耕读小学和积极试办半农半读的农业中学和中等技术学校的同时,我国目前有三十七所高等农业院校正在试行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有一万一千八百多名大学生在这种新型教育制度下锻炼成长。
这三十七所属于农业、农垦、农机、林业、水产等系统的高等院校,多数原来是全日制,近年来先后试行了半农半读。它们都是经过领导部门批准,先在部分专业的低年级试点(少数学校也在高年级试点),然后在其他专业和年级逐步推广。其中,个别条件具备的学校已全部改为半农半读。还有一些学校是从一开始创办时就实行半农半读的,如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和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它们已经有七年的办学经验了。还有许多高等农业院校目前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准备逐步试行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
已经试行半农半读的高等农业院校,大都建立了比较固定的劳动制度。它们有的在学校里办了农场,建立起自己的生产基地;有的同生产单位挂钩,让师生到国营农场、生产队或工厂去参加生产劳动,结合进行现场教学。这些学校的学生们直接投入生产斗争,承担生产任务,一边劳动,一边学习;教师们也实行半农半教,既管教学又管生产。师生们通过劳动锻炼,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同工农群众结合,开始改变了过去那种脱离实际、脱离生产、脱离工农群众的状况,思想面貌起了很大变化。有的学生说:“过去努力学习是为了考五分,现在是为革命,为改变农村面貌,为农业丰收而勤奋学习,毕业后要和农民在一起干一辈子。”塔里木农垦大学把当初劳动建校的筐子、扁担、砍土镘当作“传家宝”,一个班一个班地往下传,他们说:“这是把‘抗大’和‘南泥湾’的精神传下去。”今年新建立的福州市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学生们,积极劳动,勤奋学习,他们用豪迈的诗句概括了自己的生活和理想:“磨铁肩挑革命重担,练铁腿走万里前程。”
个别高等农业院校开始试行“社来社去”的方法,就是从农村人民公社或生产队招生,学生毕业后仍然回到公社或生产队去参加生产劳动;从城市招收的学生,毕业后也要分配到农村去,做一个新型的普通劳动者。这种办法可以更直接地为农村培养技术人材,是今后农业教育革命的方向。
实行半农半读以后,各校都在摸索建立一套与此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许多学校采取教学组织和生产组织合一的办法,班级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生产单位,主课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兼生产队长,生产和教学统一安排。在课程的设置和教材的选择上,各校都根据学以致用和少而精的原则,根据当地生产实际的需要,加强了生产上必需的课程,精简了脱离实际和重复烦琐的内容。许多学校的部分专业还改变了过去先教基础课后教专业课的顺序,让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结合生产劳动学习有关的专业课程,先取得感性知识和实际经验,然后再学基础课,提高到理性知识上来。
为了适应这种新型教育制度的需要,各校都注意积极培养半农半教的师资。有的选派优秀教师到兄弟学校进修,或组织教师到生产实践中去向工人农民学习生产知识,同他们一起种样板田,参加科学实验;有一些课程采取了教师、领导和老农民老工人一起集体备课的办法,使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结合得更加密切。
几年来,这些实行半农半读的高等农业院校已经培养出两千一百多名毕业生,其中有些高等院校的分校或附设的专科学校还培养出一万几千名中级或初级农业技术人材。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都分配到农村基层工作,受到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热烈欢迎,不少人在工作中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