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宣惠河疏浚工程充分体现大寨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16
第1版()
专栏:

紧密依靠群众,深入发动群众,设计施工革命化
宣惠河疏浚工程充分体现大寨精神
疏浚工程达到了多快好省要求:三年规划一冬一春完成;所做的土方、桥梁、涵洞等工程超过原计划;节省国家投资二千七百多万元;工程标准质量好,配套工程做得出色。
本报讯 用大寨精神治水的典型——河北省宣惠河疏浚工程,已经提前全部完工。这个工程,由于紧密地依靠群众,充分地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达到了又多又快又好又省的要求,为全国水利战线创造了一个范例。
宣惠河疏浚工程是河北省水利建设的重点项目。按照规划,宣惠河河道按三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疏浚,最大流量为九十七秒立方米,需要完成土方一千五百七十万立方米,建造桥梁、涵洞等一百四十多座;整个工程分三年完成。但是,由于采取了革命化的措施,一、原规划要三年完工的工程,去冬今春就完成了;二、做的工程比原计划增多,土方增做了百分之七十八,桥梁涵洞等建筑物增做三十四座;三、投资大大节省,最初规划投资三千九百九十多万元,实际只用了一千二百多万元;四、工程标准质量好,特别是配套工程做得出色,一百多座桥梁、涵洞和土方工程陆续按期完工,做到河成桥通,及时交付使用。
宣惠河工程能够用国家较少的投资,在短时间内完成,根本原因是:水利部门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高举总路线红旗,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实现了设计、施工的革命化。
是眼睛向上,依赖国家治水,还是眼睛向下,依靠群众治水?这是宣惠河治理工程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一九六二年,有关部门提出的宣惠河治理规划,是一个全部由国家投资的规划。这个规划没有被批准,可是拖了两年多,造价也没有降下来。一九六四年春天,宣惠河流域的吴桥、东光等县的广大群众,不甘于年年受灾的状况,便自己动手,在宣惠河上游挖了一百多万立方米土方,使当年极其严重的内涝灾害有所减轻。这给水利部门很大启发。他们认识到:必须把治水思想放在依靠群众、贯彻自力更生的基点上来,全部依赖国家治水的思想和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在新的治水思想指导下,规划中的土方单价降低了,间接费用也减少了。
宣惠河工程领导部门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狠抓了工程技术人员的思想革命化工作,促进了设计革命化。技术人员思想革命化的核心问题,是技术为谁服务问题。是全心全意为劳动人民服务呢?还是为个人成名成家服务?参加宣惠河工程设计的技术干部,在规划开始时,不少人存在着“万般皆下品、唯有闸坝高”的思想,愿搞大型闸坝设计,不愿搞小型桥涵和河道土方设计;有些人抱着“领导决定,设计照办”的态度;设计预算宁大勿小,对国家资产缺乏严肃负责的精神。因此,一九六二年,他们在制订宣惠河工程规划时,很多地方按
“框框”办事。桥梁、涵洞,照抄定型设计;旧桥一律废弃,全部新建高标准钢筋混凝土桥,预算也一次比一次大。一九六四年,宣惠河工程进行总体设计之前,河北省水利领导部门,有计划地组织设计人员,着重学习了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实践论》等文章。通过学习,许多人认识到,过去口口声声讲为人民服务,实际上为谁服务问题并没有解决。他们批判了“成名成家”的个人主义思想,决心从群众需要出发和从实际出发来改进设计工作。设计人员走出设计大楼,到现场去调查,和群众一起研究,最后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和比较符合多快好省要求的设计方案。
宣惠河工程主要是河道土方工程,兴建这项工程的主力是广大农民。如何把这些农民组织成一支革命化战斗化的施工队伍,是施工革命化的重要保证。为此,宣惠河工程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广大社员和干部中,进行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己解放自己的思想教育。在开工之前,他们组织社员、干部展开了“为什么要治理宣惠河?”,“治水是国家的事,还是群众自己的事?”的讨论。在民工到达工地之后,又实行了政治民主、生产民主、财务民主的制度。这样一来,农民群众
“当家作主”的思想增强了。他们说:根治宣惠河是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要学大寨,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搞革命。群众踊跃报名参加治河,出工人数超过了计划。这些由革命思想武装起来的民工,到达工地之后,奋勇当先,克服困难,千方百计节约资财。在滨海地区施工,洼大村稀,需要搭建一批工棚,原规划的工棚经费很大。民工们便自带材料和铺草,搭起了省钱实惠的窝棚,或者靠河坡挖窑洞歇宿。仅此一项,就为国家节省开支二百万元。施工初期,河里积水很多,工地上准备的排水机具不敷应用。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民工们马上回生产队或在当地想办法,弄来了水车、水泵、水戽等成千上万的机具。他们组成了排水突击队,只用十来天时间,就把积水排净,不仅保证了工程进度,还大大节省了排水费用。在施工中,他们展开了比风格、比质量、比工效、比节约的竞赛运动,处处以人民解放军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许多民工不仅劳动积极,而且一有空就帮助群众挑水,扫地,修房子,搞生产,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参加宣惠河疏浚工程的干部和群众,所以始终保持着昂扬的革命精神,是和他们注意学习毛主席著作分不开的。不管设计和施工,碰到困难和问题就学。所有民工队,都建立了学习辅导站。他们采取一人念,大家听,边念边议,结合实际的方法学,效果很显著。吴桥县宋门公社的民工,挖流沙碰到困难,一些人产生了畏难情绪。以后通过毛主席著作《愚公移山》的学习,民工们战胜困难的勇气逐步增加。他们说,愚公能移山,咱就能制服流沙。再加上其他许多技术措施,使困难一个个地解决了,结果,挖成一条五米宽一百三十米长的排水沟,把流沙制住了。施工干部学习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后,加强了调查研究,改进了工作作风。他们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把工地上一千零八十八个民工食堂办得越来越好,使民工们都能吃饱吃好,保证工程顺利进行。(附图片)
宣惠河是沧州地区东南部的一条主要排水河道,起源于吴桥县境,流经东光等四个县入渤海。河道全长一百六十四公里,流域面积三千零三十一平方公里,其中耕地二百八十万亩。由于河道窄浅,排水能力很差,一九六○年到一九六四年,沿河一带每年有一百二十万到二百五十万亩农田被淹;同时,由于长期内涝造成地下水位升高,盐碱地面积逐年扩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