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大讲革命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4-25
第6版()
专栏:文艺短评

大讲革命故事
工农兵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广泛的群众活动,特别是工农兵发表在墙报、黑板报上的大量诗歌,以及广泛展开的革命故事会的活动,无论内容和形式,都划出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成为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新形势的一个突出代表。革命故事作为社会主义文艺轻武器,在这场兴无灭资斗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上海郊区农村的革命故事活动开展得又早又好。几年来,广大业余故事员在党的领导下,驰骋在农村广阔的文艺战线上,大讲毛泽东思想,大讲新人新事新风尚,向着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思想和习惯势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他们的活动实践表明:要立无产阶级之新,立社会主义之新,就要破资产阶级之旧,破封建主义之旧。长时期来,大多数农村、集镇的茶馆书场,一直为旧艺人所盘踞,讲的是《乾隆皇帝下江南》、《彭公案》之类的坏书,散布毒素,腐蚀群众;一些四类分子利用这个阵地大讲神仙鬼怪、因果报应的故事,传播反动、黄色书籍,宣扬剥削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在许多城市、工厂中,也有类似的情形。很清楚,这个广大的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不去争夺,而容忍资产阶级、封建阶级长期盘踞这个阵地,实质上就是容忍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用他们的思想改造广大人民,腐蚀青年一代。这是一场严重的斗争,革命群众必须拿起毛泽东思想这一武器跟他们斗争。上海郊区农村大讲革命故事的活动,正是适应兴无灭资斗争的需要蓬勃开展起来的。
革命故事所以受到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欢迎,原因在于:它既适应群众接受革命文化的迫切要求,又符合我国人民的传统欣赏习惯。讲故事、听故事已有千百年的历史,但在过去,故事这种文艺形式也象其他文艺形式一样,被剥削阶级用来当作毒害人民、统治人民的工具。今天,工农兵群众改造了它的形式,灌注了革命的内容,使得这一艺术形式得到了新的生命。
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革命故事活动开展得好的地方,都有三条相同的体会:一是各级党的组织把革命故事活动当做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有力武器,当成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教育的武器来抓;二是抓好故事员队伍的建设;三是努力于新的革命故事的创作。他们还总结出“搬”、“改”、“创”三条经验。这些经验很好,值得大力推广。新开展革命故事活动的地方,一般是要从“搬”入手,即搬用现成革命故事;第二步是“改”,即改编各种文艺作品和新闻通讯;第三步是“创”,即就地取材,自己创作革命故事。这第三步很重要,因为只有不断创作出歌颂当时当地新人新事的革命故事,才能做到更密切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做到经常化。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各级领导要注意培养样板单位、样板故事员、样板故事。有了好样板,有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才有说服力,才能巩固地占领阵地,才能带动整个革命故事活动迅速、健康地开展。
讲革命故事是工农兵群众适应阶级斗争需要的新创造,它为工农兵群众所掌握,为工农兵群众所利用,是新生的革命的事物。目前我们的文艺战线上,兴无灭资的斗争正在激烈展开着。我们要大力推广革命新故事,为它鸣锣开道,在车间,在地头,在茶馆……用它作武器,以社会主义、无产阶级之针,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之锋,大讲革命故事,向一切毒害腐蚀人民的东西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巩固地占领所有这些文化阵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