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毛泽东思想无往而不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6-05-27
第1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无往而不胜
南京部队某部师团领导干部总结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
以革命精神,坚信毛泽东思想无往而不胜;以革命精神,坚持在改造思想、指导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以革命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在群众中学,打破学习方法上的书生气。
新华社南京二十六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某部师团两级领导干部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深刻体会到: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必须以革命精神,坚信毛泽东思想无往而不胜;必须以革命精神,坚持在改造思想、指导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必须以革命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在群众中学,打破学习方法上的书生气。
这支部队领导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时间比较长,有很多经验,也有一些教训。几个月前,他们召开了党委扩大会,集思广益,总结出一些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的经验。
他们的第一条经验是:坚信才能坚定,敢用才能会用。他们说:不怕不会用,就怕不敢用;只有敢于用,才能会用。用得怎样,首先取决于革命的自觉性怎样。敢不敢用的问题,实质上是是否坚信毛泽东思想一用就灵,再用再灵,用到哪里哪里灵的问题。用,不仅要在一般情况下敢于用,而且要在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以及其他关键时刻敢学敢用。他们认为,关键时刻是最需要运用毛泽东思想的时刻,也是最容易“转向”的时刻。这个部队某团党委在这个问题上是深有体会的。他们去年担任生产任务,年初领受了在三月底以前积肥二十七万担的任务,到三月中旬仅完成了十三万担。因此有人就责难说:“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政治教育占用时间太多了,光磨镰不割草,没法交代。”怎么办?某团党委坚信,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要运用毛泽东思想,只有运用毛泽东思想,才能化困难为顺利,化被动为主动。于是,就在仅有的十几天生产时间里,拿出两天时间和部队一起学习毛主席“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论述。事实再一次证明,毛泽东思想一用就灵。经过学习,部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大大发扬,他们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拿下十四万担肥就不甘心!”结果在十几天时间里积肥二十四万担,超过原订指标十万担。
敢用,就要在成绩暂时上不去的情况下,坚决用。另一个团是全师学习比较好的单位,曾经参加过南京部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特别是团长,不仅自己学得好,指导部队学习也好。可是,射击训练成绩一度不够理想。这时,就有人埋怨他“不务正业”,说:“你学习再好,训练成绩上不去有啥用。”但他顶得住,坚信自己走的是阳关大道,宁愿做个“政治团长”,把部队的政治搞得浓浓的,打起仗来冲得上、守得住,决不做“单纯军事团长”,片面抓训练“成绩”。团党委也坚信,真正用好了毛泽东思想,有了精神成果,到头来终究会出物质成果的。他们抓毛主席著作的学习抓得更紧,因而部队的政治空气更加浓厚,训练成绩也逐步上升了。他们深有体会地说:“不怕用不上,就怕转了向;不怕没成绩,就怕不坚持。”
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外,他们还体会到,敢用,就要在部队发生了问题的时候,坚决用;即使一时用得不好,甚至出了点差错,仍然要坚持用。总之,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对毛泽东思想坚信不移、坚持不懈。敢于在任何情况下运用毛泽东思想,是对党、对人民、对革命高度负责,因此,要不怕担风险,不怕出差错,去掉一切私心杂念,破除一切妨碍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各种错误思想。
他们的第二条经验是:用毛主席的根本观点,解决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他们说:学习毛主席著作,要带的问题很多。有个性的,有共性的;有主要的,有次要的;有急的,有缓的。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一下子都解决,要首先解决有普遍性的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一个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了,再解决另一个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既能立竿见影地解决现实问题,也能逐步系统地解决根本问题。
有个时期,这个部队领导班子变动很大,有的调出,有的调进,有的是新提拔起来的,担负的任务又是新的。在新任务、新班子的条件下,他们认为不能降低要求、降低标准,而更应当把工作做得好上加好。但是遇到的问题是,领导思想水平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领导思想水平不提高,再好的革命愿望也不易实现。因此,他们便决定首先解决这个问题。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主席的教导使他们进一步领会了:领导的思想水平和工作经验只有不断实践才能提高和丰富,干革命常常不是先学好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因此他们纷纷到连队蹲点、试点、调查研究,一时形成了一股“吃梨子”和“抓两权”(经过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和领导权)的风气。这样,师团领导的思想水平提高了,对各项工作的指导比较扎实,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成绩面前,有些同志暴露了安于现状的苗头,他们满足于一般的干劲,一般的领导,一般的完成任务。师团党委认为,这一障碍不拆除,不但不能继续前进,就连已经取得的成果也难保住。于是,又反复学习一分为二观点,破“三个一般”(一般的干劲,一般的领导,一般的完成任务),立“四个有所”(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他们学习一次,实践一次,再带着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重新学习。经过这样三四个回合,终于使大家较深刻地理解到停止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必须不断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怎样才能有所前进呢?他们觉得首先要有敢闯的革命精神,敢于更上一层楼。他们是边训练边生产的部队,他们要求做到在训练上赶全部执行训练任务的部队,在生产上赶全部担负生产任务的部队。
这样,首先用毛主席的根本观点,解决了一些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在解决这些主要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改造世界观这个根本问题。
他们的第三个经验是:在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思想。他们说,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和改进工作并不是孤立的;改造思想有种种方法,对团以上的领导干部来说,经常起作用的是在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思想。有个团去年第一次担任大面积水稻生产任务,缺乏经验。团党委觉得这正是克服思想方法主观片面的好时机。他们给自己出了一个题目:“在生产实践中改掉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毛病。在生产过程中,他们经常用毛主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来告诫自己,不懂就向有生产经验的部队基层干部、战士和老农学习,因而工作进行得较顺利。但在育秧时,有的同志老病重犯,没有向当地农村干部和群众调查就主观地缩短了落谷时间,虽然落谷任务提前完成了,但后来秧苗一齐长大,需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插到田里去,弄得十分紧张,险些误了农时,事后,他们自觉地针对这一工作上的缺点,重温《矛盾论》,找出了思想根源,进一步批判了主观片面性。从此,他们每进行一件工作,都要仔细地分析这件工作与其他工作之间的联系,比较好地克服了孤立、片面看问题的思想方法,生产任务完成的较好。
师团党委还认为:在指导工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自觉地改造思想方法,而且可以自觉地改造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有一次有个团对连队进行管理条例教育。教育前,团党委认为连队在管理教育方面存在的缺点主要是团的领导干部没有给部队做出样子来。他们认为,对战士缺乏无产阶级感情,不仅是基层干部的问题,而首先是领导本身。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就自觉地在部队学习以前,先学习了毛主席“对敌狠,对己和”的论述;在部队学习时,又深入连队讲课,同干部战士一起讨论,从连队发扬民主中自觉地接受批评,在部队学习后,他们又带着部队反映出的问题,重新学习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经过这次学习,不仅部队的管理教育工作有了一大进步,团的领导干部的阶级感情和民主作风也有了明显进步。
从实践中,师团干部体会到:改造思想和指导工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改造好了思想,才能更好地指导工作;也只有在指导工作的过程中自觉地改造思想,才可能使思想改造收到更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