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我们在友好的丹麦作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5-22
第6版()
专栏:

我们在友好的丹麦作客
中国新闻代表团
丹麦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由日德兰半岛的大部分和近五百个大小岛屿组成。首都哥本哈根在丹麦最大的岛屿西兰岛的东部,拥有一百多万人口,是北欧最大的城市,也是北欧最重要的海港、贸易集散中心和铁路、航空的枢纽。二月一日中午,我们由奥斯陆乘飞机抵达哥本哈根,开始了对丹麦的友好访问。
丹麦外交大臣安德生在代表团到达的第二天接见了我们。他说,过去的一年,国际上最重要的事件就是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丹麦人民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最感兴趣。如果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要问丹麦人民对哪个国家的反应最为注意的话,无疑多数人的回答将是中国。接见以后,他亲自陪同我们参观了丹麦议会大厦,并设晚宴招待我们。
二月三日上午,丹麦商业大臣任生在距哥本哈根不远的赫尔辛格附近的一所工会干部学校里接见了我们。他是这个学校的前任校长。当时丹麦正积极准备在中国举办工业展览会,他将亲自来中国主持这个展览会的开幕式。他高兴地对我们说:“同中国发展贸易关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对将去北京由衷地感到高兴。丹麦人对我将飞往北京是羡慕的。希望丹麦工业展览会能适合中国工业发展的需要,促进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外交大臣安德生在接见我们时也说:“丹麦政府不但是为了把丹麦工业介绍给中国,而且把这次展出看成是增进两国相互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丹麦工业展览会已于三月十七日闭幕,我们回国后曾参观这个展览会,再一次会见任生商业大臣和丹麦贸易界的许多朋友,向他们热烈地祝贺展览会的成功。
丹麦过去以发达的农业闻名于世,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从一九五七年以来,丹麦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成了国民经济的主体。从对外贸易来看,现在工业产品占丹麦出口总值的百分之七十,农业产品只占百分之三十,而在三十年前则正好相反。今天的丹麦已是一个现代工业相当发达的国家。据丹麦工业理事会向我们介绍,丹麦工业的特点是,本国资源极少,绝大部分工业原料依赖进口,因此主要是加工工业。工业产品很大部分用于出口,每年至少要出口工业产品的三分之一才能支付进口所需的外汇。十年前,丹麦工业的出口额约占全部工业生产的百分之二十五,一九七○年已增长到百分之四十,预计到一九七五年将增长到百分之五十。丹麦朋友说,在世界各国中,很少有象丹麦这样依赖对外贸易的。丹麦工业的另一个特点是大型工厂并不太多,而专业化程度则较高。主要的工业部门除了传统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外,还有造船、机械制造、化学工业等。近年来,电子工业的发展也比较快。
我们在丹麦访问期间,曾有机会参观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在哥本哈根,我们参观了柏·韦公司的机械厂和布·克公司的电子仪器厂。柏·韦公司是丹麦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它的机械厂主要生产船用柴油机,功率从三百马力到五万马力。一九一二年它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自重七千四百吨的远洋柴油机轮“施兰地亚”号。现在这个厂连同在其他二十个国家领取了生产柏·韦柴油机特许执照的三十六个工厂在内,每年生产的柴油机总马力达二百五十万马力左右,相当于世界船用柴油机年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我们在车间里看到,工人们正在加工巨大的曲轴。有一台十个汽缸的大型船用柴油机已经组装完毕,正开始试车。这个厂和我国有友好的贸易关系,我国商用船队中有些船只的主机就是这个厂的产品。布·克公司的电子仪器厂主要生产各种测试音量和空气振动的电子仪器。厂长兼工程师亲自为我们介绍各种产品的性能。电子仪器厂的规模不算大,但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和产品的精密程度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
二月四日,我们专程飞往菲英岛的奥登斯去参观林约造船厂,这是丹麦最大的造船企业,去年一年共制造了二十五万吨的油船四艘。它采用在预制车间里生产船体块,然后用起重机运送到船台进行总组装的作业方法进行生产。从运料、切割、焊接、喷漆到组装,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都很高。在船台上我们看到一艘二十八万五千吨的巨大油船正在组装,工人们告诉我们,再有几天时间,这艘油船就将完工下水了。
二月六日是星期天,我们到西兰岛北部去游览。汽车行驶在白雪皑皑的原野上,沿途银色的丘陵,此起彼伏,好象大海的波涛,奔腾澎湃。陪同我们的主人告诉我们,丹麦是一个低地国家,丘陵遍布全国,最高的“天山”海拔只有一百七十三米。丹麦的土地十分肥沃,几乎全部是可耕地,所以有人说丹麦没有无用的土地。我们沿途参观了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中等规模的农庄。在那里,我们看到了体长肉多的著名的丹麦猪种。丹麦的农业特点是,畜牧业的比重很大,约占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以上。近十年来,由于工业的发展,虽然农产品出口的比例大大下降,但绝对数字还是不断增长。丹麦是世界上出口猪肉最多的国家之一,奶油出口占世界第二位,奶酪出口占世界第三位。
我们在友好的丹麦作客,到处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到处都感到丹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友情。在丹麦第二大城市奥尔胡斯,我们同丹麦记者学校的一百多位师生进行了友好的会见,年青的同学们渴望了解中国的一切,向我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热烈的交谈一直继续到深夜。在哥本哈根,我们分别访问了两个工人家庭,他们用节日的丰盛茶点招待我们。其中有一家,主人拿出一本签名册对我们说,他有个侄女,今天因为有事不能来,一定要中国客人在她的签名册上签个名留作纪念。我们高兴地接过签名册,在上面写上“中丹人民友谊万岁!”他看了译文后非常激动地说,我们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友谊却把我们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