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友谊茶园颂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2-08-22
第6版()
专栏:马里通讯

友谊茶园颂友谊
在离马里锡卡索市不远的法拉科河附近,有一片绿油油的茶树林,一座高大的新建楼房矗立其间,这就是有名的法拉科茶叶农场和茶叶加工厂。这个面积达一百多公顷的农场和这座加工厂是马里、中国两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精心培育和建设起来的,因此,有人亲切地称呼这片茶树林为“友谊茶园”。最近记者在访问这个茶园时,到处听到人们颂扬中马两国朋友并肩劳动、互相支援、互相关心的故事。
齐心协力修水库
马里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一年中旱季长达八个月,气候炎热而干燥。茶叶农场靠引法拉科河水进行灌溉。近几年来,由于河水逐渐减少,满足不了灌溉茶树用水的需要。这样,旱季到了,茶叶农场就面临缺水问题,若不设法解决,会直接影响茶树的生长。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利用当地斜坡地形,筑堤修建水库,引蓄法拉科河水,以保证旱季浇灌茶树用水的需要。
修建水库的战斗开始了,茶叶农场的中马两国工人一齐投入战斗。由于水库堤坝需要大量土方,工地上出现了劳力不足和机械设备不够的现象。而旱季马上就要来临,时间不能拖延。正在这时,马里建筑部门闻讯后,立即从其他正在施工的一个工地上抽调了一台二百马力的大型推土机,并派了一位年青能干的马里推土机手前来支援。这位青年一到工地,就驾驶着推土机投入战斗。每天干活十多个小时,他还不满足,为了抢时间,清晨上工时他就把午饭带到工地,节省下往返吃饭的时间用于工作。有人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干劲,他爽朗地回答说:“马中人民是兄弟,为了我们的友谊茶树,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中马两国工人顶着骄阳,连日奋战。大堤很快地在斜坡上升了起来。随着堤身越来越高,工作面就越来越窄,工作也越来越困难。但是,中马两国工人不怕困难,争着填土、铺石。他们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抢在旱季前把水库修好。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建成了蓄水量达两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记者访问时,旱季虽然早已降临了好几个月,但是这农场的茶树青翠碧绿,长势喜人。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水面和这一片茁壮成长的茶树,凝结着中马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深夜抢修供水站
今年三月的一个夜晚,在茶叶农场和茶叶加工厂工作的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经过一天的辛勤劳动,都已休息。突然,三位马里朋友开着汽车赶来住地,要找中国工程技术人员。
原来,两天前,锡卡索市供水站设备发生故障,市区已经断水,市民的饮水成为严重的问题。这三位马里朋友特地从锡卡索市赶来,希望中国朋友协助抢修供水设备。
“马里人民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携带修理工具,立即赶往现场,着手抢修水泵。
在漆黑的水泵房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不顾地上的泥水和机器上的油污,靠着两只手电的亮光,认真细致地检查水泵的一个个零件,一根根线路和管道。
经过紧张的抢修,停转了两天的机器又重新转动了。清澈的水又从地下哗哗地喷了出来。
锡卡索市供水站修好了。清晨,喜得这友谊之水的锡卡索居民异常高兴,奔走相告,从各处跑到供水站,热烈地同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握手,不断地高呼:“马中友谊万岁!”
八旬老人送温暖
农场西侧是职工宿舍区,中马两国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住在一起。他们之间是朋友,也是邻居。工作之余,他们相互走访,亲密无间,就象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一次,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有的中国技术人员住房的屋顶被狂风卷走,部分墙壁被雨淋塌。次日清晨,这事被一位马里邻居传了出去。没多久,许多马里朋友,纷纷从各方赶来,对中国人员表示慰问。他们一到住地就七手八脚,争先恐后地帮中国朋友搬运东西。一位年近八旬的马里老大娘闻讯后,也急忙赶到中国人员住地。当她看到中国朋友一个个都安然无恙,出现在人群中间时,她那满布皱纹的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她走到中国朋友跟前,伸出她的双手,抚摸着中国朋友,端详着每个中国人员的脸,向他们一个个地表示亲切的问候。这种动人的场面使中国人员非常感激,一次又一次地向马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法拉科河水源远流长,法拉科茶园终年常绿。愿中国和马里人民之间的友谊不断发展,万古常青。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