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7阅读
  • 0回复

中伊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4-08-25
第6版()
专栏:

中伊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飞机掠过袅袅的白云,从海湾进入伊拉克上空不久,在我们的眼帘下就出现两条蜿蜒曲折、晶莹发亮的河流,由北而南汇成大河注入海湾。这就是有名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两河的上游曾经是古代文化的发祥地。这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黄河与长江。黄河流域也是我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和伊拉克都是文明古国,在近代又都遭受过帝国主义的侵略,两国过去有着多么相似的历史和命运啊!
在巴格达,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伊拉克朋友这样一句话:中国和伊拉克过去在历史上就有过友好的交往。今天又都是第三世界的国家,面临着共同的斗争任务,这一切使我们两国人民之间联结起一条友谊的纽带。
是的,在伊拉克这块古老的国土上,人们不难找到中伊两国历史友谊的见证。巴格达的博物馆里陈列着在伊拉克出土的中国古代青瓷花瓶。历史上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就是从中国长安经过西亚和伊拉克的泰西封和哈提纳通向地中海东岸。泰西封离巴格达三十多公里,我们曾去那里游览。现在这古道驿站已经成为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萨勒曼公园。建立于一千七百年前高三十多米、长一百四十八米的大拱门,尚有半壁残存,巍然矗立在那里。周围偶然可以看见几匹骆驼,迈着从容不迫的步子走向远处。我们跟踪着它的足迹,似乎看到了当年在这风尘仆仆的古道上,一队队满载着丝绸和各种物品的商队,顶着骄阳,踏着黄沙,在清脆的驼铃声中徐徐远行。如今这条古道早已淹没,代之而起的是各种汽车飞驰而过的宽阔公路。但是,几千年前人们历尽艰辛,沿着“丝绸之路”沟通着东西方交流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中伊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几千年以前。早在公元九十七年,我国东汉曾派甘英出使,到达条支,这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公元八世纪,在巴格达建都的阿拔斯王朝(中国历史上称为黑衣大食),曾多次向中国派出使节通好。据中国史书记载,从公元七五二年到七六二年的十年内,黑衣大食派使节到中国就达十一次之多。阿拔斯国王在巴格达建立新都的时候曾说过:“这个地方是一个优良的营地。此外,还有底格里斯河,使我们和象中国那样辽远的国家发生联系。”从七世纪到十三世纪,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商业来往非常发达,有水陆两路通向巴格达。当时巴格达好几里长的码头上,停泊着许多中国的大船,运来了瓷器、丝绸和麝香。巴格达市里还有专卖中国瓷器的市场。我国唐代首都长安有条“西市”,那里聚集着许多阿拉伯商人,贩卖从两河流域等地运来的珍珠、宝石、香料和药材。当时这种频繁的来往不仅促进了两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谊。
但是,当帝国主义霸占了伊拉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两国人民共同遭受帝国主义蹂躏的时候,中伊两国友好的交往被切断了。直到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之后,一九五八年伊拉克人民推翻了费萨尔王朝,赢得了独立,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后,友谊的纽带重又联结了起来。现在,在伊拉克的港口停泊着中国的货轮,载来各种物资和中国人民的友情,同时又把伊拉克人民生产的椰枣和化肥等运往中国。两国的友好使者不断往来。在反帝反殖斗争中,中国和伊拉克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互相支持,共同战斗。在中伊友好日益增进的时候,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中国记者又应邀来到这里,参加伊拉克国庆活动,为促进中伊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一分努力。
一踏上伊拉克的国土我们就感受到友好的情谊。在巴格达机场,伊拉克朋友意味深长地对我们说:巴格达现在的天气非常热,我们欢迎中国朋友的心也是这样热的。的确,我们的访问就是在热切的气氛中度过的。无论在大街上,在工厂中,许多大人小孩一见到我们就喊着:“西尼·夏比亚”(人民中国),“萨达喀”(友谊),表达了伊拉克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七月十四日是伊拉克七月革命庆祝活动的第一天,一出门我们碰到了伊拉克几位司机朋友,就向他们表示节日的祝贺。他们兴高采烈地说:“伊拉克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好朋友,我们很高兴中国朋友远道来到这里同我们一起庆祝节日”。有一次,我们去巴格达附近亚历山大机械厂参观,两位工人特地走过来问我们是不是中国来的。我们回答是从北京来的。他们就高兴地拉起我们的手,一路陪同参观并不时地向我们说:“伊拉克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兄弟,两国人民的友谊非常深厚。我们和中国人民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战友,又正在发展自己的经济,我们相互学习,团结在一起,就能挫败帝国主义的阴谋。”伊拉克工人的话,使我们看到第三世界团结反帝的事业多么深入人心。
的确,身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共同遭遇和反对帝国主义的共同斗争,使亚非拉人民之间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之感。在我们访问伊拉克的时候,也随时可以发现这种亲切的感情。有一天我们参观巴格达博物馆回来,同一位伊拉克朋友述说参观时的高兴的心情。这位伊拉克朋友谦虚地说:“中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你们也有许多极有价值的文物。要不是殖民主义者抢走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文物,这里的博物馆将会展出更多的东西。”我们告诉他帝国主义也曾经从中国掠夺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这位朋友听了后情绪激动地说:“是啊!我们的命运多么相同,因此伊拉克人民对中国人民感到十分亲近。我们的友谊就是在我们两国人民反对侵略的斗争中增强起来的。”
在结束访问的时候,我们怀着惜别的心情坐上夜航机向巴格达告别。遥望底格里斯河畔还闪耀着繁星似的灯火,仿佛一双双热情友好的眼睛。我们祝贺中伊两国人民的友谊象长江、底格里斯河那样源远流长。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