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阅读
  • 0回复

在“萨隆哥”精神激励下前进——扎伊尔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2-19
第6版()
专栏:

  在“萨隆哥”精神激励下前进
  ——扎伊尔纪行
  中国新闻代表团
从布拉柴维尔乘船,来到风光秀丽的金沙萨,中国新闻代表团开始了对素有“中非宝石”之称的扎伊尔共和国的友好访问。半个多月友好访问的日子里,我们同扎伊尔人民一起欢度了扎伊尔国庆节日,同各阶层人民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扎伊尔人民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决心当家做主人的强烈民族自尊感,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与文化的坚强决心以及对中国人民的真挚友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独 立 自 主 精 神
我们到达金沙萨的第二天,应邀参加了庆祝扎伊尔第二共和国成立九周年群众集会。披着节日盛装的“五·二○”体育场上,扎伊尔国旗和非洲友好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近十万名男女公民汇聚在这里,人们穿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擂起咚咚的非洲战鼓,跳起优美的民族舞蹈,唱着欢乐的歌曲。
文艺表演开始了。当广场中心数千人组成三个巨大的“Z”字的时候,全场沸腾,“三Z噢依(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人们尽情欢呼“扎伊尔共和国”、“扎伊尔河”和“扎伊尔货币”的新生(“Z”字就是上述三个词的第一个字母)。他们互相拥抱、亲吻。从那一张张欢快、自豪的面孔上,从那一阵阵振奋人心的欢呼声中,我们看到了扎伊尔人民维护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听到了非洲人民在反帝反殖反霸征途中胜利前进的脚步声。陪同我们的扎伊尔朋友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为了继承和发扬扎伊尔的民族传统,恢复扎伊尔人自己的精神,清除殖民主义影响,实现“扎伊尔化”,扎伊尔人民把国名改为“扎伊尔”,把过去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地名、人名、街名、电台、报刊名都统统改成扎伊尔自己的名称。人们相互之间也不再称“先生”,而称“公民”,许多殖民主义者的塑像被推翻,送进了历史博物馆。扎伊尔人的衣着也变样了。男公民穿的是短袖、敞口大翻领的“阿巴克斯”民族服装。女公民也响应政府号召不戴假发,不抹口红。她们都穿上用一整块布做成的“玛布达”长裙。
名称的更改,衣着的变化,体现了扎伊尔人民民族独立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这使我们想到了一位扎伊尔国家指导国务委员会见代表团时讲到的一段话。他说:发扬民族真实性,实现“扎伊尔化”的基本内容就是当家作主人,不受别人摆布。这是一场为恢复人格而进行的一场斗争。这种精神将贯穿到全国各个领域中去。
目前,扎伊尔报刊、电台节目全部由扎伊尔人编辑。西方宣扬暴行、斗殴、盗窃、色情的影片被禁止放映。扎伊尔人民发展民族文化、推广民族语言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萨 隆 哥”
在扎伊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会听到一个熟悉亲切的字眼——“萨隆哥”。“萨隆哥”就是“劳动”的意思。“萨隆哥精神”正鼓舞着扎伊尔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国家和未来。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萨隆哥,萨隆哥,
蒙博托号召我们去耕作。
让我们回到田间去,
依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这是一首劳动光荣的赞歌。他们唱着这支歌,跳着“萨隆哥”舞,为发展农业、增产粮食而战斗。
扎伊尔幅员辽阔,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土地肥沃,阳光充足,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生长。全国可耕地面积一亿三千多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一半以上。但是,在殖民主义统治时期,扎伊尔经济畸形发展,矿产被任意掠夺和霸占;农业凋敝,土地荒芜。殖民者强征暴敛,人民被剥削得一贫如洗,吃的穿的都要从西方进口。为了改变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殖民地经济状况,近年来,扎伊尔政府制定了“农业是优先的优先”的经济政策,号召和动员人民发扬“萨隆哥”精神,“卷起袖子干起来”,争取实现“不吃进口粮”。
在参观过的城市、农村、学校,我们看到“萨隆哥”精神正在广大人民中开花结果。扎伊尔军队和国家机关人员组织起来种“萨隆哥集体田”;扎伊尔国立大学的十多个院校的学生每星期六按班级轮流参加集体劳动,开荒、种地。在广大农村,农民们正努力生产,争取实现粮食自给。近两年来,粮食作物的耕种面积和产量都有较显著增加。一九七四年水稻和蔬菜耕作面积,比一九七二年增加了四倍。棕榈、咖啡、橡胶也获得好收成。扎伊尔农民对我国在扎伊尔工作的农技人员讲:我们的“萨隆哥”精神象你们的“愚公移山”精神那样,就是要自力更生。朋友的帮助是必要的,但是,移山还得靠我们扎伊尔人自己。在扎伊尔,我们听到了许多关于农民克服困难,发展农业生产的动人事迹。如,赤道区的班巴县的农民没有拖拉机就用砍刀砍树开荒,用镐头种地引水灌田。没有脱粒机就用民间土法脱稻粒。班巴县人民一年多开荒七千多公顷,稻谷产量由一九七二年的一万九千吨,提高到一九七三年的两万六千吨。
在我们驱车从著名农业区基伍区的戈马前往上扎伊尔区的维龙加天然动物园的路上,看到那喜人的玉米、繁茂的咖啡林、硕果累累的香蕉园,这一切都预示着丰收在望。“铜 都” 之 行
扎伊尔共和国地下资源丰富,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储量早已闻名于世,素有“世界原料仓库”之称。我们怀着很大兴趣从首都乘专机来到“铜都”——卢本巴希以西的科尔韦齐铜矿参观。这里是著名的露天铜矿。一个矿面足有二十几平方公里,层层叠叠,向下伸展,宛如梯田一样。我们来到二十几米深的采矿面,绿色的铜矿闪闪发光,到处都是。扎伊尔工程师告诉我们,这里是富矿,含量在百分之五——百分之十三之间。矿上,扎伊尔工人驾驶着巨型的采矿机、推矿机紧张劳动,机声隆隆,车辆穿梭,一派繁忙紧张的景象,生产秩序井井有条。
第二天,我们又参观了南矿区基布希地下铜矿。这个矿区紧紧与友好的赞比亚共和国相连,仅以一条横木杆为界。我们在这里高兴地与扎伊尔和赞比亚的朋友会面。三国朋友欢聚一堂,紧紧握手,热情问候,并一起拍照留念。
在“铜都”——卢本巴希,我们参观了炼铜厂。炼铜工人们正在炉前紧张劳动,许多人不时向我们招手致意。矿区规模宏伟,大量的铜锭铜板如丘似山。在这里,矿业总公司负责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该公司的历史和远景规划。一九六七年,扎伊尔政府宣布把外国资本家垄断铜、钴生产的“上加丹加矿业联合公司”收归国有,同时建立了自己国营公司——矿业总公司。国有化以来,生产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一九六七年,铜产量仅三十二万吨,一九七三年高达四十六万吨,占世界第五位。同时,产钴一万五千吨,占世界第一位,还有锌、铀、银、金等。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九七四——一九七九)预计产铜六十多万吨,钴一万八千吨。扎伊尔政府计划在一九八○年左右,不再出口铜矿石,全部矿石在本国冶炼。一座综合冶炼厂将在下扎伊尔区动工兴建,利用当地的英加水电站的巨大电力冶炼铜。
几年来,扎伊尔政府重视培养本国干部,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一九七三年,扎伊尔政府任命了扎伊尔人任矿业总公司总经理。这是该矿历史上破天荒的第一次。目前,本国干部占全公司干部的百分之四十,而一九六七年时仅占百分之十二。妇女干部一九六七年仅有两名,一九七三年增加到六十八名。技术干部也逐步成长起来。这个拥有近三万工人的大型国营工矿企业的发展,是扎伊尔人民在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上阔步前进的一个缩影。盛 情 接 待
扎伊尔朋友给予我们的盛情友好的接待,也反映了中—扎两国人民日益增强的友好关系。扎伊尔方面组成了以扎人民革命运动政治委员、扎伊尔全国记者联盟主席、扎伊尔通讯社社长为首的十人代表团接待我们代表团。这位刚刚访问过我国的老朋友微笑地对我们说:我已得到总统指示,要我安排好,接待好你们在这里的访问。我希望你们就象生活在你们家里一样。
访问期间,蒙博托总统特别邀请我们全体同志一起同乘总统专机前往基桑加尼参加一座纺织厂落成典礼。总统在金沙萨又正式接见了代表团,同代表团成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谈话后,总统请我们参观了他的非洲式建筑的办公亭子,一起观赏了总统府花园。
卢本巴希和基布希的居民和矿工举行集会,载歌载舞热烈欢迎我们。一位老矿工受工人们的委托依依不舍地送我们一程又一程,二十公里开外了,才与我们一一握手道别。他诚恳地请我们转达扎伊尔矿工对中国矿工的亲切问候,情不自禁地欢呼“噢依,毛泽东!”“噢依,中国人民!”
为我们驾驶专机的青年飞行员布尔倍陪同我们飞行数千里,不辞辛苦,一丝不苟。每飞经一处名城、矿区、历史古迹和游览胜地,他都专门介绍和作低空飞行,徐徐盘旋。茂密的森林,富饶的河谷,巨大的的英加水电站,白云缭绕的活火山,以及天然动物园,历历在目,扎伊尔大好河山,尽收眼底。当我们要从天然动物园回到戈马时,公路不平,乘汽车需三个多小时,布尔倍怕我们旅途劳累而主动建议驾驶飞机,自己冒着危险在一个不常使用的飞机场降落来接我们。从布尔倍朋友身上,我们看到了扎伊尔人民对中国人民诚挚的感情。
十二月八日,我们就要告别扎伊尔朋友了。扎伊尔全国记者联盟主席讲出了我们心中要说的话:你们在这里的访问虽然结束了,但是反帝、反殖、反霸共同斗争把我们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将继续不断增强和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