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阅读
  • 0回复

印支人民胜利后,美国政策动向如何? 美国报刊议论纷纷,主张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欧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05-26
第6版()
专栏:

印支人民胜利后,美国政策动向如何?
美国报刊议论纷纷,主张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欧洲
新华社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四日讯 在印度支那人民取得胜利后,美国资产阶级报刊对美国今后的对外政策和战略部署问题议论纷纷。许多报刊承认美国对印度支那的政策是错误的,结果是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它们一般还认为,美国的“摊子铺得太大”而力量有限,对外政策和战略部署必须进行“重新审查”和“调整”,要把主要注意力和力量用于对美国利害攸关的地区,加强在这些地区同苏联的争夺。美国现在从印度支那脱了身是有利于这样做的。
《纽约时报》五月一日刊登的一篇文章说,“到一九六九年的时候,世界上大多数人——和大多数美国人——都清楚地看到,这种(对印度支那的)干涉是一个招致灾难的错误。”
《新闻周刊》五月五日一期写道:这是“美国过去一世纪的历史上最悲惨的一章”。“十多年以来,越南改变着美国生活的一切方面。”“越南战争也搞坏了美国和它的盟国的关系。”
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束,《华盛顿邮报》五月四日以《对外政策方面的一个新机会》为题刊载一篇文章说,“一种可怕的担子终于从美国的肩上卸下来了,从而提供了在一些真正重要的地区执行一项比较有效的政策的机会。”
《华盛顿明星报》五月一日的社论写道,“我们的越南问题结束是值得欢迎的——这是一个使人分心、引起同许多盟国的摩擦和消耗我们的力量的问题”。社论认为,美国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来使美国的“真正重要的联盟恢复活力”。詹姆斯·赖斯顿五月四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美国的大多数西方盟国“都对于下述情况几乎有如释重负之感”,即“华盛顿终于摆脱了把全副精力放在印度支那这一引起分裂的问题”,“现在能够把注意力集中在”欧洲、中东等“这些更为严重的问题上了”。
《新共和》周刊五月三日刊载《外交季刊》主编詹姆斯·蔡斯的一篇文章写道:“大多数西欧人对于美国不能集中力量注意地理政治方面一贯同美国利害相关的地区的做法早已感到厌烦,他们对美国的力量和政治意志两者之间能够恢复适当的平衡只能感到宽慰”。他要求美国政府对“对外所承担的义务”来一个“重新估计”。
美国报刊还强调指出,对美国来说,世界各个地区“在轻重缓急次序中处于优先地位”的是西欧、中东、日本。赖斯顿在《纽约时报》上写道,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现在承认,最近几年“华盛顿对西半球以及欧洲和日本没有给予应有的注意。”
美国报刊还报道说,美国政府对当前世界局势的看法是,在西欧,美国如果不采取对策,十年内将会发生剧变;在中东,局势“随时有可能爆炸”。美国撤出印度支那意味着“能比较好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欧洲、中东等地区的真正重要问题”。
《新闻周刊》最新一期刊载的一篇评论,对苏修领导集团为了在欧洲取得霸权而采取的狡猾手段表示严重忧虑。评论担心西欧国家中了苏联假缓和、真扩张的计。评论说,“虽然美国的军事力量一直在收缩,俄国的力量却一直在稳步增长。苏联人在欧洲和海上正在把他们的军事能力一年增加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评论指出,苏联正在“忙着利用”西欧国家中人们对“缓和”的幻想和和平主义思想,“在政府对政府一级上,他们要欧洲人对和缓和保持现状放心。可是在其它各级,他们却在开展不安定运动”,他们还“对西方说,华沙条约可以根据一项全欧集体安全公约予以取消”。评论说,“莫斯科将等待美国把它(驻欧洲)的军队弄回国——然后指望用俄国的武力去吓唬欧洲人和破坏欧洲人的士气”,也许甚至达到连西欧国家政府“内阁成员的任命都要被它暗中否决的程度”。评论表示十分担心出现这样的局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可能逐渐消失,克里姆林宫将把西欧引进某种全欧(“安全体系”)的深渊”。评论说,“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么欧洲滑进莫斯科的势力范围就将是个时间问题了。”
美国报刊、通讯社还说,福特总统在印度支那战争结束后立即决定发起召开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首脑会议,并且要访问西班牙和意大利并同埃及萨达特总统举行会谈,基辛格最近参加了在安卡拉举行的中央条约组织会议并访问某些西欧国家,正是美国政府领导人企图在他们所认为的重点地区进行的“一次广泛的外交攻势的一部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