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在严峻的事实面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5-12-09
第6版()
专栏:波恩通讯

在严峻的事实面前
来因河由南向北日夜奔流。沿河两岸起伏的山峦,山顶上巍峨的古堡,山坡上碧绿的葡萄园,表面上给人安宁太平的印象。然而,这一片宁静的水光山色,却掩盖不住人们对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下欧洲局势的忧虑不安。就在这中欧地区、在德国,两个军事集团重兵对峙。因此,波恩城中、来因河畔,人们对欧洲局势特别敏感。近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和自问:欧安会给欧洲带来的究竟是“和平与合作的新时代”,还是苏联更加咄咄逼人的新攻势?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之祸的德国人民和西欧各国人民一样,渴望在和平与安全中生活,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他们的这种善良愿望却往往被人滥肆利用。
如果说,勃列日涅夫两年半以前访问波恩,甜言蜜语地兜售莫斯科牌的“缓和”与“合作”,一时还迷惑了不少听众的话;如果说,欧安会的召开也曾经使一些人寄予某种“欧洲安全”的希望的话,那么,苏联近来的所作所为已迫使许多人睁开了眼睛。一家西德报刊最近写道:赫尔辛基的“庄严声明还在人们耳边回响,便又一次出现了一些根本不符合和平美景的严酷事实”。这里的人们不由得要问:苏联口口声声“要以军事缓和补充政治的缓和”,为什么苏联要给自己搞一支比防务需要强四倍的舰队?为什么它在陆地上要集结超出西方两倍多的坦克呢?为什么中欧裁军谈判两年来开了八十多次会议一事无成,苏联甚至连华沙条约集团部署在中欧的兵力的数字也拒绝提供,以致西德代表最近要在会上提出抗议?人们在议论:赫尔辛基“最后文件”规定各国进行军事演习要预先通知所有签字国,为什么苏联此后在东欧地区举行一系列军事演习,一次也不通知西方呢?
战后边界问题,理所当然地受到德国人民的特别注意。苏联在赫尔辛基会议上曾经同意边界可以“以和平手段和通过协议加以改变”,并把这个原则写进“最后文件”。但会议刚刚结束,苏联就在旧的“友好互助合作”条约还有九年期满之前,迫不及待地同东德签订了一项新的所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强调两个德国之间的“国界的不可触动性”,并把旧条约中原有的关于德国统一的字句一笔勾销,而且明确规定了苏联在东德驻军。苏联这一无视德国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公然干涉别国内政,妄图永远分裂德国的蛮横行径在西德引起许多人的愤慨。
在西德,人们不能不正视的一个严峻事实是苏联在欧洲、特别是在中欧的军事态势。西德《法兰克福汇报》在分析苏联军事力量的部署时指出,“约四分之三的苏联陆、海、空军驻在欧洲和大西洋地区”。“从海空军力量的分布,从供应网和军事演习费用的分配,从各个方面,苏联都表现出它首先要向欧洲和大西洋扩展其势力”,苏联“对西方是处在随时可以进行战略进攻的地位”。西德有的政治家还指出,苏联“在最近五年内把它在西方边界的战斗力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而且“由于部队和物资向前沿转移”,其“就地发动攻势的能力”已大大提高。今年四月苏联全球性的海军进攻大演习,重点更明显地是针对欧洲的。苏联北方舰队的舰只在演习中气势汹汹地进入西德的吕贝克湾,这在第二次大战以后还是第一次。正象有的西德人士所说的,“苏联军舰在吕贝克湾的游弋声和东方传来的越来越响的坦克和飞机的隆隆声,已是任何‘缓和’的圆舞曲所掩盖不住的了。”西德一位军方人士说,“不顾上述事实,硬说苏联的战略重点不在西方而在东方,那不仅是错误的,而且对西欧来说将是极端危险的”。一位西德朋友意味深长地引用施密特总理最近和美国前国防部长莱尔德的谈话说,“我们决不能对苏联继续加强军事力量的危险性有错误的认识。”
近来,西德报刊和军政界人士谈得较多的另一个问题是南欧的局势。他们认为:苏联在加强中欧的军事力量的同时,正加紧从南北两翼对整个西欧实行包抄,西欧南翼的局势尤为严重。一家西德报纸指出,苏联在地中海已建立了“一支一夜之间可以加强到九十多艘军舰的舰队”,比美国第六舰队的舰只要多出一半。西德《世界报》写道:“在地中海和巴尔干地区,危机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在葡萄牙上空悬着内战的危险”。这家报纸指出,面临着欧洲南翼已经出现和正在形成的大大小小火药库,“欧洲地区的和平是建立在多么薄的一层冰上”。许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无论在中东还是在地中海,战争的危险都在不断增长,如果这些地区出现了新的战火,西欧地区的和平和安宁还能保持多久?也有人提出:苏联在“缓和”旗号的掩护下,正在加紧在南欧地区进行渗透和颠覆,这样下去“西方会不会输掉和平”?也就是说:这些地区会不会不经一战就“和平”地变成苏联的势力范围?不少人担心,经过战争也罢,不经过战争也罢,南欧如果落入苏联手中,对西德和整个西欧来说,都将是致命的。这不仅因为西欧将被包围而孤立,而且意味着来自中东和北非的石油供应将被切断。施密特总理最近表示,“我们必须讲清楚,我们不准备允许(北大西洋)联盟的南翼存在真空。我们决不允许因追求缓和而丧失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来保卫我们重大利益的意志”。
西德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施特劳斯说,苏联在欧安会期间“利用了世界政治的一系列危机温床改变了力量对比,加剧了战争危险”。“不要再迷信苏联现在已放弃它的帝国主义扩张和强权政治的目标了。”西德《威斯特伐利亚新闻》的一篇评论写道:“苏联通过签署欧安会最后文件又向夺取全欧霸权的目标近了一步。”和平“是不能用退让和迎合来换取的”。
来因河水不停地奔流,人们的警觉不断在增长。透过莫斯科散布的一阵阵“缓和”迷雾,人们开始警惕地注视着正在欧洲游荡的战争的魔影。加强防务、加强西欧团结、反对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呼声正在加强。
新华社记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