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多哥在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7-24
第6版()
专栏:洛美通讯

多哥在前进
在结束对贝宁的访问后,我们乘汽车来到多哥。进入多哥国境后,我们沿海岸边的公路行驶三刻钟,到达笼罩着节日气氛的首都洛美。
今年四月二十七日,是多哥独立十六周年。节日的洛美,人们汇集到独立广场,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我们在这一天来到多哥,同多哥人民分享胜利的喜悦,心情格外高兴。
多哥一九六○年独立以后,特别是近年来,多哥政府和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在多哥访问期间,从首都洛美到北部城市拉马卡腊,从工厂到农村,亲眼看到了多哥人民在发展民族经济的斗争中,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我们在多哥的第一个参观项目,是已经收归国有的“多哥贝宁矿业公司”和它所属的磷酸盐加工厂。陪同我们参观的多哥朋友,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多哥为收回磷酸盐资源而斗争的情况。多哥拥有丰富的磷酸盐资源,磷酸盐是多哥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磷酸盐的开采和管理过去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开采磷酸盐的收益,绝大部分为外国垄断资本所占有,多哥所得甚微。该公司是在多哥的最大外国公司,每年从磷酸盐开采中攫取了几十亿西非法郎的利润。为了摆脱外国垄断资本对多哥经济的控制,多哥政府于一九七四年二月把这家公司收归国有,成为多哥第一个国有化企业。实行国有化以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多哥人民自己管理得很好。参观以后,我们对多哥在收回本国资源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以及将这样一座大型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发展独立的民族经济,多哥政府对同外资合营的企业,也逐步增加本国投资股份,并且积极兴办一些新的工矿企业。独立前,多哥只有几家工厂,而且是外资的,现在已拥有采矿、水泥、纺织、大理石、食品饮料、化学等几十个较大的工厂企业。洛美东郊正在形成一个新兴的工业区,已经建立起水泥、大理石和其它一些较大的工厂以及一批小型工厂。我们来到洛美中小型企业促进中心,这是多哥政府为了发展中小型民族工业而设立的机构,它为开办民族工业提供技术和资金帮助。就在这个中心附近,我们逐一参观了一九七二年以来建立的一批小厂,有铁钉厂、轮胎修补厂、日光灯装配厂、成衣厂、家具厂、印刷厂、塑料袋厂等。这些工厂虽然很小,但是生产的产品,适合市场的需要,很受群众的欢迎。比如铁钉厂,只有十个工人,能生产七种规格的铁钉,去年每天生产铁钉一吨,今年已增加到每天生产二吨。象这样的小型企业,在多哥其它一些地方也可以看到。多哥朋友说:“过去我们这里工业品几乎一切都要进口,象铁钉,过去也要进口。我们正在逐步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要依靠自己生产更多的产品,使我们的经济不再依附于外国经济”。
多哥是一个农业国,独立前,由于殖民主义长期的掠夺,多哥农业十分落后,全国已耕地只占可耕地的百分之十五,主要种植供出口的可可、咖啡等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小,产量低,粮食不能自给。近年来,多哥政府和人民重视发展农业和粮食生产,提出了“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口号,以求做到粮食自给。为了发展农业,多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国家增加了农业贷款和投资,在全国五个大经济区设立土地整治与开发公司,向农民提供物质和技术援助,着手兴修水利,进行农田建设,并动员和组织机关干部、城市居民、学生和军队开荒种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经过一系列的努力,粮食产量有大幅度增长。最近几年,虽然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粮食生产仍继续有所发展。
在多哥北部,我们访问了卡拉地区。这个地区面积四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三十万。过去由于殖民主义的压迫和部族之间的纠纷,当地居民长期深居山区,无地和少地的现象很严重。但是在平原地区,绝大部分可耕地没有开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卡拉地区土地整治与开发公司,在最近三年已帮助二百个农户从山区迁至平原,每户分配二点五公顷新开垦的土地,计划在今后四年内再迁移八百户,新垦耕地二千公顷,不断发掘农业生产的潜力。
在洛美以北的密圣托维水旱稻推广站,人们向我们介绍了多哥全国六个水旱稻推广站的发展情况。这些推广站是多哥为发展稻谷生产而建立的。它除了开荒种地以外,还进行一些科学实验工作,帮助培养农业技术人材。中国农业技术人员和多哥人民在这里一起辛勤劳动,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一九七四年,六个推广站共播种水稻和旱稻九百五十九公顷,比一九七二年增加百分之二十二点六,产量二千一百五十七吨,比一九七二年增产百分之六十。一九七五年种植面积又比一九七四年扩大一百多公顷。从中国引进的优良品种——“矮南珍”,经过中、多两国农业人员反复试种、鉴定、评选,已经在多哥广泛种植。它生长期短、抗灾力强、产量高,深受当地广大农民的欢迎。过去多哥没有种植过双季稻,去年,中、多两国农业人员在多哥北部试种“矮南珍”双季稻成功,一公顷两季产量达十一吨多,创造了多哥水稻单位面积产量的最高记录,为多哥进一步发展稻谷生产展示了更加美好的前景。
在中国记者组访问多哥期间,多哥总统埃亚德马接见了记者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他说:“中国和多哥相隔千山万水,但是两国人民心连心。”通过在多哥的所见所闻,我们对这一点确有亲身感受。
中国记者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