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教唆犯的鬼把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6-07-25
第6版()
专栏:国际杂文

教唆犯的鬼把戏
辛雨
革命的阶级为使革命事业后继有人、继往开来,十分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接班人。而剥削阶级为了传宗接代、香火不绝,则力图按照他们的面貌培养自己的下一代。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剥削者培养接班人很看重“启蒙”,就是从小就把本阶级的思想意识灌输给下一代。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有“试儿”的习俗:把一些纸笔弓矢及珍宝玩物等放在孩子面前,让他挑选以测他的“志向”和前程。《红楼梦》第二回中就写到封建官僚贾政在儿子贾宝玉满周岁时,即“将世上所有东西,摆了无数叫他抓”。贾政无疑指望宝玉会抓住“四书”“五经”、袍笏官印、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以示他立志读书做官,将来继承祖业,光耀门楣。“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那政老爷便不喜欢,说将来不过酒色之徒”。
据说美国的资产阶级也有一种测验儿童“志向”的类似办法,不过要简单得多,只是在孩子面前摆着两样东西:一张美元钞票和一个威士忌酒瓶,让他去选取。抓了酒瓶子的,便跟贾宝玉抓脂粉钗环差不多,被看作没“出息”;抓了钞票的,则被认为长大了会发财致富,大有前途。
饶有兴味的是,在今天号称“发达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统治当局也采用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这套“试儿”的办法,来考察其下一代的抱负。只是前者是于孩子尚在未懂事的襁褓时期,而后者却在对孩子经过了一段期间的潜移默化之后。
苏修教育青少年的宣传工具《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最近为了要调查中学生的“理想”,向他们开出了一长串单子,其中有三百卢布工资、私人书斋、小汽车、别墅、高等教育、“超级来复线”牌的蓝色牛仔裤、立体声收音机和流行音乐唱片、有权有势的朋友,等等,五花八门,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想”加以挑选。结果是:百分之三十二的人说他们的第一个理想是要上大学,百分之二十一的人想要每月三百卢布以上的高工资,百分之二十一的人希望有一间私人书斋,另外有的要攀有权势的好亲戚,有的要私人小汽车和别墅,有的要立体声收音机和流行音乐唱片,有的要一条进口的牛仔裤……。
《莫斯科共青团员》公布的调查结果表明了,苏联的修正主义教育对下一代的毒害是多么的深。许多青少年把高官厚禄、享乐生活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这并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受了苏修长期腐蚀毒害的结果。苏修的共青团中央机关报《共青团真理报》不久以前就曾搞过一个“青年理想”专页,以《在童年的船帆下》为题,有选择地刊载了莫斯科等地中学生写的二十六篇作文的摘要,宣传青少年的“理想和幸福的样板”是:希望“有一辆自己的‘海鸥’牌小汽车”,或“有一个旧式的家庭”,以及到一些未绘入地图的岛屿上去“插上我们苏联的国旗”等等。它还说什么“但愿这些孩子在长大以后能把今天支配着他们的那些感情保留下来”。真是可谓极尽诲淫诲盗之能事。
苏修统治集团的如意算盘无疑是要把一部分青少年培养成为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接班人,而对大多数人,则“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
(《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346页)但是,苏修的这种图谋是不是就能那样得心应手呢?早在一九七四年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叫塔吉亚娜的十年级女学生投信报刊,指责中学文学教科书中充塞着“漆黑一团的东西”。苏修《共青团真理报》连忙摆出一副卫道者的面孔,发表评论员文章,对这个学生横加斥责,大张挞伐,结果却激起了许多群众对塔吉亚娜的同情和支持。就在最近这次《莫斯科共青团员》搞的所谓“理想调查”当中,不是也有不少学生拒绝回答,并“批评给他的选择答案的范围”吗?有一个学生在调查表上愤慨地写道:“这是伪善——什么汽车、别墅、三百卢布工资、甚至高等教育”。人们从这一鳞半爪中,可以看到苏修毒害下一代的修正主义教育所遭到的反对和反抗。
列宁曾经说过,当孩子们“看到他们的父母在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下怎样生活的时候,当他们自己分担那些开始同剥削者作斗争的人们所受的痛苦的时候,当他们看到为了继续这一斗争以保卫已经取得的成果,付出了多大的牺牲,看到地主和资本家是多么疯狂的敌人的时候,——他们就在这种环境中被培养成为共产主义者”。(《青年团的任务》,《列宁选集》第4卷第355页)不管苏修怎样千方百计愚弄和毒害青少年一代,但是今天苏联腐朽丑恶的社会现实,贫富悬隔的阶级差别,尖锐激烈的阶级对抗,不断爆发的阶级冲突,经常教育着苏联青少年,促使他们考虑这样一个问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归根到底,现实的教育毕竟会比苏修的欺骗宣传有效得多。老沙皇的反动教育制度和愚民政策,并没有能保住它的“千年王国”,新沙皇的这一套,也绝对挽救不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