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苏修残酷掠夺“经互会”成员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7-01-24
第6版()
专栏:国际知识

苏修残酷掠夺“经互会”成员国
苏修为了加紧同美帝争夺欧洲,一面大肆向欧洲进行扩张和渗透,一面竭力加强它对东欧国家的控制,巩固它在东欧的阵地。
“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于一九四九年一月。本来它的目的是:苏联和东欧各国之间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进行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对抗美帝的禁运和封锁。但是,苏修叛徒集团上台后,“经互会”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集团在“经济协作”、“国际分工”、“经济一体化”、“国际社会主义所有制”等幌子下,控制其他成员国经济要害部门,使“经互会”蜕变为苏修新沙皇推行新殖民主义的工具。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控制“经互会”成员国的手法多种多样。“国际分工”、“生产专业化”,是苏修束缚、掠夺“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手段之一。保加利亚本来生产拖拉机,在苏修的指令下,一九六八年被迫停产,只得百分之百地向苏修购买。苏修只准保加利亚发展加工工业,由苏提供原料,产品向苏销售;还让保多发展蔬菜和水果。机器制造业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也被迫按苏修的旨意,建立造船工业,为苏联生产船舶零件。东德也被迫放弃部分传统工业,停止拖拉机和飞机的生产,还把六十家纺织厂改为电机厂,使东德的经济为苏修的需要服务。苏修就是这样把这些国家变成它经济上的附庸。
“协调计划”,是苏修控制和掠夺“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又一手段。从苏修叛徒集团上台到现在,苏修已经同“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相继“协调”了五个五年计划。
勃列日涅夫当权后,把“协调”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国民经济的流通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五年计划延伸到十五年至二十年的“远景计划”;从苏联与各国的双边“协调”发展到逼迫“经互会”东欧成员国向苏联投资的所谓“多边协调”。此外,苏联还凭借某些原料供应的垄断地位,要挟东欧国家拿出“专用贷款”,出人、出设备,去为苏联建设原料和燃料工业,作为供应原料的先决条件。总之,“协调”来“协调”去,就是要把别国经济日益“协调”到苏联经济的轨道上去。
“经济援助”,是苏修以输出资本的形式来掠夺其他成员国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苏修正加紧利用“经济援助”这一招,对“经互会”其他成员国进行控制和掠夺。众所周知,苏联为了扩军备战,迫不及待地向西方国家乞求资金和技术。但另一方面它却拚命向“经互会”国家输出资本。据不完全统计,迄今苏联通过贷款形式向这些国家提供的“经援”,累计已达一百多亿卢布。
苏联通过“经援”打入受“援”国国民经济的要害部门,竭力控制它们的经济命脉。例如,这类“援助”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分布在受“援”国的工业和动力生产部门。按苏联官方材料,苏“援”企业占保加利亚全部工业品生产的百分之八十、黑色金属产品的百分之九十五、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工产品的百分之八十;占捷克斯洛伐克轧制钢板的百分之六十;占东德冷轧钢板的百分之九十;占波兰钢铁生产的百分之五十等等。在蒙古的近几个五年计划中,苏“援”通常占到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苏联的“经援”给受“援”国带来了严重恶果,它加深了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对苏联的依赖,而且更重要的是加强了苏修对“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政治控制。
此外,还有什么“共同投资”、“协调贸易”等等名堂,都是苏修勒索、掠夺的手段。在这些名目繁多的掠夺下,“经互会”其他成员国的经济十分困难,引起这些国家的不满和反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