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在发展的道路上迈步前进——索马里民主共和国访问记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2-11
第6版()
专栏:

在发展的道路上迈步前进
——索马里民主共和国访问记之二
中国新闻代表团
索马里一直被人们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这个国家为什么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她的发展条件到底怎样?在索马里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她现在取得了那些建设成就?我们是带着这些问题访问这个友好国家的。
在短暂的一周的紧张访问活动中,我们到过的地方当然是有限的。但是,我们所得到的鲜明印象是:索马里是个大有希望的国家。她正在发展的道路上迈步前进。
索马里邻近赤道,气候终年炎热。她的北面是红海的门户亚丁湾,南面是辽阔无际的印度洋。因此,这个国家虽然有着不小的沙漠,但是,在三千多公里的沿海地带,一到夕阳西下,凉爽的劲风,便越过印度洋,吹拂着大地。禾苗草树得到了滋润。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习惯地围坐在收音机旁,专注地倾听着新闻广播和民族音乐。南部地区,是索马里自然条件最好的地方。谢贝利河和朱巴河越过上万公顷的茂密的草原和一片片的森林奔向印度洋。这里是索马里政府的重点开垦地区。索马里可耕地有八百万公顷,目前只开垦出百分之三十。我们到达前不久,索马里下了几场大雨,部分地区河水溢流,道路阻塞。主人们说:“要不是苏联‘援’建的法诺莱水坝至今还不见踪影,宝贵的雨水就能够被拦蓄起来,不致于白白流失。你们也可以到更多的地方去参观访问,看看我们国家的大地是多么肥沃!”
的确,索马里是具有建立繁荣的民族经济的有利条件的。但是,在这里进行了长期统治的殖民主义者除了尽情剥削压榨外,更感兴趣的还是非洲之角的重要战略地位。因此,独立后的索马里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局面。近几年来,索马里人民正是迎着种种困难,一步步迈向前进的。他们这种一心建设自己祖国的顽强战斗精神,极为可贵。他们的成就也十分令人喜悦!
索马里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人口大部分是牧民。前两年,索马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北部地区,灾情尤重。数以万计的牛、羊、骆驼死亡了。大批牧民断了生计。索马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救灾工作,它利用各种交通工具,把十多万灾民送到土壤肥沃的南方,开垦荒地,转牧务农。国家除了给牧民提供衣、食、住、行、医药和生产工具之外,还得帮助牧民改变原来逐水草而居的自由放牧的习惯,学会农业生产。
在谢贝利河下游,我们参观了一个移民点。这实际上是一个过去地图上从来没有的新城镇。在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上,现在已矗立起一排排整洁的茅舍。在新建的诊疗所病房里,病人们受到了妥善的治疗,新生婴儿静静的安睡在母亲身边。在新建的学校里,健壮的儿童和青年在手风琴的伴奏下,跳起了欢迎远来的朋友、歌颂新的生活的歌舞。看到这一切,谁会想到,两年前,他们还是散居在广漠的草原上的牧民呢!
成千公顷的土地已经开垦出来。水稻、豆子、玉米等庄稼正在茁壮地生长。当然,这里也少不了索马里最常见的水果——香蕉和木瓜。地区负责人指着一大片果园说:“这里的产品主要是供本地居民食用的。”“你们看,这里土地多肥,用不着施肥,禾苗可以四季生长。”在河边的扬水站旁,一个青年正在熟练地操纵着抽水机。他笑着说:“管这个东西比放牧骆驼还容易些。”显然,这位两年前的牧童,已经开始熟习农业生产技术了。
创业当然是艰难的。但是,这里的意气风发的干部和农民似乎并不把困难放在眼里。一位地区负责人风趣地说:“困难当然是有的。就在前两天夜里,闯来了二十几头大象,一会功夫便毁掉上百棵木瓜树。我们开去了汽车和拖拉机,打开大灯,才吓跑了它们。”
这只是索马里几个大规模垦区之一。然而,从这里,我们看到了索马里政府和人民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心。
十多万牧民转向农业生产,是不是要影响到索马里民族经济的骨干——畜牧业呢?答复是:没有。
一九七一年成立的畜牧部一位负责官员说:索马里有三千万头以上的牛、羊和骆驼。牧民占全部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百分之七十三的外汇收入来自畜牧业。现在的问题不是增加牲畜数量,而是要提高质量。目前,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每日只有二至三公升,牛的平均体重也轻。畜牧部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大量工作以提高牲畜质量,并且取得了进展。为了进一步改进畜牧业,正在组建牧业合作社和国营牧场,积极培养科技人员。去年,索马里雨量充沛,对牧民来说,这就意味着来年牧草必然茂盛。今年,索马里畜牧业的丰产是肯定无疑的。
索马里发展民族文化的巨大成就也十分令人高兴。由于殖民主义的残酷统治,索马里长期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一九七二年,根据西亚德总统的指示和广大人民的要求,索马里文化教育工作者创造了自己的拼音文字。在短短的几年中,小学的全部课本,中学的部分课本都使用了本国语文。索马里教育部高教司长说,要争取在一九八○年大中学校全部使用本国文字课本。索马里文的报刊、杂志,得到了广泛发行。全国各地展开了广泛的扫除文盲工作。每到假期,政府便组织学生下乡,教农牧民识字。在我们访问的垦区,迁移来的受灾牧民,原来几乎全是文盲。目前,有四千成人在夜校学习,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居民,学会了读书、写字。流传多年的民族口头文学作品,例如用辞优美、感情充沛的《哈桑诗集》,也都用索马里文出版发行。负责整理索马里文化和历史遗产的文化中心的负责人说:“以前殖民主义者写的非洲历史,充满了伪造和歪曲。我们一定要写出索马里的人民的真实的历史。这是国家赋于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索马里的高等学校正在为培育本民族人材进行辛勤的工作。在我们访问索马里期间,索马里国立大学培养的第一届医学院毕业生一共十七人结业了。西亚德总统亲自接见了他们,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广播讲话。十七人当然数目不大。但是,这是索马里自己培养的第一代医生啊!
中、索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建立了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在水稻试验站里,中国技术人员同索马里农民并肩劳动,共同生活。十年来,水稻种植面积已从几十公顷发展到上千公顷。在医院里,两国医务人员共同为治疗患者辛勤工作,使数以千计的病人,健康地回到了工作岗位。在卷烟火柴厂里、在公路建筑工地上、在新建的体育场里也都传颂着许多中、索友谊的佳话。
在我们访问索马里期间,这种真诚的、悠久的友好合作情谊,深深地感动我们。在文化中心,索马里的历史学者们从郑和远航一直谈到一九四九年八月四日,当索马里人民为民族独立进行艰苦斗争的时候,几位领导人写给中国人民的信件。这封信的原稿上有着索马里民族联盟十三位领导人的签字,其中五人已经为自己祖国的解放事业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摩加迪沙的相干尼区的一次联欢会上,盛装的普通家庭妇女,伴着有节奏的掌声和鼓声,自然大方地跳起了欢迎朋友们的舞蹈。这个区的负责人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区是摩加迪沙最古老的港口区。许多年前,中国商船正是通过我们这里,进行两国贸易往来的。”公路两旁劳动的农妇一见到我们,便齐声鼓掌,高声叫道:“贾拉雅尔·苏·达瓦达!”(欢迎,同志们!)中午,我们到海边游泳时,一群天真的嬉水少年,马上走上前来,十分认真地说:“印度洋浪大。可是,不用怕,有我们保护!”这是一种多么纯洁、诚挚的感情啊!
勤劳、智慧、团结的索马里人民,在西亚德总统的领导下,正在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而斗争。我们深信,在非洲之角,无数烈士为之奋斗终生的繁荣昌盛的理想,是一定会尽早实现的。
(附图片)
在摩加迪沙卷烟火柴厂里,索马里工人全神贯注地操纵着卷烟包装机。
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