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高尔基——“革命的海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8-03-28
第6版()
专栏:

高尔基——“革命的海燕”
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暴风雨即将来临。狂风呼啸,乌云滚滚,雷声隆隆。蠢笨的企鹅躲在峭崖底下,海鸥和海鸭在恐惧中呻吟……只有那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自由地飞翔,它欢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高尔基在一九○一年写的《海燕之歌》对当时俄国革命形势的生动描绘,对俄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热情赞颂。这首气势磅礴的战斗诗篇是作者参加了彼得堡喀山大教堂附近的一次示威游行之后一气呵成的。《海燕之歌》发表后,立即被劳动群众和革命青年展转传抄和翻印,在当时的革命斗争中起了巨大的宣传鼓舞作用。人们称它是“革命的檄文”,把高尔基赞为预报革命风暴的信使——“革命的海燕”。列宁在《暴风雨之前》一文中,借用高尔基塑造的艺术形象,号召无产阶级“精神焕发地迎接暴风雨”,并在文章结尾引用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名言,发出了彻底埋葬沙皇专制制度的战斗号令。
革命导师列宁称赞出身于底层的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从社会“底层”走向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的高峰,经过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他于一八六八年三月二十八日生在伏尔加河畔一位细工木匠家庭。由于父母早亡,他十岁起便出外谋生,到处流浪,在童年时代却没有童年的幸福,在沙皇统治下的人间地狱备受熬煎。他在鞋店里当过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运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干过各种工作:铁路工人、面包工人、看门人、“跑龙套”演员,等等。在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中,高尔基勤奋好学,追求真理,参加过民粹主义小组和早期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活动,锤炼成坚强不屈的性格。只读过两年小学的高尔基,通过顽强自学,获得了欧洲和俄国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渊博知识,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了文学创作活动。
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工人运动日益高涨的时期。高尔基的早期作品生动反映了这个时期的特点。他怀着对旧世界的满腔憎恨,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罪恶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抨击了统治者的残忍、贪婪,刻划了劳苦大众和“流浪汉”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他们不满现状的反抗情绪。而在一些热情奔放、绚丽多彩的浪漫主义作品中,高尔基怀着渴望为人民争取自由的满腔热情,塑造了不畏强暴、充满战斗精神的英雄形象。高尔基通过传奇故事和象征形象,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和慷慨激昂的诗一般的语言,歌颂了撕开胸膛掏出心来、为人民照亮通向光明之路的青年丹柯,赞美了身负重伤仍抖擞精神、要飞上天去再同敌人决一死战的雄鹰。尽管高尔基在其早期作品中尚未找到改造世界的真正革命力量,但他反映了劳动人民要求砸碎奴隶枷锁的反抗精神。
高尔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家,是在二十世纪初的革命斗争大风大浪中成长起来的。当时他是一位民主运动的知名人士,开始同工人运动建立起密切联系,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一再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列宁在一九○一年写的《示威游行开始了》一文中,称高尔基是“全欧闻名的作家”,并对沙皇政府迫害作家的行径提出了强烈抗议。高尔基不顾沙皇政府的高压,继续用他的笔作武器,向旧世界挑战,因而越来越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和欢迎。他写的话剧《底层》上演时,群众以游行示威来表示对高尔基的支持和赞扬,对沙皇政府的鄙视和反抗。
高尔基于一九○五年参加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同时迎来了第一次俄国革命。他积极参加了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同年十一月,他在彼得堡第一次见到了伟大导师列宁。起义期间,高尔基的住宅成了指挥战斗的司令部。
革命斗争的实践,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使高尔基有可能写出象小说《母亲》那样的无产阶级文学的优秀作品。高尔基在小说《母亲》中成功地表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刻地揭示了早期工人运动从自发斗争转向自觉斗争的发展过程和布尔什维克党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领导作用。高尔基以伏尔加河畔的工业区索尔莫沃发生的真实事件为素材,栩栩如生地刻划了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高尔基早期作品中的丹柯、雄鹰和海燕这些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激情的形象,在小说《母亲》中已经升华为在五一劳动节游行中高举红旗前进,在沙皇的法庭上宣判资本主义死刑的布尔什维克的典型形象。
高尔基曾回忆列宁对小说《母亲》的高度评价,列宁说,这是一本必需的书,很多工人都是不自觉地、自发地参加了革命运动,现在他们读一读《母亲》,一定会得到很大的益处。
这部小说是高尔基于一九○五年革命失败后,在国外流亡期间写成的。他在流亡期间经常受到革命导师列宁的关怀和教育。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高尔基回到了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他积极献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晚年的高尔基站在保卫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斗争第一线,通过文学创作和对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以及广泛的社会活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服务。他写的政论文章热情地歌颂了工农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无情地抨击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敌人。
高尔基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对中国革命斗争一向深表同情。他曾多次谴责沙皇政府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一九○○年,当沙俄派军队侵占我国领土、野蛮镇压义和团起义时,高尔基在一封给契诃夫的信中,表示了要到中国来的强烈愿望。他得知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之后,于一九一二年写信向孙中山表示热烈祝贺,并请孙中山为《当代人》杂志写稿,希望“叙述中国人民对一般欧洲资本的掠夺野心,特别是对俄国资本家及俄国行政当局的行动持什么态度?”高尔基在这封信中说:“我们,俄国人,也想做到你已经达成了的工作,我们,在精神上是弟兄……”高尔基表示希望中俄两国人民团结起来,反对他们共同的敌人——“撒播仇恨、压迫人民”的沙皇政府。一九三四年,当他得知中国工农红军打了胜仗的消息时,他满怀热情地写了《致中国的革命作家们》一文。他对“世界上还从来没有显示过”的中国无产者的勇敢精神表示崇敬,并写道:“我深信你们一定能够最后战胜敌人。”
高尔基的作品,早在一九○七年即已介绍到中国,五四运动以后则陆续译成中文出版。鲁迅说,中国人民从高尔基的作品中“感受了反抗”。他的作品也鼓舞过我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我国解放以后,高尔基的主要作品和文章都有了中译本。《母亲》曾多次出版,《海燕之歌》被选作中学生的教材,而《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则是我国青少年十分喜爱的读物。今天,在纪念高尔基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深切地怀念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王 燎·(附图片)
一九二○年高尔基和列宁合影。
新华社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