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4阅读
  • 0回复

如何解决肥料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9-03-20
第4版()
专栏:

  如何解决肥料问题
田活农 林宁
华北区今年要求较去年增产食粮七百五十万石,增产棉花一亿三千万斤(未包括冀东数字),油料亦需大量增产,并要求三年内普遍恢复战前生产水平。完成这个任务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增加肥料。
农民都很清楚:“种地不上粪,就是瞎胡混”,“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正如定县的路德法说:“我的地每亩上十车粪,打一石二斗粮,地邻的地和我的一样,每亩上五车粪,只打七斗粮;多上一车粪,就多打一斗粮。”望都的刘润田说:“多上一驮粪,准能多打升半粮。”
显然,施肥多少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而且当年即有很显著的表现。据许多调查,华北农村各项耕作中较战前降低最多的是肥料,约减少百分之二十五至百分之五十。
据盂平(盂县平定联合县)四个村调查一九四四年较一九三七年圈肥减少百分之九点五,绿肥增加百分之二十六,人粪尿相等,油饼减百分之二十五,黑豆减百分之二十五,柏油减少百分之五十。又据繁峙、山阴、浑源、灵邱、应县五县九个村调查,一九四四年羊粪较战前减少百分之七十一,山岳地区的肥料情况,直到今天仍与上述调查相仿,甚至有的村还有不上粪的白地。至于平原地区的肥料情况据一九四八年调查在比重上升的主要是绿肥,炕土和熏肥,牲口屎尿较战前减少约一半,油饼和黑豆人粪均大为减少。
肥料减少的原因:(一)耕畜减少约二分之一,羊群减少约百分之八十,猪较战前亦大减,这是肥料减少的基本原因。(二)劳力缺少,积肥造肥随之减少,城镇肥料亦不能充分运到农村使用。(三)燃料缺乏。因为交通不便,煤炭运输困难,秫秸杂草均用去作了燃料,不能用以垫圈沤肥。(四)油料作物减少。如棉籽、花生、菜子等均较战前减少,故油饼缺乏。(五)农民扩大再生产尚有困难。至于绿肥、炕土、熏肥在比重上所以增加,是由于解放区各级党和政府、农会的组织领导,在群众旧有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和推广的结果。
为了完成增产,农林会议要求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肥料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增加肥料是要家家户户普遍大量完成的工作,它是增产的有力保证,领导上要特别注意发动群众去实行。至于积肥的方法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发展畜养:平原着重养猪,有基础地区要求一户一猪,基础较差地区要求二户一猪,最差地区也须作到十户一猪,要求“有猪有圈,有圈有猪”。现在小猪缺少,价昂,领导上要扶助发展母猪,繁殖小猪,同时要推广猪瘟血清,减少猪的损失,各地贸易部门合作社要负责推销毛鬃,增加养猪的收入,提倡把肥田用的油饼先喂猪,再利用猪的粪尿作肥料,这样与直接用油饼肥田效力差不多,可一举两得。建立猪圈要具体解决各种困难,深入宣传。一个猪圈一年可出粪一百大车以上,肥田廿亩,如果猪圈与茅厕联在一起,则造肥更多。圈可防止猪瘟传染,避免损失庄稼。有的村庄订出公约:无猪者一家挖一个粪坑(冀南不少地方有这个习惯)将垃圾脏水杂草倒入坑中,一年可造肥一、二十大车,亦是解决肥料的办法。
山地要着重发展羊群,今年要求发展三分之一(猪也力求发展),组织羊卧地。发展羊群,要解决皮毛绒的销售问题,防止羊炭疸病的传染(已有血清可供各地使用),提高养羊技术。
二、广泛提倡压绿肥及熏肥,许多山地这种肥料占百分之五十,今年伏天要开展压绿肥,在秋后及春季发展熏肥(在太行、太岳、平西均有此习惯),有些地方在灶坑中放土块,每隔三、四天换一次土。这和熏土是一样的作用。平原地区烧柴困难,各公营商店、县联社或生产推进社,要组织煤站,交通部门也要协助共同解决群众烧煤的困难。使杂草秫秸用作肥料。水淀地区草多,无压肥习惯,要提倡割草压肥。有留麦田地区,提倡种黑豆或绿豆,每亩播种一升豆子,待豆苗开花时,将豆苗压地中,至种麦时腐烂可成为极好的肥料,可顶三千斤圈肥,而且所费劳力资本极少。比较寒冷地区的群众认为绿肥烂不了,作用不大,这是不对的,头年伏天压的肥到第二年用,是可以腐烂的。如有石灰,在绿肥上泼些石灰水则腐烂更快。绿肥的作用是很大的:可增加肥效,改良土壤,保持水分耐旱等。
三、打坯换炕,刮老墙皮。一般地区多有此习惯,今后仍需提倡推广。
四、发展放淤挖淤泥。沿河地区或土山地区(如察南)可利用洪水放淤;靠近水淀地区及村边有水坑的平原地区均如此挖淤泥作肥料,是很肥沃的。尚有许多地方村边道旁可提倡挖坑(或设牲口茅坑)积水淤泥。
五、与卫生相结合。在城镇组织粪场,在农村中打扫街院,勤拾粪,勤垫圈,利用糠皮秸秆、鸡毛、鸡粪、头发牲口蹄、雁粪、屠宰坊的血水,或采集臭椿、槐树、林榔树的种籽作肥料,这些虽零散,但积少成多,也能解决相当的问题。有些地方认为上鸡粪生蛴螬(黑头虫),因之不敢用作肥料。据老农的经验;用开水泼鸡粪,即可防止蛴螬的发生,这个办法可以推广。再就是鸡毛、头发、牲口蹄用水泡几天,最好加些石灰使其腐烂即变成极好肥料,或不泡直接作底粪也很有效。
六、提倡多种黄黑豆(可与高粱玉蜀黍间作),使农家有豆子换油饼,或用豆子直接上地。提倡合理的轮作(调槎),充分利用地力。
七、提倡客土垒埝。农谚云:“土换土,打石五”,黏土地碱地上些砂子,白土地垫些黑红土,均可改良土壤。另方面提倡垒埝,以免沃土冲刷,又可淤新土,保存雨水,增加地力。
八、采购与推广化学肥料(硫酸yà@①与磷酸石灰)。战前在平汉沿线的水浇地,多有使用化学肥料的习惯,效果颇佳,现在冀中、冀南尚存磷酸石灰约五十万斤,今年要充分利用,据北岳曲阳农场试验,用磷肥一份与棉籽饼二份混合,每亩施八十斤,分二次用于麦槎的八一一谷,一亩可收谷四石。用混合肥料六十斤上于麦槎边一谷。每亩可收谷二石二斗,籽粒丰满,秕子很少。定县北平谷村曾用过卜内门肥田粉,每亩施十五斤左右,可顶三市斗黑豆或七车草粪,不过不如黑豆有后劲。正定完民庄也曾用过化学肥料,每亩用二十五斤,效果很大,且省人力畜力,但需多浇水。许多农民认为用肥田粉,需连年递增,且有的人说:“用肥田粉坏地,好象人打吗啡针一样”。但这缺点是可以克服的,其办法是:使用肥田粉必须混合其他肥料(但不要与草木灰混合),分二、三次施用,即可克服肥效容易消失无后劲、坏地的毛病。
华北土壤一般的说,氮素最缺,磷质也相当缺少,故使用硫酸@、磷酸石灰是很必要的;同时骨粉也要提倡使用。骨粉在天津、石家庄、行唐均有制造,据农民使用,效力较油饼大,且便宜。骨粉是迟效肥料,可作底肥,如用作追肥须先@酵(即加水沤成黑泥),再抓青,每亩均需用六十斤左右。骨粉成份单纯,亦需与其他肥料混合施用。
九、在适宜地区推广黑矾(硫酸低铁),卤作肥料,这两种均属于刺激性肥料,黑矾在平定广灵、五台等地均有出产,这一带群众均有使用习惯,效果很好,又可改良碱地。据平定调查:将黑矾、炕土、大粪混合施于谷地、玉茭地,可防蝼蛄黑头虫及獾,每亩旱地用二、三十斤,水地可多些;同样的地用黑矾者,每亩地可多产粮三斗多,且价廉。但黑矾不适于种瓜、萝@、葱、洋白菜。用黑矾后地不耐旱这是缺点。卤适于黑黏土地或菜园,效果不错,每亩用三十斤左右,但不宜连年使用,否则地易犯碱。
十、提倡草木灰(小灰)与人粪尿分开保存,以免肥效消失。茅厕多垫些土是必要的,特别是察南雁北地区。冀中、冀南沿运河碱性地区不用人尿,认为用尿后地更碱,这是不对的。用尿作肥料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在施肥方法上宜提倡粪抓窝(使坑粪),粪耩(籽粪),少用“遍上粪”的办法。小麦、玉蜀黍、高粱、谷子、棉花等作物,除施底肥外,提倡再上追肥(补肥),克服庄稼先壮后弱的现象。
为了使肥料切实增加,领导上要具体组织扶助油房粉房的恢复与扩大,采购油饼、肥川粉、黑矾等出卖或贷给农民。各县联社,生产推进社必须用大力完成,并组织领导群众造成造肥积肥运动,特别在春季要抓紧时间运土、熏粪、垒猪圈、垒地堰、客土,与开展春季卫生相结合组织城市周围农民到城市运粪尿、脏土,号召农民趁此油饼较贱粮价较高时,以粮换油饼。缺乏施肥习惯地区(安平、饶阳常泛滥区及察北等地),应说服群众施肥,并采用有效办法促使群众积肥,如宁南县生产推进社,设两个粪场,收买群众的粪,再贷给农民。因而带动了群众拾粪施肥。这些都是今春必须抓紧完成的工作,也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今年增产才有保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