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阅读
  • 0回复

“山会”旺市——沂水县物资交流大会巡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1-27
第6版()
专栏:

“山会”旺市
——沂水县物资交流大会巡礼
沂河之滨的山东省沂水县城,是沂蒙山区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文化大革命前,这里每年农历十月十五到二十,都要举行盛大的物资交流大会。听说农历十月十五要恢复关闭十年的“山会”,我们特地一早赶去参观。
太阳刚露脸,通往沂水城的各条大道上,喜气洋洋的人群就络绎不绝。老人挑着一筐筐山货、蔬菜,妇女们挎着一篮篮鸡蛋和精制的手工艺品,小伙子们的拖拉机上拉着社队工业产品,还有许多人带着果品、土烟、条编、木材,赶着牲畜,从四面八方向县城涌来。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为“山会”专门安排的“百货商场”。这是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经营最集中的市口,新搭起的席棚、帆布篷,一个挨着一个,层层货架上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布匹、针织品、鞋帽和日用百货。每个货摊前都是一道道“人墙”。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们遇见了七十岁的老社员王成连。他说,自从十年前关闭了“山会”,他多年没有进城了。前几天听说要恢复,他高兴得不得了,特地起早摸黑做了一个车架。今天,他领了两个孙女来赶会,把车架卖掉后,买了一件羊皮背心、一顶人造毛棉帽,还买了热水瓶、铝勺,又给两个孙女每人五元,让她们买自己心爱的东西。老汉乐哈哈的说:俺爷仨,不仅都买到了称心合意的东西,还到剧院看了场戏哩!
在几个主要的市口上,堆放着当地出产的核桃、板栗、柿子、软枣、山楂等山果,以及土烟、金针菜、苇编、条编、木货、药材,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质量之好,是过去少见的。沂水土烟,紫里透红,香气扑鼻,素有“沂水大红缕”之称,具有叶片厚、油分足、弹性强、香味浓、不截火等特色。前几年社员自留地被收归集体,生产队不准种烟,土烟成了珍品。现在落实政策,土烟又获得了丰收。姚店子公社黄山庄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张志普告诉我们,他在自留地里种了二分土烟,收了八十斤干烟叶,又从队里分了四十斤。这一百二十斤烟叶卖出后,全家七口人一年打油称盐的零花钱,就不用发愁了!
“山会”上占地面积最大的要算牲畜市了。我们登上城西沂河大堤,放眼看去,长长的沂河滩上,布满了成群的牛、驴、猪、羊,一天上市的大牲畜就有一千八百多头,猪羊二千三百多只。在仔猪市上,黄山公社上峪子大队一位社员出售的九头仔猪吸引了许多人。这种叫“草猪”的优良品种,满身花白,逗人喜爱,一会儿就被抢购一空。过去这里农村中把社员养母猪当成“资本主义尾巴”割。弄得谁也不敢养母猪。现在党的政策落实,社员自繁的小猪又上市了。农民又增添了一项“生财之道”,无不笑逐颜开。
“山会”的一个新特点,是社队企业产品大量上市。据院东头、城关、道托等六个公社社办企业统计,上市的产品就有铁木制农具、生活用具、木制家具、工艺品等四十多个品种。院东头公社生产的木制家具,既有时兴的写字台、大立柜,也有民间传统的大方桌、三屉桌、矮橱,吸引了大批顾客。几年来,这个公社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利用山区资源办起了一批社办工厂,社办企业生产总值一九七六年只有六十多万元,去年达到了二百多万元。
“山会”从去年十一月十五日开始,到二十日结束,盛况空前。第一天赶会的人就达六万多人,比文化大革命前多一倍多。六天中销售的产品有上万种,销售额达到一百一十多万元。其中商业、供销、工业等企业占七十一万元,社会销售额占四十二万多元。“山会”期间,国家收购农、副土特产品有五万多元。新华社通讯员 郝浩然 陈希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