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人生到处有青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14
第6版()
专栏:

人生到处有青山
金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委副书记、上海知识青年杨永青同志要求重返农业生产第一线,前几天已经回到她劳动十多年的石河子垦区。这消息使我赞叹不已。不久前,一位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的边防战士写给杨永青同志的信,更使我敬佩之意,油然而生。
这位边防战士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杨永青姐姐,等打败了侵略者,我们胜利的那一天,我将要求复员到祖国北部边疆去,和你们一道,用双手和汗水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倘若我在战场上为保卫祖国献出了生命,那末,就请你们每年代我在边疆土地上多铲一锹土,多收一颗粮。请你们满足我的要求吧!”
这位可敬的青年战士,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想到的不是身家性命,个人安危,而是要求边疆的青年战友,在一旦自己牺牲后,每年多铲一锹土,多收一颗粮,为他代劳;在胜利的曙光面前,想到的不是邀功请赏,衣锦还乡,而是毅然决定,要从祖国的南疆复员到祖国北疆,把青春献给边疆建设。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何等广阔的胸怀!寥寥数语,那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以身许国、气贯长虹的志向,淋漓尽致,溢于言表。读着这平常而火热的语句,我仿佛看到这位青年战士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锋陷阵,又仿佛看到他在边疆肥沃的土地上挥汗如雨,虽然不认识这位青年战士,但他的神貌风采,已是历历在目,深铭心中。
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在我们伟大民族的历史上,有志于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士成千上万。东汉班超,投笔从军,为统一祖国作出了贡献。宋朝诗人陆游,终生抱有抗敌报国,保卫边疆的志向,直至暮年,还发出“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慨叹。今天,无数革命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毅然离开繁华的城市,温暖的家庭,奔赴边疆,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边疆生活自然是艰苦的,然而,正是艰苦的环境,方显出英雄本色。贪恋于城市的高楼小院,沉醉于柳绿花红之中,能谈得上什么英雄呢?方志敏烈士在就义前有一段慷慨激昂、大义凛然的名言:“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的住所!”无数革命先烈用这种“宁愿吃苦”的精神换来了今天,我们仍然需要用这种精神去创造美好的未来。畏避艰苦,贪恋安逸,只作个人身家打算,没有远大抱负,是最没有出息的。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到处有青山。”伟大祖国的边疆埋葬着祖先的忠骨,渗透着先烈的鲜血。不把边疆建设好,保卫好,我们就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就对不起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对不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洒下的血汗,也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为了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有志气有抱负的青年同志们,让我们象杨永青和那位边防战士那样,心怀天下志在四方,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放出奇光异彩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