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怎样加快山区农业发展步伐?请看胶南县铁山公社的实践结果:毁林抓粮吃尽苦头 抓山保田尝到甜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1
第1版()
专栏:

怎样加快山区农业发展步伐?请看胶南县铁山公社的实践结果:
毁林抓粮吃尽苦头 抓山保田尝到甜头
毁林抓粮,丢了“摇钱树”,山林遭破坏,保持不住水土,拿不出钱来向农业投资,粮食大减产。抓山保田,农林并举,改造山场,植树造林,开桑园、茶园,开展以林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收入大大增加,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水、土条件较差的山区,农业发展的步伐怎样才能更快一些?山东胶南县铁山公社的答案是:从实际出发,趋利避害,向最优的经济效果要速度。
铁山公社座落在群峰绵延的铁镢山区,耕地面积和宜林山场各占四万亩左右,自然资源丰富,有发展农、林、牧业生产的广阔前景。长期以来,特别是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期间,只顾抓粮食,丢掉了山区的经济作物。那时,在“向荒山要粮”的口号下,有的生产队一个劲地毁林开荒,连祖辈留下来的林木果树也祸害掉了。这个公社的墩上大队,平均每人一亩地、二亩山。土地虽说薄,但含磷成分较高,适合花生的生长。文化大革命前,花生总产十万多斤,是华东地区花生生产的先进单位。以油促粮,粮食生产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加上林木果品收入,当时,社员吃、穿、花有余。后来,片面地强调以粮为纲,花生面积受挤压,大片果树被砍伐。一九七四、七五两年时间,砍掉已经挂果的山楂、板栗二千多棵。到一九七六年,全大队花生的总产量跌落到二万多斤;果品产量少得更为可怜。丢了“摇钱树”,扔了“聚宝盆”,队里拿不出钱来向农业投资;山林遭破坏,保持不住水土;又逢上严重旱灾,粮食生产也跌了个跟斗。第二年,他们吃光了二万三千多斤集体储备粮,借用了二万二千斤国库粮,还到市场上购买了一万多斤高价粮。
毁林抓粮的沉痛教训,使铁山公社党委悟出一个道理:不按实际情况办事,守着群山不吃山,只去死啃那些耕地,是啃不出农业高速度的。宜农则农,宜林则林,这才是山区建设的出路。粉碎“四人帮”后,铁山公社坚持农、林并举,初步尝到了甜头。两年多来,他们在继续改土治水、种好四万亩耕地的同时,下功夫改造了四万亩山场,建起用材林基地一万亩,培植果树一万亩,栽种松树一万亩,开辟桑园、茶园、柞岚六千余亩。各队根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开展以林、蚕、果为重点的林业生产,以生猪、羊只、家禽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以条、苇、草等项编织为重点的副业生产。一九七八年,这里以林业为主的多种经营收入达到二百二十万元,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四十。社员收益分配平均每人一百多元,比一九七六年增长近百分之四十。抓了山,保了田,粮食总产量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喜看今日之铁山,山川披绿,花果飘香,林茂粮丰。
种地有种地的门道,吃山有吃山的诀窍。东南崖大队每人占有一亩耕地、三亩山场,过去全队的山楂产量,曾高达十万余斤。前两年,他们不顾山多人少,贪多求全,光栽经济树木就有十多种。本钱花得不算少,由于劳力紧,肥料缺,管理技术跟不上,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新栽的没管好,原来的也丢了。山楂产量下降到几千斤。后来,他们根据人力、财力、物力条件,集中力量种植山楂、板栗,生产得到较快的恢复,林业收入有了明显的回升。
铁山公社党委从东南崖大队得到启示:如果不顾客观条件,不是从现有的生产水平出发,山下千篇一律,山上全线出击,就会欲速不达。铁山公社在落实今年生产计划时,首先对作物布局和收入情况作了调查分析。山脚下的那些大队,土地平坦,土质和水利条件较好,种植粮食作物,亩产一般在千斤以上;山里情况就不同,在缺少水肥的沙土地上种粮食,好年头亩产也不过七百斤,而种花生,亩产四百斤是有把握的。于是,他们本着“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原则,明确提出“山上以林为主,林牧并举;山下以粮为主,粮油并举”。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今年花生种植面积从八千亩扩大到九千七百亩,把扩大的面积集中安排给山地较多的十五个大队。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激发了铁山人民的干劲。今年造的林多,果树管理得精细,春田也整得比往年好。本报通讯员 王锡光 田云南本报记者 贾建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