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日本外交的新姿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7
第6版()
专栏:

日本外交的新姿态
冬明
近几个月来,日本政府的外交活动颇为频繁,大力开展了“积极外交”、“自主外交”。日本舆论认为,“日本外交向着世界外交发展的时期已经到来”。
日本政府近来的外交活动,除与美国、西欧继续保持传统的“伙伴关系”外,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加强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联系。今年以来,日本政府先后邀请了泰国、塞内加尔、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领导人访问日本。同时又多次派出政府代表团出国访问。今年四月,日本参加了与东盟举行的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五月,大平首相出席了在马尼拉举行的联合国第五届贸发会议。六月底,园田外相去印度尼西亚参加了东盟外长扩大会议。紧接着,江崎通产相从七月七日起开始了访问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四国之行。江崎出访中东未归,园田外相又踏上了走访尼日利亚、象牙海岸、塞内加尔、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等非洲五国的旅途。园田外相访非回国后,八月六日,宴请了中东十二国驻日本使节。从八月十二日起,园田外相又出访墨西哥、巴西、秘鲁、智利、阿根廷、委内瑞拉等中南美六国,“以经济技术合作问题为中心”与各国首脑举行会谈。日本政府在短短几个月内对第三世界国家进行这样紧张的外交活动,在战后日本外交史上是空前的。
日本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突出强调“对话”与“合作”。这种姿态在大平内阁成立后更为明显。据报道,日本官方对东盟各国的经济援助,到一九七七年底已达七十八亿美元,占日本外援总额的百分之四十一。在今年四月日本与东盟举行的经济合作会议上,日本宣布把东盟各国作为它的“外援计划中的关键地区”。大平首相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发展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并表示在向东盟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时,将以“造就人材为支柱”,十年内每年向东盟五国提供一百万美元的奖学金。最近园田外相进一步强调“东盟是日本的基础”,“正在从经济关系发展成政治关系”。园田外相的非洲五国之行,强调与非洲国家要成为“争取和平和稳定的伙伴”,许诺向坦桑尼亚等国提供四百三十多亿日元的援助,并明确表示不承认罗得西亚的穆佐雷瓦政权。日本对于中东地区国家的外交,虽被世界舆论认为是为了取得稳定的能源供应,但最近园田宴请中东十二国驻日本使节时表示,“日本首要的目标是努力不使中东地区成为美苏等区域外国家为扩大影响而进行角逐的舞台。”日本舆论认为,这表明了“向阿拉伯靠拢”的姿态。
日本加强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对话”与“合作”的方针,是大平内阁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平内阁成立后不久,大平首相、园田外相在今年一月的政策演说中,就强调在今后的国际事务中,日本要“尽力发挥自己所具有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影响”,在以维持和加强日美关系为“外交基轴”的同时,把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作为“外交的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对中东、非洲、中南美等国,要“重下决心作出积极努力”,“加强友好关系”。在此以后,大平首相又多次表示“将更积极地在外交上、政治上履行责任,发挥作用”。日本政府的这种外交姿态,既有经济方面的需求,也有政治上的考虑。在超级大国争夺加剧、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形势下,日本要求得自身的安全和经济的发展,不但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也需要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与合作。大平首相就曾表示,现在世界上不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方面都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对于资源缺乏、国土狭小、经济发展受国际环境制约的日本来说,第三世界是它的工业原料来源、商品和投资市场的最重要的地区。据日本有关方面统计,去年日本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额占日本进口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三点四、出口总额的百分之四十六点八。日本的工业原料也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这说明,取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和合作,是日本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前提。
近几年来,日本已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但日本舆论认为,日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却是一个“政治小国”,“日本的外交,过去一直是以经济、贸易为主”,而对国际上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躲避”、“敷衍”,引起一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去年日本在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的选举中落选,日本舆论界要求对此进行反省,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发言权越来越大,要取得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最重要的,是从平日起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加深相互理解与亲近”。在东京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之后,日本积极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大平首相表示,要“做出旨在创造和平国际环境的积极的外交努力”。日本舆论认为,这表明日本为本国安全和发展经济,将在国际舞台上力争成为与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大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