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改变官商作风把经济工作做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4
第1版()
专栏:

改变官商作风把经济工作做活
德清县副食品公司积极收购加工农副产品,对国家、集体和群众都带来好处
编者按:三中全会关于农村工作的两个文件的贯彻执行,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许多地方农民要求国家收购更多的粮食和其他农副产品。如何做好农副产品的收购工作,把经济工作做活,已成为农村商业战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应当向德清县副食品公司的同志们学习,千方百计地为农副产品找出路。由于客观原因,确实暂时收购不了的,也应当主动向农民说明情况,或帮助他们处理好农副产品,保护农民的积极性。这才是社会主义商业工作者对待农民的正确态度。有的地方,收购农副产品压价提级,或提出一些不恰当的条件,刁难农民,把农民拒之门外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本报讯 据《浙江日报》报道:德清县副食品公司改变官商作风,纠正卡农的不正当做法,积极收购加工农副产品,打开销路,取得较好的成绩。
这个县的广大农民在党的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种植的马铃薯特别多,要求副食品公司增加收购马铃薯的数量。县副食品公司有的同志开始感到为难,不收购怕农民有意见,收起来怕没销路。于是,他们就采用压低收购价格,故意提高收购规格(如规定一斤马铃薯不得超过二十个)等办法,来限制农民出售。后来,公司党支部感到这种做法不符合三中全会精神,就组织广大职工认真学习党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有关文件和商业如何为农业服务的有关指示,使大家认识到,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形势越来越好,农副产品大幅度增长,这是件大好事。对于这种新情况的出现,作为商业部门,应当紧紧跟上,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农村大好形势的发展,而绝不能采取消极限制的做法,挫伤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他们决心改变官商作风,把农民需要出售的马铃薯收购起来,千方百计打开销路。职工们了解到马铃薯可以加工成薯粉作味精和葡萄糖的原料,还可以作高级水果糖包装用纸的原料,再加上薯粉便于贮藏,可以常年推销。于是,按照合理的价格,取消过去那种一斤不超过二十个的苛刻要求,收购了三万多担马铃薯。他们除把两万担分给两个国营淀粉厂加工外,还有一万一千多担,分给洛舍公社何家坝大队、城关公社胜利、联谊、联盟大队和戈亭公社等五个社队企业进行加工。这样做的好处是:第一,收购三万多担马铃薯,可使农民增加收入十五万多元。第二,增加社队企业收入,五个社队企业光加工薯粉,就增加收入一万四千多元。同时,还增加三千多担饲料,有利于畜牧生产的发展。第三,两家国营工厂也可以增加相当数量的利润。第四,这个公司通过收购和推销,能增加收入一千五百多元。第五,满足了市场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