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西方舆论谈八十年代苏联战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8-24
第6版()
专栏:外论摘要

西方舆论谈八十年代苏联战略
编者按:在西方关于新战争危险的议论中,不少人认为八十年代是关键的时期,称之为“动乱的八十年代”。这里摘要发表的三份材料中,有的分析苏联的八十年代的战略目标;有的用大量事实,揭露苏联为了实现其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部署和加紧进行的扩张活动。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西方战略评论家们认为印度洋正在日益成为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全球战略的重点,因为这一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又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被看作西方的生命线。这些论点及其分析,在许多重要的方面是一致的,因而更加值得人们的参考。
战略目标
英国《今日世界》杂志不久前刊登雅各布森写的一篇文章,标题为《苏联八十年代的战略目标》,摘要如下:
当前引人注意的趋势在于:战略力量对比的核心;新技术对相互有把握的可伤害性这一基本理论的影响;以及两翼的事态发展。
翼侧的配置越来越受到苏联的重视。从两侧包抄的策略对于今后的战略力量对比可能起决定性作用,在创造这种可能性方面,安哥拉和加拿大北极地区是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从一九七二年以来,出现了一批新的苏联战略著作,谈论在世界上比较遥远的地区承担义务的问题。其作者包括各种人物,有库利什之类的“学者”,有戈尔什科夫海军元帅和已故的格列奇科元帅之流的“职业军人”,也包括勃列日涅夫本人。这些著作的内容,最初是笼统地声明苏联在遥远地方的利益必须加以保卫而且将会得到保卫,后来就发展到日益明确和具体地承担义务。一九七八年春季苏联自信地公然在非洲之角采取行动,就说明了这一趋势。
看看苏联在北翼和南翼的发展情况,最说明问题的字眼就是渐进。
苏联一向明显地对北极地区感兴趣,它长期在北极进行研究和各种活动,这一部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历史记录就是证明。值得注意的是,现今的技术正在彻底改变北极难以接近的状况,因而更增大了它的战略重要性。
在战略方面,苏联那些因导弹射程有限而必须靠近其打击目标的较老式的潜艇,现在可以从北面接近北美。同样,苏联那些担负猎潜任务的潜艇现在也能够避开可能有风险的格陵兰—冰岛—联合王国间隙海域,设法穿过加拿大北冰洋岛屿之间的通道而进入大西洋。然而,整个北极区对莫斯科的吸引力并不仅仅在于它可以成为一条可能有利的通道。“熟悉的”整个北极区可以起更重要的作用,就是苏联绝大部分弹道导弹核潜艇有可能利用它来实行“引而不发的战略”。
在南纬地区,可以看到苏联有类似的推进。六十年代,苏联扩大了海洋考察船队、渔船队和商船队的活动,以便在南方海洋确立苏联全面的和永久的势力。到一九七五年,莫斯科的西非分舰队已有相当规模,足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发挥作用,防止美国海军可能打算对安哥拉采取的行动。应当指出,苏联不仅使它的海军获得了具有持久远航能力的舰船,而且还同样引人注目地扩大了它的空军的运输能力。一九七三年中东战争期间,安哥拉战争期间,尤其是一九七八年欧加登战争期间,苏联空运规模之大,就是证明。
在今后的岁月里,罗得西亚和南部非洲可能出现的形势,有利于苏古干涉。
苏联找到了一个格外有效的对外干涉的程序公式:古巴军队打头阵,其供应和本国领土则由莫斯科加以保证。古巴出头露面,可以比苏联出头露面引起较少的惊恐和敌对。
随着八十年代的临近,中欧战线大体上还是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那种情形。然而,在战略武器战线上,莫斯科已经超过了确保势均力敌的地步,它着手执行的计划,其动机至少有一部分是希望获得优势。苏联在南北两翼已成功地确立了强大的军事、经济与外交势力。在这个过程中,它已经否定了美国原先在这方面享有的不可侵犯的军事机动自由,从而急剧改变着全球政治的基本参数。因此,苏联八十年代的政策选择将是可以主动坚决地采取行动。
动乱来临
日本《军事研究杂志》八月号登载了国际形势研究家山崎太喜男写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动乱来临的八十年代,摘要如下:
八十年代国际形势发展将有利于采取“变革现状”的苏联。
从苏联来看,七十年代末国际形势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欧洲是稳定的,苏联的海外战略网已从过去的古巴一国扩大到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阿富汗、南也门,直到越南,涉及亚非两大陆。
西方世界的战略思想的基点是制止对方想要“进攻”的“抑止”思想。就是说,当对方想进攻时,由于自己拥有可料会使对方也蒙受相应的损害的反击力量,而使对方放弃进攻的“意图”。
苏联的战略思想和这完全不同。苏联是想以自己“先发制人的进攻”来排除对苏联施加的“威胁”。因此,苏联认为它所必需的军事力量,一定要和对方的军事力量对等或者超过对方而居优势。
从这样的情况来看,苏联到它认为自己已处于优势时为止,不用说同美国直接较量,就连有可能发展成为美苏间的核战争的战争也要竭力避免。因为那样一来就会使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和美国对等的地位”一举崩溃。
另方面,苏联一向认为“包围”和“遏制”是极其有效的手段。因此,它极度提高本国被“包围”的警惕,但是,在它要使敌对国家屈从苏联的意图时,它一贯把“遏制”对方国家作为传统的战略。就是说,通过遏制使对方国家内部发生政变,等待“亲苏”政权建立,然后使对方变成苏联的“友好国家”。
再一个战略是,如同已经在安哥拉、埃塞俄比亚使用了的那样,以卫星国古巴等国的军队为苏联的“代理人”,进行干涉,通过这种“代理战争”改变敌对国家的意志。这样做不会损耗苏联本身的兵力,而能够扩大苏联势力范围,是一个有利的战略。
据认为,苏联到八十年代将更加从战略上关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苏联迄今的世界战略中的优先顺序,第一是欧洲,第二是同美国“缓和”,第三是中东和非洲。就是说,亚洲、太平洋排在更后的位置上。
然而,八十年代苏联的战略关心将逐渐转向亚洲、太平洋。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贝尔特拉姆所长认为,苏联“不仅出于同中国的敌对关系,而且联系在西伯利亚的战略利害关系,在东北并将更加活跃。”
苏联所以如此重视亚洲、太平洋,是因为:第一、在欧洲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和华沙条约组织部队对峙,战争力量是苏方处于优势;第二、在亚洲,以印度支那为中心,当前局势动荡不定,因此,苏联以军事力量为背景进行扩张的可能性增大了;第三、在苏联看来,在亚洲、太平洋,美中日三国正在形成“统一战线”,苏联正受到包围。
就象前面讲到的那样,苏联的世界战略是建立在它的阵营,特别是同东欧的牢固团结的基础之上的。然而,苏联至今所以能够控制东欧,是靠了占压倒优势的苏联军队的军事压力以及石油、粮食等物资的支援。
但是,据认为,八十年代后期的苏联虽然满足本国的石油需求,但向东欧供应石油却会困难起来。可以容易地预料,如果苏联不供应石油,东欧国家就会“脱离苏联”,这就有可能动摇苏联的战略基础。
因此,苏联企图向自由世界的石油宝库波斯湾扩张。这样的动向已经出现了。
苏联控制了波斯湾时的影响将是严重得无法估量的。第一,这对石油的供应和价格将产生巨大影响;第二,将影响美苏的均势;从而,第三,将对国际形势产生巨大影响;而且,第四,将严重影响亚洲、太平洋地区,日本、南朝鲜、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的安全与和平可能一举而崩溃。
总之,八十年代的亚洲、太平洋很可能进入一个动乱的时代。
主要因素
法新社八月三日以《印度洋将成为八十年代战略的主要因素》为题,播发一条消息,摘要如下:
前法国驻红海和印度洋海军司令、国防研究委员会成员亨利·拉布鲁斯海军上将最近在《国防评论》发表文章,认为印度洋、这个“世界的新心脏”,将可能成为对八十年代战略进行重大修改的主要因素。
他说,“在阿富汗,只要有一个受苏联支持的强大的分离主义运动,就可能建立一个独立的俾路支斯坦(所涉及到的地区从阿富汗一直到海湾北岸)。那时,霍尔木兹海峡将会被置于莫斯科的控制之下,独立的俾路支斯坦是不会拒绝莫斯科在那儿建立基地的”。
拉布鲁斯写道,苏联人和古巴人以技术顾问或以地方空军米格—17和米格—21式飞机驾驶员的身份在亚丁的出现、苏联在亚丁基地的引人注目的发展(苏联人在亚丁修建了一个潜艇基地),使阿曼和海湾周围出现了一种不稳定的形势。美国战略家们把这种形势看作是对以海湾石油为代表的极其丰富的能源储备的有步骤的包围。
拉布鲁斯海军上将认为,石油通道已成为“西方阵营安全的根本因素”,因为到一九八○年时,将有十多亿吨石油要取道这一航线,欧洲石油供应的百分之六十,日本石油供应的百分之九十,澳大利亚石油供应的百分之六十,以及美国石油供应的百分之二十都要取道这一航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