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阅读
  • 0回复

纽约见闻点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10-18
第6版()
专栏:旅美散记

纽约见闻点滴
本报记者 张彦
从底特律来到纽约,就好比从内地的一个工业城市来到了沿海的一个花花世界。
纽约是美国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一个世界性城市,八百万市民当中来自德国和波兰的移民各占三十余万,来自其他欧亚国家的也数以万计。除了美国的大银行外,设在这里的外国银行有一百多家。
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天大楼群,从世界贸易中心的一百一十层顶上往下看,整个纽约好似一个高楼密集的模型,汽车犹如一串串蚂蚁在高楼之间的密缝里穿流不息。夜间,乘游艇沿纽约港周游一遍,映入眼底的是一座用无数繁星缀成的海市蜃楼。
但是,纽约也是矛盾最集中的一个城市。亿万富翁和靠救济维持生命的同处一地,富丽堂皇的摩天楼和断垣残壁的贫民窟相比为邻。虽说过去早有所闻,但未敢尽信。来这里以后才发现,悬殊就是这样巨大,矛盾就是这样尖锐。
贫民窟
从繁华的纽约市中心,到了黑人聚居的南布朗克斯,展现在眼前的景色,仿佛这里经过了一场浩劫。一路上,时时出现断垣残壁,有的楼房只剩下一个空架,门窗全没有了。有的干脆就是一片废墟,只留下了火烧的痕迹。沿街,垃圾成堆,三五成群的黑人在路边无事潦倒。
陪我去的美国朋友,一面开车,一面给我解释。住在这里多半都是贫困的黑人,失业者占很大比重,靠政府所给有限的救济勉强维持生活。他们经常付不起房租,拖不下去就溜之乎也。房产主往往用停暖气来威胁,剩下的房客冻不起的也搬走了。房子一空,就有人来把门窗管子所有值钱的东西统统拆走。剩下的空架子就成了吸毒或者酗酒的流浪汉栖身的地方。这时候,缴不起房地产税的房产主,干脆连房子也不要了,由政府收公。有的则甚至收买一两个亡命之徒暗中放火把房子烧了,他好从保险公司得到一笔可观的保险费。
效率
生活在纽约,总是感到脉搏跳动很紧张。街上来往的汽车跑得快,赶地下铁的人走得快,电视播音员说话快,好象总是在追赶什么,一分一秒似乎都很值钱。约人谈话办事,需要在一周或者至少三四天之前电话内预约,才能列入别人的日程表。
这里讲求工作效率,看来也和它的高度现代化密切有关。我有过这样一次切身的经验:我来纽约后很想去访问正在纽约州考察奶牛机械化的北京代表团,我只知道他们在离这里四五百公里的伊沙卡农村,但不知道确切的地址。我正发愁该怎么办,一个美国朋友拿起电话来就替我解决了。在美国,最方便的通讯工具就是电话,向全国各地、甚至向邻国挂长途就和挂本市电话一样方便。他第一个电话打到伊沙卡一个可能了解情况的农场,很巧,马上得到了中国客人所在地的电话号码。于是,第二个电话就和代表团取得了联系。接着,他打第三个电话给航空公司替我预订好了两天后去伊沙卡的机票,总共十五分钟。第二天,他带我去附近一家旅行社取票,工作人员一个电话打到航空公司,他身边的电子计算机上立刻出现我昨天订票的全部内容。他给了我票,我付了款,前后不过十分钟功夫。
广告
连美国人自己也认为,整个美国都是生活在广告的“污染”之中,纽约这个商业中心更是如此。电视里过不了几分钟就是一个广告,星期日的《纽约时报》有一、二百页之多,但真正的新闻版面寥寥无几。一些较大的超级市场,经常把商品广告编印成厚厚的一本书挨家挨户赠送。在这个社会里,物质生产很丰富,自由竞争极其激烈。我原以为这么多广告谁会去细看,后来才发现,不然。现在,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人们不能不精打细算,家庭主妇们拟订每周的采购计划时,这些广告书就成了她们的重要参考资料。事实上,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商店或者不同的时间,价格可以相差很远。买一个照相机或者电视机,会买的可以少化一、二百美元。在这个社会里,老实人是吃亏的。
吸毒·犯罪
当我在这里的时候,《纽约时报》正好发表一篇长篇报道,说明“纽约毒贩充斥街头,私相售卖非法毒品已成为司空见惯。”一天下午,我和一个美国朋友走进闹市路边的一个小公园,公然有人拿着一支支卷有大麻叶的香烟满不在乎地走来向我们兜售,每支一美元。往前走几步,另一个人举起红红绿绿的塑料小纸包问我们:“五块钱一包,要不要?”我的朋友告诉我,这是更厉害的毒品柯卡因。
纽约四十二街的时报广场是个有名的黄色中心,这本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却是令人吃惊的。不需要等到傍晚,路边就活跃着娼妓。黄色电影,黄色书刊,在这里更是公开合法。这种现象早已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担忧和不满,其中最突出的要算女权运动者的“妇女反黄组织”。她们多次冲进黄色影院和书店去抗议,她们上街游行宣传,还举行大规模讨论会和发表文章号召大家起来制止这种现象。但是,又有什么用呢?据《华盛顿邮报》的副刊《行列》杂志揭露,这些黄色东西在美国是一个庞大的“工业”,一年盈利在四十亿美元以上。
犯罪问题在纽约就更严重了。我在这里期间正好赶上这个城市的银行抢劫案创新纪录——今年一月到九月半已达六百四十二起,比一九七七年全年六百四十一起的历史最高纪录还多一起。八月份,一天就发生过十起之多。至于其他小型抢劫谋杀等等案件,更不在话下。
纽约的这类问题由来已久,而且也决不限于纽约。美国政府不是不采取措施,但为什么老是解决不了而且每况愈下呢?一个美国朋友给了我这样一个解答:“政府的措施顶多只能起一个缓和矛盾的作用,因为这些问题是这个社会制度造成的。”(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