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勇气招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0-05-13
第8版()
专栏:

“勇气招领”
颜景政
四月十四日《解放日报》一版,登了一条失物招领消息,颇耐人寻味、深思。大批的、有些是很贵重的物资丢失了,居然没有失主寻找,“而当拾到的单位多方设法与失主联系,也依然无人认领”。事情就这么怪,好象这批物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这倒真是条少见的新闻了。
这并不是几根大头针,几个钮扣,或几分硬币,而是成箱的糖水桔子,成箱的女高跟皮鞋,上百斤的进口苏打,重达三百五十公斤的桶装猪油,大包的腈纶绒和驼毛。这些东西不可谓不贵,不可谓不重。《解放日报》的招领启事说,“这些物品大多是国家或集体的财物,绝大多数是汽车急速行驶时从车上掉落下来被拾到的”。它不可能没有失主;失主丢了这些东西,也不可能不知道。即使是当时不知道,拾者找上门来联系了,总该知道了吧!
明知丢失为什么不去认领呢?据《解放日报》的“启事”说,是失主缺乏应有的勇气。这话说得有道理。因为要把这些国家和集体的财物领回来,就要坦率地承认自己工作责任心不强,免不了要作些检讨,说不定还会因此而拿不到奖金。
由此我联想到,假如这些失物不是公共的财产,而是属于失主个人的物品,那末,他们又会怎样呢?如果他们有人挤公共汽车丢了手表,或者是自行车被人推走,电视机被人抱走,那就会不吃饭,不睡觉,甚至不上班,也要去报案,设法去东寻西找了。总之,“勇气”大得很。
当然,我不是说个人的东西丢了不应该去找,而是说从这种“公私分明”的对照中,使我们清楚地看出,对公物所以缺乏认领的勇气,是由于私心太重了。由此我想到,在战争年代,在对敌斗争中,我们很多同志表现了那么一种无私无畏的勇气;在和平建设中,有的人继续保持和发扬了这种勇气。而有的人则由于私字的侵蚀,把这种勇气丢掉了,很需要把它找回来。也有一种人,本来就没有这种勇气,那就很需要树立这种勇气。因为,没有这种勇气,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实现不了的。我觉得,《解放日报》启事的题目,与其叫“公物招领”,还不如叫“勇气招领”更真切些。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无限的忠诚和勇敢,要做到“事无不可对人言”。倘连承认这么一点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怎能去担当四化建设中的排头兵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